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原文】
“打假斗士”方舟子被打,到底是打假樹敵了被打,還是被人“反打假”了而被打,目前不敢亂下結論,但本人看過一些方舟子的打假節目,覺得此人打假的直接證據太少,有種立不住腳跟的感覺。
【博引正文】
首先他的打假的執著的勁頭是我所欽佩的,的確也打掉了不少假打倒了不少人,成績還是有的。然而對于方先生打假的初衷與意圖,我持有保留意見。他的打假對象有個很明顯的脈絡可循,就是被打的都是些名角兒,一旦行動起來就能跟著被打者的身敗名裂而名聲鵲起,能夠攪渾本就渾濁的各個圈子,讓很多人關注起這件事來,如此便可以跟著拋頭露面為大眾所知,人們多會自言自語:哦?還有個打假斗士方舟子其人。我便是因為他的打假行為才聽聞到方舟子這位博士兼學者的,現在已經是我腦海里眾多公知人物的一員了。這就是他打假的作用之一——罵也好捧也好,總之是出名了。
總的來說,方舟子這樣的闖貨精神還是需要的,這個社會需要各個行業里存下或是出現這么幾個闖貨,去發出一些“出格”的聲音,去做出一些不同凡響的事情,這樣社會才能良性大步前進,不至于得了病而不治,成了蝸牛緩爬。
當今社會,真正的斗士少了,即便是有,我們當下的斗士們也都在忙于下海撈錢,或是被體制化了磨去了尖銳的棱角,成為普通百姓中的一員,要命的是一旦成為普通人成為屁民,你的大言論你的好主張就沒人來理睬,一粒小石子激不起太大的波瀾來,沉也就沉底了,沒人找的見這顆小石子以及它曾經激起的那一層波瀾。逐漸的這個社會就演變成一潭死水,不流動沒有生機自然會開始發臭腐敗。抹滿了銅綠的斗士們也就不能稱之為斗士了,只能稱之為金錢的追隨者,金錢的奴隸,追隨者與奴隸從字面上就能理解,不可能再有個人的思想迸發出來,也就不可能成為斗士了。
文化層面上的斗士尤其稀缺,文壇沒有了諸如魯迅的斗士,無才而有財即可,有才而無門,不讓發揮,唯有沉默緘口;畫壇幾乎被體制了,民間的又很難有多少人走出一片天來,倒是陳丹青老師獨樹一幟,他能邊畫畫邊寫作,很可能是跟魯迅同一原因讓他拿起筆來,魯迅棄醫從文,企圖開化當時麻木的國民性,陳老師存畫執筆,也是為了讓更多的當下的人們多了解一些文化上的以及歷史上的真實所在……一個個人的筆下通常是可以寫出思想境界來的,只要你存真,只要你敢寫,而不入主流,就可以影響一個讀者,眼前主流的說辭說法不一定完全真理,總有其有失偏頗有失主觀的臆斷與差池所在,所以需要斗士與斗士精神,這是意識流與思想界文化界繁榮所需的成份與養料。
我們為何會稀缺時代的斗士及其精神?
物質極度匱乏的中國已經過去了,然而物質是充裕了,然而思想文化這些“空玩意”又開始匱乏了,成了所謂的人民內部矛盾??v觀近百年來的中國歷史,總要疑惑,為什么中國人總也逃不脫冒進主義行事的魔爪,總有左右之傾?物質匱乏落后了,就拼命一味發展經濟以提高物質供給,哪怕是破壞了文化丟了信仰為代價。兩手抓不好么,我指的兩手抓不是口號式的,更不是形式理論上的,而是落到實處的兩手抓,假大空都沒用。這樣的發展軌跡下的中國,“文化無用”在百姓心目中已然悄悄形成共識,這里的文化是廣泛意義上的民族文化,并非什么小學文化大學文化程度什么的狹隘文化,再說如今的學校已經學不到中華民族血液里骨子里的優秀文化了,這些百姓嘴里的文化最終還是為了個人的物質索取而汲取著,仍然停留在物質的層面上,沒有滲入血液當中,更進不得骨子里。不講文化自然也就難有斗士與斗士精神了,斗士一般都是思想催生的。
陳丹青老師說如今的中國出不了大師,我要說的是,如今的中國照樣也出不了幾個像樣的斗士,或許斗士尚未死絕精神尚未泯滅,但就目前而言,他們沒有土壤和養分,瀕臨干涸枯竭,壓根成長不起來。因為我們的大潮流是這樣走向的,奔騰而去,容不得爾等鼠輩逆流而上。
2012年7月3日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