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永遠是光明的,不要離開大學
這些天為寫文章,天天在哈佛,耶魯,普林斯頓大學網上泡。這些世界著名大學簡述不斷的感動著我,尤其是看到一篇文章介紹耶魯大學上世紀60年代發生過的一件事,一群狂熱的年輕人要放火燒掉學校圖書館,當他們趕到圖書館門前時,看到得是一群白發蒼蒼的老教授手腕著手封住了大門,他們對年輕人說,你們要進去,就看我們這些老骨頭答應不答應(大意),這篇文章可惜丟了,網上也沒有再次查到,但是給我印象很深,原因就是我同時還讀到了一篇文章介紹北大在反右和文革時期被批斗的教授數字讓人驚心動魄。
一個人不通過大學教育,要靠自學達到一定的學識水平很難,特別是理工農醫。通過大學教育能夠培養人的一種氣質,這種氣質是睿智,聰慧,高雅,這種氣質能夠使一個人脫胎化骨,伴隨終身,同樣,這種氣質像優良的基因一樣,能夠遺傳給自己的后代。
這種教育從白發蒼蒼的老教授一言一行中緩緩的傳輸到學生的大腦和身體中,于是一代代學子傳承著知識和氣度,成了我們當代所看到的文明社會。相反,假如我們沒有受過系統、完整的大學教育,我們的知識結構就會不完整,我們的思維就會趨于極端,遇事就會易受人的蠱惑而沖動和狂熱。
創建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威廉?奧斯勒爵士曾經說,他在1871年春天所看到的湯姆斯?卡萊里所寫的24個字幫助他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一生。這24個字就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去看遠處模糊的,而要去做手邊清楚的事?!?
一個人由于生活圈子小,不免會不時陷于苦悶之中,要想擺脫這種苦悶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斷的接受教育,不要離開大學,哪怕我們早已離開大學多年,我們還必須保持我們和大學,或者母校的聯系,從這種聯系中,我們可以允吸到最新的奶汁,保持我們的大腦知識的不斷更新,使我們永遠感到自己像年輕人那樣年輕,永遠保持著生命的活力。
假如你在5、60歲,甚至80歲還能寫出年輕人那樣的文字,那一定是你的大腦非常活躍,非常年輕,因為你就像奧斯勒爵士說的那樣,把自己身邊最清楚的事情做好,而不是無端憂郁明天而浪費了大好光陰。
還有一個方面,大學教育可以讓我們擺脫不時讓我們感受到的莫名之困惑和憂郁
在開滿郁金香的校園中,威廉?奧斯勒爵士向耶魯大學的學生說:“ 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呢?他認為是由于他生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里。
在去耶魯演講的幾個月以前,他曾乘一艘很大的海輪橫渡大西洋。他看見船長站在駕駛倉里按了一個按鈕,在一陣機器運轉的響聲后,船的幾個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絕開了——隔成幾個防水的隔艙。
奧斯勒博士對那些耶魯的學生說:“你們每一個人的機制都要比那條大海輪精美得多,而且要走的航程也遙遠得多。我想奉勸諸位:你們也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的一切。只有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中,才能在航行中確保安全。
在駕駛倉中,你會發現那些大隔艙都各有用處。按下一個按鈕。注意觀察你生活中的每一個側面,用鐵門把過去隔斷——隔斷那些已經逝去的昨天;按下另一個按組,用鐵門把未來也隔斷——隔斷那些尚未誕生的明天。然后你就保險了——你擁有所有的今天……切斷過去。埋葬已經逝去的過去,切斷那些會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明天的重擔加上昨天的重擔,必將成為今天的最大障礙。要把未來像過去那樣緊緊地關在門外……未來就在于今天……從來不存在明天,人類得到拯救的日子就在現在。精力的浪費、精神的苦悶,都會緊緊伴隨一個為未來擔憂的人……那么,把船前船后的船倉都隔斷吧。準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奧斯勒爵士鼓勵那些耶魯大學的學生們在每天開始的候,吟誦下面這句祝詞“在這一天我們將得到今天的面包?!?/p>
奧斯勒爵士這段話只有從大學中那些睿智的人中才能說出,一個沒有受過教育的人很難從隆隆作響的機艙中領悟到什么,大學教育使我們學會思考。
活在“一個完全獨立的今天”是奧斯勒爵士要我們認真度過自己的每一天,就是我們每天要允吸最多,最新的知識,把它化為我們的未來,有了美好的今天何愁我們沒有更加美好的明天,而這都需要我們像蜜蜂那樣,尋找知識的來源,而這最新的知識往往可以從安謐的大學校園中獲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