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按照那個時代的工作程序,吳老英雄向最高領導人遞交工作報告,既合情合理,也有臣為君諫死的耿直,算是非常厚道、非常稱職的臣子,不厚道的倒是見色忘義的夫差,利用自己的權位,透支君王的信譽,嚴重破壞了君臣關系。看到這個報告不但不表揚吳老英雄,反而暴跳如雷。
????????君王怒了,自然會給小人可趁之機,果然,伍子胥的這個舉動卻被太宰嚭誣陷為“里通外國”的鐵證。太宰嚭在吳王面前說:“今王自行,悉國中武力以伐齊……其(伍子胥)使于齊也,乃囑其子于齊鮑氏。夫為人臣,內不得意,外倚諸侯……愿王早圖之。”伍子胥真的是“外倚諸侯”嗎?這不過是強加于他的莫須有的罪名。如果是真的外倚諸侯,那么自己也就會跑到外國去,不回來了。
????????伍子胥的好心變成驢肝肺,一下子引火燒身了,夫差豈能容忍?
????????吳王對太宰嚭的話深信不疑,說:“微子之言,吾亦疑之(指懷疑伍子胥)。”留著還有何用?立刻下旨,賞賜伍子胥白綾一根,自己了斷性命。
????????伍子胥在家里見到圣旨,老淚縱橫,他不是怕死,而是覺得死的窩囊,自己被世人稱為常勝將軍,征戰無數,連一個國家都被他打敗了,今天卻死在一個不會用刀的女人手里,應了那句千古不滅的道理;“打天下用刀槍,想活命用腦子。罷了,還是死了為好,想逃還是能逃,當年自己從楚國逃了出去是為了報殺父之仇,今天不能逃,人有臉樹有皮,這事傳出去怎么在市面上混啊?
????????據《史記?伍子胥例傳》記載:伍子胥被吳王殺害了,但他是不服的,他臨死前說:“你們把我的眼珠子摳出來,懸掛在吳東門之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軍隊是怎樣由此門進滅吳國的。”于是壯烈而死。
????????翻看歷史記錄,伍子胥是一位戰功卓著的軍事家,叱詫疆場,戰無不勝,本來可以安度晚年,和兒孫享受王天倫,不料一位美女殺手與他過意不去,而且是借他人之手一劍封喉,老吳啊,老吳,不是你無能,是美女太狡猾。
????????死訊傳到越國,而此時的越國不但暗中厲兵秣馬,越王勾踐更是無薪嘗膽,聞雞起舞,帶領百姓一邊抓革命促生產,一邊積極備戰,越王明白吳國氣數已盡,仔細分析局勢,吳國的精銳正在征戰齊國,可以乘虛而入,他派大將率十萬精兵,打過邊界,直攻吳都。
????????吳王聞報,急忙提師相救,可是沒有伍子胥這樣得力將領的指揮,戰斗毫無章法,越兵以逸待勞,個個如出山猛虎,殺得吳兵丟盔卸甲。夫差無奈只得派伯嚭前去越營請降。然而越王勾踐有前車之鑒,決不允降。伯嚭見狀不妙,收拾細軟,潛自逃遁。夫差知大勢已去,仰天長嘆;“天不滅我我自滅,子胥啊我不該殺你,早聽了你的話怎會沉迷女色不理朝政?”后悔莫及,自刎而亡。
????????夫差的確是個昏君,除了沉迷酒色,大敵當前,過于輕敵,與宿敵和解不是不可以,問題是這個敵人并沒有真正低頭認罪,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而是在臥薪嘗膽,企圖東山再起,已經聽到它的霍霍磨刀聲了。無視敵人的存在,認敵為友,另一方面卻把朋友當作敵人,這樣的國君只能把國家領到絕路上去。
????????至此,西施出使吳國的使命完成。她是世界歷史記載的第一個美女間諜。
????????西施和伍子胥都是愛國人士,為什么兩個不同結果?這是社會的悲哀,伍子胥侍奉的是一個荒淫無度的國君,他越是忠貞愛國,越是和昏君的想法背道而馳,落得一個賜死的下場,西施的命運也無從考證,
????????作為史上最成功的間諜之一,西施的工作無疑是完成得相當出色的,但遺憾的是,這份工作不可能有功成身退的結果。西施的下落,遂成為一個千古謎案。
????????越國攻破吳國有個過程,夫差有足夠的時間殺害西施。其殺人動機;西施是夫差最寵愛的女人,他知道自己即將完蛋,明白西施來吳的最終目的,他會放過西施嗎?有可能拉西施共赴黃泉,也許還能地下纏綿呢。
????????另一種可能;西施與范蠡一道歸隱太湖
????????范蠡是天下少有的智者,越國滅吳后,他明白勾踐只能共患難,不能同安樂,于是便辭職歸隱太湖。作為美人計的具體實施者,他早已欣賞過西施的美貌,當時有沒有潛規則不得而知,領導的福利待遇一定要有,纏纏綿綿中,那份感情已經沉沁在心里,他既然不貪功名,之后在太湖又自己經商致富,那他歸隱時不帶走西施會帶上什么呢?
????????猜想歸猜想,不管好壞,西施的確拯救了一個國家的命運,這就使她在越國千古流芳,代代傳頌。
????????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