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1969年,在觀音山下,漢水大學邊上的一條街上的一個茅草屋內搬來一戶人家,老倆口,也沒有人知道這人姓名,只是見這老倆口過著平平靜靜的日子,老太太每日在門口做飯,上菜市買菜,老頭兒沒事就坐在門口,看著南來北往的汽車,手里拿著一本古書來讀。
漸漸的有人傳開了,說是南京大學的教授,姓胡,據說是胡適的本家,教歷史的,反動學術權威。至于這位老教授為何流落到了漢水,又為何蝸居在此,誰也說不清,只是風傳老頭兒很有學問,是南京大學的泰斗。
1975年一個夏天,一個年輕人找上門來,手拿著一本《論語》向老頭兒請教,年輕人說他是漢水二中的學生,學校開展“批林批孔”運動,要每人交一份大批判稿子,不然不給畢業,于是老人當晚就細細給年輕人講了一遍,年輕人津津有味聽了幾小時,興味不減,以后天天下課后就找老頭兒聊天,一直持續到1977年底高考,年輕人考上了漢水大學歷史系,這年輕人叫鄒達飛,后來考上老頭兒的研究生。
胡仲實的老伴林麗蓮是南京師院音樂系的教師,小胡仲實十幾歲,文革開始后,和老頭兒一起受罪,林麗蓮小提琴拉得好,文革后期,因為樣板戲采用了西洋樂器,社會上學習小提琴的人越來越多,有人打聽到林麗蓮是音樂學院的教師,就帶著孩子求上門來,于是老倆口的屋子里經常飄出小提琴的悠揚的琴聲。
一天,從漢水大學里開出一輛轎車,車開到老倆口家門口,將老頭請上車,三天后,學校又派了一輛大卡車,車上下來幾個小伙子,將老倆口的家具抬上車。老人也跟著車走了,這茅草屋也就鎖上,從此好幾年都是空著,直到一天,一個拾荒的老漢撬開鎖,將這屋子做了自己的家,里里外外堆滿了自己拾得罐頭盒子,破紙箱。
原來是文革結束后,各個大學教師奇缺,新上任的漢大校長凱越豪訪得就在大學附近有個南京大學的歷史系教授胡仲實,于是親自上門,請教授到漢大的歷史系執教,至于南京大學那面,他會打招呼,就算借調吧。于是老頭兒就進了新招收的77屆新生班中,教授中國古代史。林麗蓮暫時沒有工作,就分在圖書館幫忙。
學校給胡仲實分了兩室一廳的套房,其中一間做了胡仲實的書房,而林麗蓮似乎比胡仲實更忙,不少附近打算報考音樂學院的學生打聽到了林麗蓮,來請教的不少,于是索性林麗蓮在家辦了個班,招了幾個學生。
這樣過了三年,林麗蓮親手教得學生分別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這一下林麗蓮名聲大震。
胡仲實后來買了一輛自行車,沒事就騎著自行車在學校轉,買菜,到食堂買饅頭,他見人都笑瞇瞇的,無論是看門的師傅,還是食堂的工人都是客客氣氣,但是他這種客氣透著一種威嚴,還有幾分的清高,沒有多少人敢和他隨便開玩笑,倒是林麗蓮更加溫柔可親,那些她親手教得孩子都喊她奶奶。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