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寬厚的臂膀(下)
這個馬仁啟真是交上了鴻運,一招棋走到了點子上,步步順溜。
一九六五年,磚井大隊大豐收。
能不豐收嗎?不光是風調雨順,還有那成堆成片的污泥肥和豬圈肥呢!有風有水還有肥,加上人工精心管理,莊稼能不好好長嗎!
夏秋之交的磚井村,街道干干凈凈,大田綠綠油油,荷花隨風弄姿,社員喜氣洋洋。來這里參觀的人群,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人們不能不由衷贊嘆,這里真美!不僅荷花美,莊稼美,而且人們的心里美。那個美勁掛在社員的臉上,不用問,一看就知道。
這里成了海平市的點。什么點?醫療改革、環境衛生點。一九六五年的七月,市政府授予它“醫療衛生模范村”的稱號。打那時開始,不但海平市的社社村村,而且海平地區的縣縣市市,就不斷派人來參觀,來學習。后來,地委領導也來了,不但走街串戶,還到了大田里。讓他們吃驚的是,莊稼長得那個好,似乎不亞于大寨。不過他們不敢這樣說,這樣說是會犯錯誤的。當然,他們還是想要突出一下地區特色的。怎么突出?在內部提出了一個口號:農業學大寨,醫改學磚井。
口號雖然是內部的,但還是傳到了省委。這樣提合適嗎?省委領導深表疑慮。禁止吧,不好!不禁止吧!怕出問題。先看看再說吧!于是來了個微服私訪。一個省委副書記,帶著省委秘書長和省政府衛生廳廳長,還有他們的秘書,一行十幾人,來到了磚井大隊的地頭。一共也就十幾公里,二十分鐘就到。沒有通知地委,沒有通知市委,也沒有通知公社黨委,直接來到了生產大隊。
四輛簇新的小轎車停在了公路邊上,十幾個衣著整潔的人士順著小路往里走。一看那派頭,就知道不是一般人,在地頭干活的社員趕緊去報信。當大隊長渾身是汗跑來的時候,一行人早在地里轉了好久了。
“好啊!是好!帶我們進村去看看!”當副書記知道來人是大隊長時,握著他的手說。
大隊長也是精明人,他帶著一行人向南兜去。不只是為了讓來人多看看大田那莊稼,更為的是讓來人從南口進村。那里可是耀眼奪目的蓮花池。
“嚯!這是你們大隊的?”副書記有點明知故問,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荷花也太美了,滿目一片,真是百看不厭。
“是的,去年還是臭水坑。為了衛生,改造了一下。沒想到成了現在這個樣子。每天吃晚飯,社員們端著海碗到這里來,一邊吃,一邊轉。看著這些荷花,心里舒坦。”大隊長說。
按照副書記的要求,磚井大隊把海醫醫療隊駐村、水坑改造、豬圈單建、環境改善、作物長勢、社員心氣原原本本地寫了一份材料,越級報給省委。省委集體研究的結論是:材料真實,事跡喜人。作為模范典型,繼續培育,暫不宣傳。
海西省出了這么一個模范村,省委高興。為什么不宣傳?一是因為時間短,只有一年。培育一段,再全面總結經驗比較穩妥。二是因為海平地委的口號把磚井與大寨并列起來,會不會出問題,需要再看看。
“暫不宣傳”。可是誰也沒有想到,形勢逼人,想不宣傳都不行了。
一九六五年六月二十六日,主席批評了衛生部,說它只給全國人口15%的人服務,而且這15%的人中主要還是老爺,廣大農民得不到醫療,一無醫,二無藥。所以稱它為城市老爺衛生部。同時要求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
對磚井事跡“暫不宣傳”的決定做出之后不久,海西省委就聽說了主席的“六二六”指示,十月正式接到了中央轉發的衛生部《關于把衛生工作重點放到農村去的報告》。醫務人員下鄉,高級醫務人員下鄉,醫學教育改革與農村醫療衛生工作改革相結合便成為一種大勢。為了盡快落實“六二六”指示和中央文件精神,海西省委順理成章地把海醫醫療隊的事跡作為一個典型進行研究,對他們的經驗進行總結,將他們的想法、做法及其成果,作為一種成功的先例進行宣傳。
于是,馬仁啟 便成了名人。
于是,海西醫學院也成了醫療、教學改革的先進單位。《海西日報》登載大塊文章,介紹他們的經驗;工人文化宮為他們開辟場地,舉辦“海西醫學院醫療教改走在前”的展覽。
馬仁啟是展覽會組織委員會的副主任,海西省衛生廳副廳長段一民、海西醫學院院長沈其祥為并列主任。具體事情自然而然都得由馬仁啟和他的同學們來辦。
馬仁啟在他們班的女生中選了五個解說員。不用說,其中自然會有藍心月。無論形象還是語音,藍心月絕對是一流,當然,其他四位也很出色。
雖然如此,馬仁啟還是對她們進行了認真而又細心的訓練。從聲調到語速,從面容到手勢,從場面的退進到聽眾的調動,從迎客的姿勢到送客的禮儀,都想到了,都做了反復排演。他很累,比他干農活還累。但他愿意,從內心高興。這是多好的機會呀,每天都和藍心月在一起,而且她還得按照自己設計的“臺步”進行表演。看藍心月的表演,對他來說,是一種享受。與藍心月在一起,再累也舒暢。
要說與藍心月在一起,上天給他的機會已經不少了。
海醫醫療隊在磚井大隊的點,每天二十四小時都有兩個值班的,一男一女。之所以這樣安排,并不是出于“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而是為了安全。農村醫療,半夜上門求醫的不在少數,一個女生跟著求醫的人出診,總有一定的危險性。
男女搭配,男生少女生多怎么辦?排列組合。不過每逢藍心月駐點時,這個組合順序就要調整一下,由馬仁啟陪著。馬仁啟是什么人?女生的偶像,男生的領袖,大家都知道他在追藍心月,做個順水人情,何樂而不為?你不要說,馬仁啟還真沒有白陪。沒有他,藍心月很可能會受到驚嚇,因為遇上了鬼。
從海醫醫療隊駐村,一直到第二年的開春,各項工作都挺順,沒有出過大問題。可是天氣暖和之后,村里開始鬧鬼。社員白天勞動,晚上休息,遇到的少。醫療隊半夜出診,可就遇到好幾回。
這個鬼是什么樣,誰也說不清楚。出現的時候,天總是黑黑的。只見前面有個矮矮的胖胖的白東西,不斷蠕動,不斷哼哼。你往前走,它就倒退,你往后退,它就跟進,離人總是幾丈遠。不只醫療隊的兩個人,就連求診的社員,都覺得毛骨悚然,很瘮人。有個膽大的男生,從地上撿起一個木棍,舉在手中,大喝一聲,撲向前去,那個東西呱呱地叫了兩聲,就不見了。可是往前走了不遠,又出現了。
這個鬼對醫療隊的工作影響很大。大隊派了基干民兵巡邏,什么也沒看見。可等巡邏松懈后,又出現了。
馬仁啟囑咐同學:“晚上出診,拿一把短把鐵鍬,萬一那鬼要接近人,用它做防身武器。現在可以斷定,那鬼拍人。如果不怕人,追它為什么要跑呢?最重要的是我們不要怕。醫療隊不信鬼,不能因為有鬼就不出診。”
馬仁啟從不說大話。現在輪到他和藍心月駐村了,大家都在看著他,看他如何對付這個鬼。
“心月,如果我們遇到鬼,你怕嗎?”馬仁啟問藍心月。
“你怕嗎?”藍心月反問道。
“我不怕!”
“你怎么就不怕?”
“因為根本就不是鬼。那個東西,不是動物,就是人。”
“你怎么知道?”
“如果真是鬼,它既然出來了,就不應該怕人。可是,我們的同學拿棍子打它,它就跑。說明它傷不了人,而怕人。它傷不了人,我們為什么要怕它?”
“如果真像你說的這樣,當然不可怕了。可要真是鬼呢?”
“天下沒有鬼,鬼只存在人的心里。你不用怕!跟著我,遇到了那個東西,你就站在我的背后,我會對付它。”
藍心月點點頭。馬仁啟畢竟有寬厚的臂膀,做她的擋箭牌還是可以的。
連著兩天晚上沒出診。第三天過不去了,一個婦女來敲門,說她丈夫肚子疼,疼得在床上直打滾,請大夫趕緊過去。
馬仁啟早就做了準備,拿起短把鐵鍬,背起藥箱,和藍心月一起隨著求診的婦女出了門。
出了大門,剛拐了一個彎,就看見了那個東西。它好像就等在醫療隊附近。矮矮的胖胖的白白的,一邊蠕動,一邊哼哼。
藍心月有些緊張,躲在馬仁啟的背后,一只手還拽著馬仁啟的衣角。那個婦女渾身哆嗦,藏在藍心月身后。三個人便排成了“1”字形。
馬仁啟緊了緊鍬把,一步一步向那東西走去,想弄明白它到底是什么。可是天黑,看不清。模模糊糊,感覺那個東西在后退,邊退邊哼哼,像是一頭豬。
白豬?不會吧!誰家的豬會半夜里跑出來?
馬仁啟有意往后退,感覺那個東西在跟著往前來。
馬仁啟大叫一聲:“你是誰?”
那個東西稍有停頓,隨后又哼哼起來。
馬仁啟說:“你要不走,我可就不客氣了。”
那個東西停了停,又哼哼起來,蠕動的幅度更大了。
馬仁啟把鐵鍬遞給藍心月,說了聲“別怕”,慢慢從腰間解下來一個東西。那是什么?彈弓,用馬車里胎厚膠皮做成的強力彈弓。又從兜里掏出了一個泥丸,膠泥團成、蠟丸大小的一個泥彈。只見他張弓裝彈,慢慢拉開,瞄了一下。一松手,“叭”的一聲,隨后就聽到“哎喲,我的媽呀”一聲哭喊。那個東西突然站了起來,拔腿就跑,邊跑邊哭,瞬間就跑遠了。馬仁啟后面還有兩個女人,不便追, 也就隨它去了。
要說這彈弓的勁頭,能把鋼盔敲個坑。要說那個準頭,馬仁啟從小就練,在他家那海平邊遠的小山村,打麻雀,打老鷹,打兔子,還打過狼,不能說百發百中,脫靶的時候卻很少見。多虧這一彈弓是打在了那鬼的屁股蛋子上,要是打到了頭上,那可就要出人命了。
饒是這樣,磚井大隊也還是多出一個奇人來。這人總愛站著,有座也很少坐。實在累了,坐上一會吧,只用半個屁股。那半個屁股怎么了,除了馬仁啟,誰也弄不清楚。人們只知道,隨著這個奇人的出現,村里再也沒有鬧過鬼。
馬仁啟成了英雄,藍心月能喜歡上他嗎?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