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婧拿著錢到處走走看看,儼然一位觀光旅游的外來人。一會兒去轉轉旅游飾品店,一會又去嘗嘗小吃店,甚至還有好幾次,去拉住佩槍的岜沙漢子合照,拉住漂亮的苗族姑娘留影,一直在做些十分不靠譜的事情。魯婧跟了大半天,累得夠嗆,心里嘀咕,這丫頭是不是想把我拖得不行,瞅機溜走。你想錯了,如果讓你從眼皮底下溜了,我就不是警察。
張妮輕松隨意,魯婧隨時提防著她跑掉,越跟越覺得簡直是在捉弄她,找了個機會走近張妮。還沒到身邊,張妮便湊過來說話了,說:“別說我沒提醒你啊,要裝著不認識我。”
她本來想問她,到底要耍什么花招,但被她這么一說,話到嘴邊又硬生生地吞了回去。
快到中午了,岜沙下起了雨,雨水在一條條瓦溝和屋檐上,匯成水流,吧噠吧噠地滴落。人們都撐起了傘,不一會兒,大街上飄起五彩一片。張妮依然漫不經心地扮演著她的旅行者。
走累了,張妮走進一家休閑茶餐廳,要了一杯奶茶。魯婧也跟著她,要了杯茶。看著窗外淋漓而下的雨滴,不知道這天氣什么時候才會好轉。當魯婧一不小心,回過頭來的時候,張妮已經不在了。魯婧心里一驚,糟了,這丫頭是不是已經瞅準機會溜走了,張妮的座位上,只剩下那杯孤獨的奶茶。她緊張四顧,走出店門,外面到處都鋪滿了傘,張妮已無蹤跡。
她沮喪地站在細雨中,雨水一下子劃花了她的臉。
這算是什么事,騙子就在這她個警察的眼皮子底下,行騙得逞,并逃之夭夭。損失的那十萬塊錢,大不了省吃儉用,不買零食,不買化妝品還給楊小龍,但是這個丑她丟大了。
正當她萬分沮喪的時候,突然有人拍她的肩膀,一轉身,竟是張妮。
她正要發作,問:“你干什么去了?”
張妮說:“上個廁所啊,魯姐,你是不是被嚇壞了。放心,這么點小錢,還不至于讓我犯罪。當然也不至于讓我這么枉費心機,如果增加一百倍,甚至更多的話,是有這個可能的。”
魯婧說:“你能不能有事沒事不要亂跑啊?”
張妮說:“你也沒說,我上廁所要跟你打聲招呼啊,好啊,我們走吧。”
魯婧始終有些怒氣未消地跟著她,往劉三嫂的粉館走去。
店內已經有了些人,張妮找了個靠墻的位置坐下,把包放在靠墻的一根凳子上。
魯婧隨后進店,在離她幾張桌子的地方,坐下。
劉三嫂滿面笑容地走了進來,問要吃點什么。兩人各自點了要吃的東西,互不相識。
店里人漸漸多了,都快把座位坐滿了,張妮說結帳,從衣口袋里把零錢拿出來,付完帳,起身離開。魯婧也跟著付帳。但是她發現,張妮竟然忘記把錢帶走了。她想叫住她,但張妮說過,不要干涉她的任何事情。她想去把包拿過來,但張妮說過:“什么事都不許插手。”
正猶豫,是跟著張妮,還是應該看住包。最后決定,還是看住包比較好。但一想,張妮叫她跟著她,怎么說也應該走出店去,在店外候著,料想也不會出什么事。走出店去,張妮已經沒有了去向。這時候,她聽到店里的劉三嫂說話了:“唉呀,剛才那位客人把包落下了。”
劉三嫂的聲音有些夸張,就像老母雞下完蛋似的,炸得所有人都聽得見。
店里有客人說:“唉喲,你看看里面有沒有貴重東西,不然要讓人著急了。”
劉三嫂說:“怎么有那么多錢?”
然后聽到里面傳來驚呼聲。
大家開始七嘴八舌地討論,這錢該怎么辦。
有人說先保管起來,還給人家,丟這么多錢,一定很著急的。
有人說,要不分了吧,見者有份,誰丟錢還知道在哪兒丟的啊。
也有人說,數量那么多,私自占有,是犯法的。
最后是劉三嫂的聲音:“既然在我們店丟的,又是我自己撿到了,是應該還給人家的,丟這么多錢,該多著急呢,你們說是不是,將心比心嘛,如果是我們丟了這么多錢,會怎么想?”
很多人附和,說:“對,本來就不是該得的,是誰的就應該還給誰。”
劉三嫂說:“可是,這么多錢我保管也不安全,我不惦記,但誰保證沒人惦記啊。”
大家開始出主意,最后都答成一致:“報警吧,交給警察!”
劉三嫂把這筆錢交給警察。一個小時以后,岜沙街頭,一位女游客舉著一塊大大的牌子,上書:尋物啟示,說的是自己丟了個包,里面有一筆用途很重要的錢,如果誰撿到了,酬錢一萬。人們開始對她議論紛紛,有人問起,她說自己家如何窮如何窮,那筆錢是公司叫她岜沙付帳的,如果丟了,就算還十年八年,也還不起啊,希望大家可憐可憐,幫幫忙吧。
一個小時過后,派出所的孫世杰過來問她,丟了多少錢,用什么包裝的。
半個小時后,她又拿回了十萬塊錢。
她來到粉館,當著劉三嫂的面要拿一萬塊錢酬謝。但劉三嫂拒絕了:“這不是我應得的,我怎么能要,你在我們店里丟的錢,我看到了就應該替你保管嘛,不要說是十萬了,就算是一百萬,一千萬,那也是你自己的。”說著,劉三嫂都覺得自己真的撿了十萬塊錢,還給人家了。
人們都散去了,兩個小時以后,來了兩位省報的記者,說是聽到岜沙有人拾金不昧,這個事跡感動了他們,他們要做一篇報道。當天下午,縣電視臺里也來人了,要報道新聞。
沒想到事情傳播得這么快,派出所的幾個人都蒙了,但這是宣傳岜沙的好機會,鎮政府有人出面找張嫂談話,說要在記者面前,多多展現岜沙人的善良和純樸,甚至還有一位工作人員,寫了一張記話稿,讓劉三嫂多看看,就照著上面的回答,劉三嫂尷尬不已,說:“我不認識字。”政府人員一愣,說,沒關系,我讀你記,能記多少算多少,但大概意思要記得。
劉三嫂沒想到會有那么多麻煩,事情都這樣的,她只有硬著頭皮迎接各方面的安排和采訪。記者們不僅采訪了劉三嫂,還采訪了派出所,采訪了街坊,整個采訪一直持續到晚上。
問的問題已經不僅局限于拾金不昧了,甚至還包括劉三嫂平時的為人,有沒有助人為樂的習慣。以前劉三嫂就經常給流浪漢免費的東西吃,但誰也沒提過。但這一次都被挖出了來,甚至還提到了地溝油,食品安全等等。后來,有一位記者這樣問:我能不能這樣表述,有一次,一位乞丐在你們門口餓昏了,你不僅給他東西吃,還給他衣服穿,讓他到你家里面來烤火。還有,你經常幫助街坊的老人和孩子,并把他們都當成你的老人和孩子,這樣你看行吧。
劉三嫂說:“沒有乞丐在我家門口餓昏。”
對方說:“這只是藝術加工,我的意思是,如果有這樣的事情,你會這樣做嗎,我想,出于你的善良的本性,你一定會不加考慮,義無反顧這樣做對吧,畢竟這是救人命!”
劉三嫂說:“在岜沙,碰到這種事,誰都會做的。”
記者說:“這就對了,我想我的這篇報道一定會很精彩。”
最后,記者們被鄉鎮府接走了,小店恢復平靜,但劉三嫂撿金不昧的事跡已經傳開。
第二天,小吃店老板拾金不昧的事跡,不僅在縣電視臺,還在省報,省電視臺報道。
岜沙派出所也在報道中,因為管理的得當有序被點名表揚。其中王稼所長和孫世杰,還在電視話面中有采訪鏡頭,更讓大家樂顛顛的。看著魯婧十分淡定,王所長問:“小婧啊,我們所被點明表揚了,你怎么一點也不興奮?”魯婧尷尬地笑,說:“所長,什么大世面我們沒見過啊,不久前抓到全國通緝犯的事情,我們都經歷了,所以就覺得這只是件小事情。”
王稼立馬批評孫世杰和趙虎,說:“看看,我們就應該有小婧同志的這種心態,不要被小小的贊譽沖昏了頭腦,我們什么大場面沒見過,所以,不要在這些小事情上沾沾自喜。”
王稼給魯婧投來贊許的目光,魯婧卻在想,沒想到這個張妮,竟弄了這么大風浪。
不多久,鄉政府,縣政府都相繼給劉三嫂的小店送來了遵紀守法,誠信個體經營戶之類的牌扁。劉三嫂還到縣里去參加了表彰大會,劉三嫂的兒子,在學校也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格外親睞,不少人無不羨慕地說:劉成福有一個了不起的母親,老師還希望他就此寫一篇作文。
當然,從此以后,劉三嫂的小店生意更加好了,甚至有網友在網上發貼,說是史上最美麗的小吃店老板。曬了劉三嫂幾張小店的照片,很多游客到岜沙,都要慕名去一次。當然,這都是另外的話題了。至于楊小龍和魯婧,萬萬沒想到,事情還能這樣做,都被她弄這么大的動靜給鎮住了。
楊小龍決定聘用張妮,問她薪水要求多少。張妮說:“一塊錢。但包吃包住。”
楊小龍和魯婧覺得莫名其妙,都笑了起來,以為是耍他們。
魯婧問:“搞了這么半天,你不會是逗著玩吧。”
張妮說:“我是很認真的,哪里會是逗你們耍。”
楊小龍說:“說正經的,我心里也好踏實。”
張妮截釘斬鐵地說:“就一塊錢的基本工資,但是包我吃包我住,因為我現在比較窮。但是我有個條件,將來生意做大了,不管做多大,我要占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百分之十,是美麗的魯姐姐的。如果同意,我們就正式簽定合同,明天我就正式工作,合同生效。”
楊小龍說:“不要說百分之二十,如果真做大了,錢是大家賺的,大家花,百分之四十都行。這個你放心,我這人吧,文化水平不高,道理懂得也不多,但不會虧待人。”
張妮說:“這個我看得出來。”
魯婧說:“我那百分之十就算了,我無功不受祿。”
張妮說:“你有功勞,就憑這一次配合我做好劉三嫂的小店推廣工作,你就有功勞。”
楊小龍說:“對,反正你平時也幫我不少,就按張妮同志說的辦,你占百分之十。”
張妮說:“那好,明天我正式上班,你要給我安排住宿。對了,我住哪兒?”
當晚,張妮跟魯婧住,兩個女孩子說了一晚上的話,魯婧還被張妮打趣了一番,說她看得出來,魯婧是愛楊小龍的。讓魯婧十分不好意思,在被窩里撓著張妮的癢癢,直讓她求饒。
后來,有人問張妮,你為什么留在岜沙工作不走了。張妮說,因為她在岜沙丟了十萬塊錢,又被還回來了,岜沙純樸的人民感動了她,所以決心留下來。這又是另一段佳話。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