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亭之戰是東漢王朝和草原游牧民族的一場戰役,發生在公元115年,這一場戰役完美的詮釋了我們中原農耕民族的戰略戰術思想,讀了那么多的歷史書籍,總覺得我們民族的文化思想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端。
漢安帝元初二年,羌族軍隊將要攻陷武都,而且仍有南下之勢,于是東漢王朝派出虞詡,去打羌軍,帶了多少人,三千人,數字上實在是可憐,這里要說的是,這三千人應該是常備軍,就是所謂的久戰之士。而羌軍呢,大多屬于強盜一類的,我不是侮辱少數民族,只是說一個事實,他們整天都得想著怎么去中原地區搶點生活用品回去,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主要是他們沒有。戰斗力比一般的軍隊強,可是強不過常備軍的。(常備軍據說是吳起提出來的。)羌軍聽說虞詡來了,心里害怕,主要是虞詡的名聲太大。于是決定出奇兵以勝之,想法很好,可是對手不傻,羌軍就在崤谷埋伏了很久,就是沒等到他們的對手,原因很簡單,只是因為虞詡一到這地方,就發現這地方不能去,容易被埋伏了。(為將者的仔細謹慎)派出探子一探,好家伙在哪里等著呢,那讓他們慢慢的等著吧,于是虞詡就停下來了,可是仗還是要打的,不然東漢王朝為什么派你來啊,得想個計劃,并且把這個計劃執行了,于是虞詡開始騙手下的士兵說,我們先等等,大部隊馬上就來了,到時候事情很容易解決的。虞詡手下的士兵們信沒信,咱就不知道了,咱知道的是羌軍沒在意漢軍的舉動,繼續到處去搶他們所需要的生活用品,當然順便放個火,殺個人,也是常事,這樣羌軍就把和漢軍打仗的部隊分散開了。虞詡一看,機會來了。于是命令部隊立即出發,突破崤谷,日夜兼程,以每天二百多里的速度(跑的真夠快的),向赤亭奔去,當然虞詡也就三千人,就是羌軍分散了,那人數也不少,被追上了可沒什么好果子吃,再說漢軍以每日二百多里地的速度行進,一旦開戰,估計士兵們也沒多少力氣打仗(體力都消耗在跑路上了)。這就的那個主意出來,當年孫臏用減灶計,讓龐涓不停的追,現在虞詡反過來用,增加爐灶,讓羌軍不敢追擊,隨機應變,只能說高。于是虞詡帶著三千漢軍跑到了赤亭,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堅守城池,最大限度的殺傷敵軍。羌軍見攻城無望,只得退去,虞詡又派出點人追著羌軍,踹人家屁股。這一場戰役以中原農耕民族的徹底勝利打垮了草原游牧民族,給我們最簡單的思考就是腦袋好使,比什么都有用。怎么樣才能腦袋好使呢,多用,多想!其實利用城池殺傷敵軍,在我們的歷史上是很常見的一件事情,比如我們修筑長城,比如明朝末年所修筑的城池,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借助有限的力量,去打敗強大的對手。此戰虞詡帶領漢軍三千人打敗了羌軍幾萬人,對于兵法的應用實在是高。至于羌軍到底是幾萬人呢,歷史上并沒有記載的很清楚,大多說是幾萬人,我們可以肯定的一點事羌軍的人數上遠遠大于漢軍。
這場戰役給我們的思考是什么呢?我前面已經寫過很多了,現在只重復一條,隨機應變!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