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63年5月,工部侍郎艾穎以戶部侍郎的職銜致仕(退休)趙匡胤讓執政(宋朝以參知政事、中書侍郎、門下侍郎、樞密使、知樞密院事、同知樞密院事為執政官,級別就相當于國務院辦公廳。)從廷臣(中央干部)中挑選官員負責管理首都的各大糧倉,執政將干部花名冊交給趙匡胤,艾穎第一個中選。艾穎卻自以為是有文學素養的顧問(清望官)拒絕從事行政方面的工作,然而趙匡胤表現更生猛給這個敢跟組織討價還價的人的答復是:“惟致仕乃可免耳。”后蜀的丞相李昊對皇帝孟昶說:“臣觀察宋朝的情況和后漢、后周相比是有差別的,上**已經厭煩人間長期的混亂,因此已經到天下恢復統一的時候,要是我們現在向中央表態效忠,就是保全四川的長遠規劃。”孟昶正打算向開封派遣使臣的時候,樞密使王昭遠跑出來攪和,孟昶就讓文思使景處瑭率領部隊駐守峽路,又派遣使者到涪州、瀘州、戎州等地檢閱棹手(撐舵的船工)并增置水軍。6月,趙匡胤到武成廟燒香的時候見到白起的塑像也立在廊下,就拿手杖指著白起像說:“白起將已經投降的敵人坑殺,沒有武德到了極致,怎么配在這里享受祭祀?”左拾遺、知制誥高錫就提議南北朝時江南的梁朝王僧辯和陳霸先原本共同擁戴蕭方智當皇帝,之后王僧辯因迫于外部的壓力而改變立場支持蕭淵明卻導致和陳霸先反目被鏟除,應當將他也請出72位賢人的行列。于是趙匡胤就下詔讓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和高錫對歷朝歷代的武將進行甄別,要選擇革命一輩子卻不犯錯誤的人(乃詔吏部尚書張昭、工部尚書竇儀會錫別加裁定,取功業始終無暇者。)進入武成廟享受香火,三個人竟找出了23個道德模范,分別是西漢的灌嬰,東漢的耿純、王霸、祭遵、班超,晉朝的王渾、周訪,南北朝劉宋的沈慶之,北魏的李崇、傅永,北齊的段韶、北周的李弼,唐朝的秦叔寶、張公謹、唐休璟、渾瑊、裴度、李光顏、鄭畋,后梁的葛從周,后唐的周德威、符存審,同時還清退了不符合標兵要求的人共22個,分別是戰國時期的吳起(魏國)、孫臏(齊國)、廉頗(趙國),西漢的韓信、彭越、周亞夫,東漢的段紀明,三國時期魏國的鄧艾,蜀國的關羽、張飛,晉朝的陶侃、杜元凱,北齊的慕容紹宗,南梁的王僧辯,南陳的吳明徹,隋朝的楊素、賀若弼、史萬歲,唐朝的李光弼、王孝杰、張齊丘、郭元振。討論結果報上去之后,最高指示將吳起的畫像掛在武成廟的廳下,將春秋時期齊國相國管仲的塑像立在武成廟的廊下,其余要表彰和清退的就按照高錫、張昭、竇儀的討論結果來辦理,**爺的意思就是希望將領們最終能安全著陸。
秘書郎、直史館周翰對趙匡胤的作法表示了不同意見,由于奏折太長,作者僅摘錄了幾句:“臣聞天地以來,覆載之內,圣賢交替,古今同流,校其末年,鮮有克美。(據臣所知自從開天辟地以來,在歷史的傳承延續的過程當中,歷史偉人的晚年少有能站好最后一班崗的。)洎乎唐室,崇獎太公,厥意無他,其理自顯。蓋以天下雖大,不可去兵,域中有爭,未能無戰。(回想起唐朝的時候,格外肯定姜子牙的歷史地位。道理很簡單,就是因為只要有國家的存在就會有戰爭的陰影,就需要軍隊建設。)立其為武之宗,凱張國威,遂進王號。(將姜子牙列為武將的宗師就是希望當代的軍人能夠效法先賢,維護國家的利益,捍衛民族的尊嚴。)今若求其異類,別定否臧,以羊袖之小疵,忘狐裘之大善,恐其所選,僅有可存。(要是現在重新確立評價標準,著眼于細節卻忽略主流,恐怕挑選的模范就會淪為種類單一。)凡此名將,悉為人雄,茍欲指暇,誰無當累?(像這樣的名將,都是社會的精英,要是放到顯微鏡底下審視,誰能沒有問題?)況其功業穹隆,名稱煊赫,樵夫牧囁,咸所聞知,列將通侯,竊所歸慕。(況且這些人的崇高的歷史地位和杰出的歷史貢獻就連普通人都熟悉,將領們更是在內心奉他們為楷模。)若一旦除去神位,擠出祠庭,吹毛求異代之非,投袂忿古人之惡,必使時情頓惑,竊議交興。(現在要是用另類的評價標準,追究歷史人物的過錯,一定會扭曲價值觀,造成社會的困惑。)伏見陛下方勵軍容,將遏亂略,講求兵法,締創武祠,蓋所以勸激武臣,資假陰助。忽使長廊虛貌,僅有可論圖之形,中殿前空,不具配食之座。似允非當,臣竊惑焉。深惟事貴得中,用資體要,若今之可以議古,恐來者亦可非今。(臣的個人愚見以為陛下祭祀歷朝歷代的名將是要激勵軍人的戰斗豪情,而現在表彰的所謂先進都是些可以模仿復制的,看起來公允其實未必。事情要做得適度才圓滿,要是現代人可以苛責古代人,恐怕將來的人也可以非議當代人。)”
周翰的話對于趙匡胤就好比耳邊吹過的一陣清風,7月安國節度使王全斌,西山都巡檢使、洺州防御使郭進,趙州刺史陳萬通,鎮州兵馬鈴轄、登州刺史高行本,客省使曹彬在北漢境內聯合行動掠奪回數千勞動力,趙匡胤下詔將他們釋放并賞賜錢米。在作戰有功人員當中有一個不可不提,就是時任客省使的曹彬,曹彬的從母(姨母)是郭威的貴妃因此趙匡胤在給姓柴的打工時很看重他,而曹彬除公事來往就不和趙匡胤接觸,趙匡胤經常會在禁軍內部請吃工作餐,而曹彬則是十次當中有九次拒絕應邀。趙匡胤取代柴宗訓之后將曹彬從晉州都監的崗位上調動到開封,詢問他:“我過去總想親近你,你為什么回避我?”曹彬回答:“臣既是柴家的近親,負責的又是最高國家領導人的安全保衛工作,因此才不敢和高級干部接觸。”趙匡胤因此也越發器重曹彬。當時唐州、鄧州一帶有風俗,家中若有人患病即使是父母也不去探望,因此病人往往就缺乏照顧而死。武勝節度使張永德就向中央請示嚴刑禁止遺棄行為,又主動提議從今往后由節度推官(地方二把手,當時多由名士清流人物充當。)代替衙將擔任馬步都虞侯(掌握著地方刑法獄訟),趙匡胤則下詔褒獎了張永德的知情識趣。
張永德的生母馬氏是被父親休掉的,后來改嫁給了鄧州安邑的劉祚,鄧州就是張永德做官的地方,當時劉祚已經病故,張永德將生母接到了官署,蓋了兩間屋子,左邊的給繼母劉氏,右邊的給生母馬氏,張永德每天都要向兩位母親請安。馬氏和劉祚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張永德的同母弟,叫劉再思,張永德讓他擔任子城使,給他在南陽城中蓋大宅,讓弟弟團聚劉氏宗族,又買了田給弟弟補貼生活。當趙光義繼位時,馬氏已經八十多歲,而劉氏已經在張永德的贍養下得享天年,馬氏才有機會得到領導接見,被加封莒國太夫人。8月,趙匡胤在南郊舉行祭天,就在趙匡胤下達郊祀制書想肅靜京都的時候,軍校史珪、石漢卿舉報殿前都虞侯、嘉州防使張瓊,張瓊這個人行為一向不檢點,多次擅自挑選官府供給或飼養的馬給自己騎,又將潞州叛逆李筠生前的一個仆人留在麾下。同時他還搞不好人際關系尤其是得罪了剛剛走紅的史珪、石漢卿,(瓊輕目為巫媼)史珪、石漢卿就指控張瓊養了一百多個打手,還用不實言論詆毀趙光義擔任殿前都虞侯時的工作,趙匡胤就親自向張瓊了解情況卻被張瓊那張得罪的嘴給氣到了,正當趙匡胤下令責打張瓊的時候,石漢卿一把就抓過鐵楇朝著張瓊的腦袋掄過去,趙匡胤讓人將被打昏迷的張瓊拖到了門外,吩咐當他清醒的時候就送他到御史臺接受審訊,張瓊知道落不著好就在路過明德門的時候,解下玉帶留給母親然后就自殺了。趙匡胤后來了解到張瓊“家無余資”,府中只有三個奴婢,后悔之下不禁嚴厲責問石漢卿:“汝言瓊部曲百人,今安在?”石漢卿卻厚顏無恥地回答:“瓊所養者一敵百耳。”趙匡胤讓官府撫恤張瓊的家屬并出資辦理他的后事,因為張瓊的兒子還小,所以加封他的哥哥張進為龍捷副指揮使,而石漢卿等人卻不作處理。龍捷左廂都指揮使、漢州防御使馬仁瑀經常拜托薜居正在舉辦貢舉的時候對自己的人綠燈放行,薜居正嘴上答應實際上卻不辦,因此馬仁瑀就在一次御宴上借酒意和底下人一塊謾罵薜居正,趙匡胤接到劉溫叟對馬仁瑀的彈劾盡管憤怒卻沒有處理,和馬仁瑀一樣沒規矩的是龍捷右廂都指揮使、彭州防御使王繼勛也就是和王皇后同一個媽生的弟弟,偏偏王繼勛和馬仁瑀就是貼錯了的一對門神,竟然在受詔都試效外(每年舉行的軍事演習)時率領各自的部下火拼。趙匡胤聞訊立即終止大試,將馬仁瑀降職為密州防御使,王繼勛則不作處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