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條“李雙江之子涉嫌輪*案被刑拘”的新聞。隨著事件逐步被還原,迅速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這兩天,之所以沒有看到李雙江的身影,原來,這位年邁的父親被不爭氣的兒子氣病了。
據一知情人士稱,涉嫌輪*的五名嫌疑人中,年齡最大的生于1989年,其余4人都是90后,但均已超過16歲。其中,有三人為北京籍(含李雙江之子),分別來自海淀區和東城區。另外兩人一人確定是東北籍,另一人可能也來自東北。
丁曦林(《新民周刊》社長、主編)是這樣評論的:年僅17歲多的李雙江之子涉嫌輪*被刑拘一事,是社會教育不幸,更是家庭教育悲哀。按理說,生活在官員、明星家的孩子們,教育機會、經濟條件等比普通人家好許多,為何還屢屢爆出丑聞,與其家庭教育一味溺愛、缺失管教密切相關。坑爹的孩子其實也是爹“坑”兒子的結果!
是的,丁老師一針見血,點出了要害。相信這件事會引起跟多的關注,更會引起家長們的思考。
帶著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我與兒子作了一次長談。
小孫子快6歲了,活潑可愛,整天樂哈哈的。他理解能力很強,語言表達準確,經常說出讓你意想不到的話語,讓你捧腹大笑。面對可愛的孫子,他該怎樣的發展,我們應該給他留什么?讓我陷入了深思。
記得兒子上初中的時候,因為貪玩,學習成績下降,我批評了兒子,你不要成為“八旗子弟”!兒子竟然隨口回擊了我,“我有資格做八旗子弟嗎?”一句話讓我啞口無言,我意識到對兒子的教育迫在眉睫。由于我們教育的及時,還好,兒子終于被我們從玩游戲的王國里拉回到了學習的王國,最終考上了理想的大學,現在有了滿意的工作。
有人說性格決定命運,可是我總覺得對孩子來說,教育決定命運,學習決定命運。暫時落后,不等于永遠落后,因此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教育,不要放棄學習。
兒子身邊就有一個生動的,最有說服力的故事
兒子初中和兩個同學處的特別要好,以至于工作多年了還保持聯系。記得兒子在初中的時候,經常和他們在一起玩耍,他們一起上學,一起回家,就是星期天也經常在一起逛公園,玩游戲。他們無憂無慮,過著毫無競爭,毫無社會壓力的生活。
我問他現在的那兩個同學怎么樣了?他說一個同學因學習成績不太好,沒有考上大學,后來當了兩年兵,退伍到地方好容易找到了工作,因為工作上的矛盾,和別人發生沖突,打傷了人,觸犯了法律,做了幾年牢。一個同學考上了大專,因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去當了兩年兵。退伍后始終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后來他鍥而不舍,堅持自學,連續考了三年公務員,終于在第三年考上了,現在很滿意自己的工作。
我對兒子說,當初你們還是孩子的時候,是在一個起跑線上的,你們幾乎沒有什么反差,現在走上了社會,情況就大不同了。一個處境窘迫,一個輕松得意,這里的反差在哪里?你考慮過沒有?
兒子思考了一會,說,差別就在教育上,在學習上。因此對孩子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棄教育,放棄學習,放棄拼搏。
是啊,原來兩小無猜,一樣讀書,一樣玩耍,一樣的天真爛漫,十幾年過后,結果不一樣,生活也就迥然不同了。
兒子似乎認識到了,他的兒子將來也會發生類似的情況。
我給兒子說幾個故事:
清末,封疆大吏左宗棠告老還鄉。面對自己的一群子孫,他思考了許多,許久,自己老了,應該給子孫留下什么。他擔心留下錢財,子孫們揮霍浪費,不如留下房產。于是他在長沙大興土木,建造亭臺樓閣。所有的建筑材料都是講究的,必須是上等。左宗唐擔心工匠們偷梁換柱,以次充好,每天都拄著拐杖,親臨工地監工。一位年紀大工匠對他說,大人,請您放心,我做了幾十年的工匠了,造過無數的高樓大廈,從沒有倒塌過。倒是鐵打的樓房,流水的家,屋主易人可是常有的是。左宗棠聽了,一臉慚愧,仰天哀嘆。
清代還有一位名臣林則徐,對待給子孫留什么,頗有高見。他說,子孫若我,要錢干什么?賢而生財,財損其志。子孫不若我,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世界級的富豪蓋茨曾經在斯坦福大學說過,我告訴過自己的子女,他們不會從我這里得到財富。早在他們生兒育女前,我就信奉大多數財富都應該回饋社會。蓋茨表示,越早讓子女了解世界的不平等,越早鼓勵孩子到貧困國家去接觸當地人,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幫助。
我的一位朋友是中學的校長,一次他幾十年沒有見面的哥哥從海外回家,看到弟弟的家境不太富裕,于是當作他們全家的面,拿出了五十萬,說給弟弟多年照顧老母親的一點補償,同時也好改善一下家境。沒有想到,上初中的孩子知道自己家一夜之間成為富翁,于是就放松了學習,從此學習成績一落千丈。財多傷志的結果,是孩子的父輩們始料不及的。
我對兒子說,中國人對自己子女的疼愛心是非常重的,父母寧愿自己受苦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受一點委屈。他們非常希望自己的子女日子過的富裕美滿。給子女留什么,有的人喜歡留家產;有的喜歡留錢財;有的喜歡留珠寶;有的喜歡留墨寶;有的喜歡技術,有的喜歡留手藝等等,不管多少種類,大體可以分兩類,一類是精神,一類是物質。
兒子忽然有悟,突口而出:“養不教,父之過。”父母應該給子女留教育,留知識,留智慧。
我們不能給孩子留錢財,留房子,留車子,留票子。應該給孩子留優良的品格,良好的習慣,堅強的意志,豐富的知識和正確的人生觀。
有了這些,他就有適應社會的能力,就有創業的能力,就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能力,你留給他金山銀山何用?你留給他那些家業何用,相反你留的越多,孩子就會敗得越慘。
每當我想到,李雙江給未成年兒子買寶馬車,沒有打孩子之前,自己就先流淚了,每每想到對子女的教育,我常會不寒而栗。教育這個問題,乍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實則并不簡單,人們都知道,教,就是以身施教,說白了就是上做下學;育,便是用正確態度對待客觀。還記得當代兒童文學作家秦文君曾說過的一句話:“教育應是一扇門,推開它,滿是陽光和鮮花,它能給小孩子帶來自信、快樂。”鐘啟泉教授說:“教育是奠定“學生發展”與“人格成長”的基礎。”當前這些新聞上曝光的富家子弟的丑聞,對每一個家庭來說都是一個警鐘,也愿這警鐘能敲醒每一位孩子的家長,能對自己的孩子施正確的教育,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即“教是為了不教,教會其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能力和發展的能力,”讓孩子們能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