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心的旅游者也許會發現,我們苗族多半居住在西南偏遠而少水的山區。有人說這是因為要避開歷朝歷代的政府迫害和民族仇殺,所以要選擇易守難攻的山口或山腰。
苗族人原來的房子也多是木結構。建房前自然都要先選好地址,但因為住在山區,難以找到那么多平坦的風水寶地,所以總有某一面的低級需要砌石來將就,有的甚至于四面都要砌石。我家祖屋的南面就砌了近三米高的石坎,坎下是水溝,一下雨,寨子上的水就順這這條小溝流到寨腳的田里去。
立房子自然也是件大事,得靠家族和親友的幫忙,往往要準備一年左右,又是鑿柱子又是鋸梁的。由橫梁連著一根中柱和四根邊柱,構成一排,最基本的要四排,隔出三大間來,正堂要稍寬點。有錢的話,可以多搞幾排,多圍出幾間房,或在正房的左右兩邊再建上兩個廂房,構成個三合院。屋頂全是一百三十度左右的傘狀結構,定上往往蓋瓦,家庭條件差的就蓋谷草。
立房那天,寨上人和寨外的親友照例要吹吹打打著送禮來賀,主人家要擺下酒菜迎客。
立房最關鍵的是上主梁,都要有個嚴肅的儀式。主梁一般要舅家送來。上梁時,主梁中間綁一只公雞,梁兩頭用兩根繩子系著,由兩個人在房頂上跟著唱梁師的節奏慢慢向上拉。唱梁師手提著裝了糍粑的竹籃,邊上樓梯邊唱:“上了一步到二步,上了二步到三步……”上到房頂,指揮大家架好主梁,殺了公雞,就灑下糍粑,邊撒又邊唱:“我將粑粑撒向東,主家代代坐朝中;我將粑粑撒向西,主家代代穿官衣;我將粑粑撒向南,主家代代面朝南;我將粑粑撒向北,主家錢糧用不完。”
孩子們便在鞭炮聲中搶開了糍粑。那糍粑已切成了麻將般的一小塊,染了色,有些糍粑里面還裝有硬幣,據說誰揀到誰就有福氣。爭搶糍粑給大家增添了笑聲,為立房活動掀起了高潮。
上了主梁,還有一道重要的程序,就是立大門。立大門一般要另擇日子,不能跟上主梁定在同一天。可以在用木板圍好房子后再立門。立門那天又有專門的儀式,舅舅家要抬著錢物來幫開財門。抬來的錢物不能先進家,得在門外叫開門,要唱開門歌,回答門里面的師傅的提問。回答滿意了,門才在鞭炮聲中打開。接下來就是大家開席了。舅舅家的來客要安排在正堂里吃喝。開席前,還得先跟主人家這邊的歌手唱上一趟歌。
鑒于經濟的限制,立好的房子往往只有個架子,多半要用幾年的時間來慢慢圍,才成個象樣點的木房。
木房東暖夏涼,防震功能又強于磚房,唯一怕的是火而已。但如果磚房一著火,里面的家具照樣能燒個清光。
近年來,因木材越來越少,出去打工見了世面的年輕人都紛紛選擇了磚式平房,弄得我母親還曾來電話問我們要不要把老木房改成磚房,我說那祖屋已有近百年的歷史,至今也沒什么朽壞,拆了可惜。別人都去建千篇一律的磚房,我們特意留著那老式木房,反而別具一格,也是個紀念。如果所有的苗寨都變成了磚房,也許還是一種遺憾。(2008-12-7)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