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到中秋分外圓!月是故鄉明!這些金句,自我能記事起,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已經是朗朗上口,耳熟能詳了。句子傳遞出來的深邃意蘊,是人們借月亮的完美,來憧憬愛情與生活的美好,來表達與家人團聚的強烈愿望和企盼。
事實上,中秋節在我們的習俗中,是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而我們的祖先,也喜歡用一些民間故事,來營造對浪漫愛情的美好向往。于是,那些“嫦娥奔月”、“吳剛折桂”的美妙章節,經口頭傳播,就一代接一代地流傳了下來。
而情感豐富的文人黑客,怎會錯失這個借題發揮的良好機會。明月,就成了當之無愧的絕妙題材。與中秋節交相輝映后,便折射出經典的絕句佳作來了。
李商隱曾感慨:“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思念后羿,懊悔吃了靈藥,后悔至極。她寧肯在人間過布衣素食的生活,做恩愛夫妻,也不愿化為仙女而孤苦伶仃。可見人間的吸引力到了何等驚人的情度,竟然連神仙也向往之。浪漫的李白更是直抒胸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雖索然無味,但舉杯向天,以明月為客,連同自己的身影,如此便成三人,自然不再冷清,倒是另有一番凄美。“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白居易被貶于西北江州,內心流露出來的感慨與惆悵,唯有與秋月共享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東坡一語道破,古往今來,太多的離別與相思,人世間的滄桑,莫不如是。
然而,回到現代,漂浮在異國他鄉的我,又是一番怎樣的感受呢?
再到中秋節,年年心不同。雖然孩子妻子都在身邊,但我的兄弟姐妹都在中國,便有些許怕過中秋節的感覺。中秋月圓,無法與他(她)們共聚,真是多了一份思念,少了一絲圓滿。遙望明月,閉上雙眼,月餅也抵不住我的思念,多了幾分鄉愁,增了絲絲傷感。
但故鄉與異鄉,在科技如此亮麗的年代,著實并不遙遠。我們欣賞的明月,是同一個月亮,雖然角度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外國的月亮并不比家鄉的圓。相反,記憶中的月亮,總覺比這里親切溫馨多了!好在透過一秒萬里的網絡傳情,團圓的意義與時俱進后,真是唾手可得,面對面促膝談心也不是神奇事了,心靈得到某種慰藉后,絕妙地替我帶走了許多孤寂的感覺。
減去了那么多孤單鄉愁后,就犯不著有太多的惆悵了。陰晴圓缺乃是永恒,誰也改變不了。而與親人團團圓圓的良好愿望,也是受各種客觀條件限制的。還是那句話: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