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第一次捧起《讀者文摘》的時候,我的求知欲,由好奇、到漸漸地被里面的所有文章吸引,不過是半個小時的光景,然后是愛不釋手了。1981年讀初中二年級的我,是一個正處對課外讀物趨之若鶩的年齡。我喜歡“卷首語”,它似鼓點,教人激昂;又像號角,摧人奮進。我從它那里感受到智慧和文字的完美組合,謀篇與布局的神奇境界;我更喜歡“人物”,它蕩氣回腸的故事令我沉醉,成功的喜悅和快感總是撩撥得我熱血沸騰,興奮無比,心里往往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沖動。我愛自強不息的主人翁,更愛他(她)們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
讀初三的那年嚴冬,母親突然發病,沒留下片言只語,竟兀自離我而去了!我痛不欲生,精神幾乎到崩潰的邊緣。為此休了個把月的學,一個人呆在家里,閉門不出。整天躺在床上,瞅著屋頂苦思冥想,像丟了魂似的,心仿佛被媽媽的濨愛牽走了。心灰意冷中,無所事事翻起《讀者文摘》,百無聊賴看了幾本后,“人物”里面的故事,用精神攙扶著我,漸漸鼓起了前行的勇氣和信心,書中的勵志故事,一點一滴引導我,開始重新認識自己,追尋自身價值,最終擺脫了痛苦與悲哀的糾纏,揮別了自我折磨的囚監。當我再次走進課室的時候,老師和同學,已經無法從我臉上,看到任何少年喪母的不幸與悲傷了。
半年后,我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理想的高中,這是整個初中年級中,近百個學生里頭,唯一考上高中的人。因為學校身處城鎮的關系,報攤近在咫尺,《讀者文摘》就買得更容易了。為了每期必買,我節衣縮食,果斷將早餐的開銷砍掉,寧可餓肚子也在所不惜。以至同學們總是取笑我,是否愛上了那個練報攤的小姑娘!記得語文科的張老師,常夸贊我的作文寫得好,是一個可造之才。然而命運卻沒有青睞我,反與我作對,而且是揀高考這骨節眼上。不知是壓力過大還是熬夜疲累,考試的前幾天,我突然生病發燒,身體酸軟無力,腦袋更是一片混沌,接連幾天都理不出頭緒來。終居,我落榜了,敗得慘不忍睹,從此與大學失之交臂!我痛苦、悲傷,甚至絕望。老師也替我惋惜,勸我復讀。但是,一個沒有母親且家貧如洗的農家子弟,那來經濟條件復讀?命運的這一次捉弄,狠狠地將我拋向絕望的深淵,有摔回家鄉山腳的感覺。將我十年來的企望,一舉凄慘扼殺!春光明媚的生活,注定今生今世,再也與我無緣了。要徹底擺脫背朝黃土面朝天的命運,永遠是無法辦到了!自此,務農之余,我對一切東西都失去了興趣,仿佛這個世界與我的距離太遠,我與現代文明相隔何止十萬八千里,連走一趟鄉鎮的勇氣也沒有。自己耿耿于懷的仍是高考,有時在夢中醒來,發覺居然沾濕了枕巾,幾乎到了難以自撥的地步!好在身邊有不離不棄的《讀者文摘》,陪伴我度過了千百個百無聊賴的日夜,讓心靈不至于枯萎。盡管里面的文章,被我反反復復讀了幾遍,也不覺枯燥厭煩,居然還引導我認識和愛上了文學。自此,文學慢慢拂去了我的悲傷,陪我一步一步走出絕望的谷底,枯木長芽。有好些時日,我常喜歡坐家鄉的小山上,獨個兒欣賞晨起的太陽來,仿佛自己被某種使命呼喚著!一年后,參加了文學院的函授學習,甚至自學大學新聞和中文課程,終于讓自己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
多年后,當我拿著散發油墨香的《讀者》,坐沙發上反復細讀的時候,我已經在我讀高中的小鎮做起了生意。在這里跌倒,我一定要在這里站起來!我在心里暗暗給自己鼓勁,有一種問鼎外面世界的勇氣和豪邁!事實上,自己所處的時代,也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年代,市場經濟已經將計劃經濟拋在背后,這是一個劃時代的進步。我審時度勢,興幸自己能夠,成了這個時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盡管機遇因人而異,大小也有不同。但這個已經不要緊了,最重要的是:打破了出身框框的限制,讓農家子弟在城市,也有尋找夢想的自由和天地!我曾這樣想,讀大學無非是為了有一個安穩的工作和一份穩定的收入,再高一點的追求就是“名譽”了,它無疑是體現一個人的思想高度。我驚詫于《讀者》里面的文章和我這個觀點的不謀而合。《讀者》是明燈,是引路人。要改變現實,自己才是踐行者,不折不扣的踐行者!終于,我用辛勤的汗水作跳板,越過鄉鎮,走進縣城,最后又把家安到省會。殊途同歸,我在社會這所沒有圍墻的大學里,竟然也實現了自己少年的夙愿,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出乎意料。盡管每次搬家,事有巨細,但那些雜務我極少過問。唯一放心不下的,只有我心儀的《讀者》和其他書籍。十多年來,雖然落泊的時候曾經中斷過,但從零售到訂閱,積聚一起,《讀者》也有不少了。也不是用手拎就可以輕易拿走的。每次搬家,我都親歷親為,絕對不假手他人,小心翼翼將書籍捆綁好,然后仔細加封塑料包裝。到新家后,又小心翼翼逐一陳列到書架上。愛之護之如價值連城的古董,缺的部分,也是煞費苦心想辦法到舊書攤去湊齊。
托初期《讀者文摘》的啟蒙,憑更名后《讀者》的鞭撻,加上自己曲折滄桑的人生經歷,躍躍欲試的我,終于鼓足勇氣,拿起手中的筆,尋找物質以外的另一個夢想了。十年過去,我的心血沒有白費,終于陸續在報刊上發表了小說和散文和隨筆,還拿過獎,并加入了中國散文學會。
誰料2007年的深秋,命運又一次戲弄我,把我推到遙遠的大洋彼岸美國紐約,一個完全陌生的現代化移民城市。面對陰差陽錯的選擇,我不無傷悲,臨別,瞅著依依不舍的《讀者》,只有灑淚相向了。想想自己與心儀的《讀者》不可見面的未來,我更是悲從中來,痛苦萬分。不料來到地球的另一端,我竟然在紐約曼哈頓唐人街的書店,甚至街頭的報攤上,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買到自己鐘愛的《讀者》,令我目瞪口呆,驚喜萬分!從此,甘苦辛酸的打工之余,《讀者》讓我終于找到了精神的小憩地。盡管移民生活帶給我的,是生活經歷財富知識一切歸零。但只要捧著《讀者》,我就能找回一些昨天的自我,令自己不至于,落泊成一根沒有文化根的浮萍。沒多久,我手中的筆又癢了,皇天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孕育,文章終于一篇接一篇在《世界日報》《聯合報》和《僑報》等報紙發表,其中,散文《愛的延續》獲得由美國亞洲文化協會主辦的征文獎!
回頭看自己近三十年走過的生命歷程,發覺自己的命運,如多味瓶,甜酸苦辣盡盛,幾乎無法分辯自身的人生價值所在。所幸有了《讀者》的真誠相伴,無私教誨,賜我神奇力量,我才有勇氣與信心直面曲折跌宕的人生,一次又一次將厄運和挫折踩在腳下,揮別昨天,竭盡所能,去開創自己的新天地。如果當年沒有邂逅滿載睿智和進取精神的《讀者》,得不到她的教導和指引,我不敢想象,自己能否有勇氣和力量走到今天。
“執子之手,與之偕老。”愿與摯愛的情人——《讀者》相伴到白頭!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