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黃河故道之戀》描寫了江蘇徐州一中的一部分中學生在文革中的遭遇和他們的愛情故事,通過主人翁吳天福和羅溪月在文革中凄婉的愛情悲劇,說明文革雖然對人們帶來了大災大難,當人性并沒有完全泯滅,人們在尋求愛的過程中,尋求這個世界的光明,該小說和過去的“傷痕小說”不同的是故事更偏重于用了大量的篇幅和寫實的手法介紹普通老百姓在這場大劫難中的痛苦,和為了生存,不得不和命運抗爭的故事。文章著重介紹了羅溪月這個純潔少女在文革中的苦難遭遇,以及為此付出的代價,和她個人在這場浩劫中靈魂的升華,體現了這個少女內在的美和善良。
小說第一部描述了文革初期,徐州一中學生在蒙昧不知的情況下開始搞文化革命,許多學生和教師也受到了傷害,主人翁吳天福和大學教授的女兒羅溪月甚至不能進北京去看毛主席,只得采用徒步方式進京,但是也受到了鍛煉,使他們迅速成長起來。文章用相當的篇幅描述了文革初期,許多貧困家庭由于文革的關系,生活更趨于貧困,以及由于貧困給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帶來的影響。
描述了由于派性斗爭和生存的需要,使得一部分學生退出了文革斗爭,為了生存,不得不擔起了家庭生活的負擔,在這期間一些學生由于文革而相互了解,而生成的友誼和愛情。小說描述了吳天福和羅溪月之間萌發的朦朧的愛,和逐漸相互了解后所形成的生死戀,羅溪月由于家庭的關系,被造反派秘密軟禁,吳天福不顧一切的尋找羅溪月,羅溪月家庭母親由于羅溪月的失蹤,而最后自殺,父親在勞動改造中重病纏身,通過老鄉的解救。終于使羅溪月父親從造反派手中逃脫,羅溪月為照顧父親。羅溪月父親在勞改中不幸精神失常,但仍然不能外出看病,羅溪月不得不陪著父親,到處求醫,吳天福仍然找不到羅溪月,最后只好獨自下放農村,來到蘇北一個偏僻的小村,但仍然沒有羅溪月的任何消息….。
描述了雖然徐州一中的學生下放了,但是城市里仍然繼續進行激勵的“階級斗爭”,大批的群眾,知識分子,干部被打成516分子。
昔日的造反派頭子黃恒軍成了市文教衛系統清理階級隊伍和516組織的總負責人,他為了將自己昔日仇人一網打盡,不惜采取一切手段,原煤炭廳長馮平原,市委書記夏運來均被關在干校,每日除了受到監視的勞動外,還要不斷的受到造反派各種形式的批斗。
解放軍支左干部宋喜峰對這場荒唐的運動頭腦逐漸清醒了,有意識的保護那些無辜受到迫害的人。
同時關在校園里一中學生孔祥樓也被打成516分子,半年后精神失常,被送入精神病院。
羅溪月來到徐州附近的縣插隊,黃恒軍由于清理516分子得力,正在得意洋洋希圖高升時,被人告發他的組織武斗的罪行,于是他也被作為516分子關了起來,歷史開了一個大玩笑,看到被自己日夜整肅的羅、馮,他終于知道了自己會有什么下場。
隨著周朱毛的去世,文革結束,然而對于傷痕累累的文革受難者來說,他們會得到什么呢?(全文共計23萬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