士人,封建時代稱謂讀書人。文人,也就成為士人的一部分。
古時的士人有很多類,有很多的士人高風亮節的表現,令人崇敬。一些士人的名言流傳至今,如:士可殺不可辱;士為知己者死;寧可站著死,不愿跪著生;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富貴不可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
明朝隆慶年間的進士馮時可曾經說過一段話,很耐人尋味:文章,士人之冠冕也;學問,士人之器具也;節義,士人之門墻也,才術,士人之僮隸也;德行,士人之棟宇也;心地,士人之基礎也。這里對士人的要求,可謂既嚴格又全面。
談到士人的氣節,我們不僅想到顏正卿的威武不屈,文天祥的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想到魯迅的一句明言:漫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想到朱之清不吃嗟來之食;聞一多的浩氣長存。
可是我們應該記得還有一種士人,卑躬屈膝,出賣靈魂,為了榮譽和地位討好賣乖。
明朝大太監劉瑾出任司禮監,八面威風,紅極一時。一天,他的轎隊出來,忽然大街當中,有一人下跪。劉瑾是既好奇,又好感。當時明朝規矩,內官再高,資歷再老,外廷官員也不可向他下跪磕頭。劉瑾問下跪者:“你是何人?怎敢向我下跪?你可知這違反朝廷規矩?”下跪者說:“卑職乃大理寺評書,姓張名彩,我不是以外廷官員的身份對老公公下跪,而是以兒子的身份對老子磕頭的,老公公如不嫌棄,小人就認你做干爹。”
張彩的下跪,博得了劉公公的好感,真的就認了這個干兒子。兩年后,區區六品官的張彩就成為正二品的吏部尚書。
無獨有偶,大約100年后,明熹宗時,魏忠賢篡權,進士崔呈秀用同樣的方法賣身求官,也當上了吏部尚書。
歷史往往有驚人的相似,今天,我們看到一些自稱為“士”的人,為了當上某版主、編輯等職務,也口口聲聲稱現任的版主、編輯為叔叔,干愿做版主的侄兒。為了討好某版主、編輯,不惜也喊出“士為知己者死”和“替天行道”的壯語,把文學討論的地方變成你死我活的戰場。自以為“士”的人,只會獻媚而已,并無做人的常識。“替天行道”者,早已被招安,成為奴才。他們對不同意見者,不是以理服人,而是漫罵之能事,殊不知,這不僅不能維護版主的形象,反而敗壞了自己和主子的形象。
實在是悲哉,痛哉。
歷史啊,你真是一面鏡子。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