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原文】
網上熱炒的新版電視劇紅樓爭議不斷,除了自稱要忠實原著但并未忠實原著且走得很遠外,劇中女主角的裸也是個話題,就從這點來看,別說忠實于原著,連那個時代都未忠實,只可以說是豪放版的現代紅樓。
【博引正文】
二十一世紀了,文藝作品向觀眾口味有所傾斜,遷就觀眾口味以提高收視率,本無可厚非,物質經濟時代就是講究個利益回報的,然而前期的大肆宣揚忠實原著,這就會讓那些原本抱有原著圖像化幻想的觀眾起身罵街了,做不到忠實原著就不要先行夸下海口,就像你壓根辦不到的事情就不要信誓旦旦給應下。
借這一沸騰的紅樓事件讓我想到很多,且不去追究李少紅這位女導演的水準問題,因為我是個外行,說錯話是要被笑話的,暫且避開這個話題與論戰,我想借以談談咱們的大的文化的問題。
我們的社會經濟發展到今天的地步,其速度令世界人民嘆為觀止,人人想巴結中國,談生意建廠的、借錢回國的……當然這也招致一些國家的嫉妒,一心要鉗制中國的快速發展,以免影響到他們國家在國際上的地位,這在某些程度上是好事,有人嫉妒了,說明你確實是壯大了,同時又可以促使我們更好更快的發展下去。然而我要說的是在文化的層面上,我們卻在不斷的消匿與后退中,甚至親手破壞中。在這個重物質輕信仰的社會里,自己老祖宗的遺產都無以繼承與還原,我們后人也在一代甚過一代的遺忘過去,丟棄過去,如此態勢發展下去,華夏文明最終就會在我們炎黃子孫手里徹底消隕,結果就是完全被其他人的文化所替代,在文化上成為東方的歐美,西方的日本,主權的架子是獨立的,然而文化的陣地卻又失守了,沒有文化沒有信仰的國家就像是沒有靈魂的人一樣可悲。估計到那個時候,別人與中國人照面后就可以請求說“請你帶領我們見識一番貴國的深厚文化底蘊吧”,借此來大大羞辱一番咱們文明古國的底蘊了。
遙想當年的康有為、梁啟超、蔡元培、胡適、魯迅……這些大師生于亂世,而其成就與個人人格魅力,哪個又不在當今國人之上,哪怕是當時的一個普通教師,其學問及人文關懷又與當今教授級別的人物旗鼓相當,甚至還要超過去,因為當今社會,我們已經沒有人被公認為大師了,也正如陳丹青所說,我們絕對出不了大師了。這些都是如今的社會風氣與大環境造成的,由于意識上行動上的不重視進而導致的文化消退現象,如今的國人靜不下心來一心做學問,都去鍍金銅臭了。更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有一股強大的壓制文化前行的力量始終在左右著人的思想領域,應該怎樣,不應該怎樣,思想也是要統一下來的,容不得你胡思亂想瞎琢磨,思想一旦禁錮統一,何來百花齊放,何來大放異彩成就大師?
創造不出更優的文化與思想也就罷了,卻還在破壞古往的殘存遺跡器物,這就可悲可恨了!人為破壞已有文化的事情舉不勝舉,說多了直教人要嘔心吐血。單說各處的古城墻,尤其是大城市的古城墻還有多少是沒被迫害的,北京城墻早被連根挖掉了,在下邊通了地鐵,年輕人大多壓根不知道;據說西安為了發展旅游業,竟想到過在城墻上建造軌道通游覽車,這不是在踐踏自己的祖宗么!
蔣介石兵敗退守臺灣后,痛定思痛,期望第三次世界大戰并反攻大陸的野心不足道之,然而在文化保存上不得不說比當時的內地要好得多,也更有遠見得多,此處本人不多作評議,摘選美國人布賴恩?克羅澤《蔣介石傳》的一句話:“在他的統治下,臺灣成了一個值得稱贊的地方,這不是因為它的民主政治,而是因為它的經濟繁榮,發展迅速,相對的滿足以及保持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遺產。”
有人說過:華夏文化發于中國,盛于日本。這應該也是近現代以來的現象,國人愈來愈不在乎我們的文化素養了之后的事情。
自己的東西放在荷包里,往往是不懂得珍惜的,說不定哪天無意中就遺失掉找不見了,砸的砸,推的推,拆的拆……反正自家的東西我愛咋弄咋弄,也不犯法,叫旁人在邊上痛惜好了。而別人卻給當成寶承襲下來,保留下來,又被冠以偷盜剽竊之嫌,文化這東西本就是意識層面上的,可以說是高級的高尚的東西,你不要,自有人要,你不重視,自有人重視,你丟掉的別人撿起,這在法律上不構成偷盜罪責,況且文化是注重交流沒有國界的,你過人家的圣誕節的時候,人家責咎過你剽竊節日了么?
人類社會發展到最后,國與國、人與人之間分高下的就是這些意識層面的東西,而不是你兜里那幾個臭錢。錢這東西本身幾乎沒有什么價值,即自然價值,只是人類賦予了它一定的代社會價值,但也要以自然價值為基礎,人類社會一旦土崩瓦解,錢只是一張廢紙,而文化思想這些東西才是有其根本價值所在的,是人這種高級動物所必須的,也是更為深遠影響人類社會的寶貝,思想必須要轉變過來。
舉個例子證明文化素養對于個人的重大影響力。
張國淦,1876年生人,卒于1959年,字乾若、仲嘉,號石公,北洋政府時任農商部總長,總理段祺瑞答應中日合辦鳳凰山鐵礦作為借款條件,毅然回絕總理:我也有三不主義:不簽字,不出京,不辭職,并且拒絕了日本人的兩百萬元賄賂,后又斷然拒絕了段祺瑞親信曾毓雋的多次交涉,直至為此被免了職。如此剛正不阿的從政者,引起了我的濃厚興趣,查了些關于張國淦的資料,原來他不但從政,還是個文化人,著有《歷代石經考》、《中國古方志考》、《〈永樂大典〉方志輯本》、《蕪湖鄉土志》、《黑龍江旗制輯要》、《黑龍江志略》、《西伯利亞鐵路圖考》、《續修河北通志》、《湖北書征》、《湖北獻征》、《辛亥革命史料》、《潛園文集》、《潛園詩集》等,我相信,這就是文化對于人格的澆筑,是文化影響了張國淦的取向與理念,對于不對的事情,對于糖衣炮彈的抗力都不是酒囊飯袋所能匹敵的,這也就是無形的文化的強大力量所在,如若換成另外一個飯桶坐張國淦的位置,能堅持原則到底否,又能視官位不保為煙云否?
回頭再比較一下我們現在的從政者,有多少是真正的文化人的?又有多少腦子里裝的是文化與修養的?不鬧點笑話出來,冒點雷人雷語出來,那就是好的,也不要去強求什么施政理念與人文關懷了。
2012年6月28日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