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三歲那年,離開山鄉小村到十多里外的鎮小學住校讀五年級。能考上鎮小學這在我那個小山村是鳳毛麟角的事兒,我父母和鄉親都看重這鎮小學,我也很珍惜這個讀書的機遇,因此我半月才回家一次拿米,端腌咸菜。
眨眼間就過了十月,一個周六下午我又回家拿米,到村口,太陽已西沉大山那邊去了。但見村頭大楓樹下佇立一個十來歲扎羊角辮,穿小紅褂的妹子。一張清瘦的臉,小鼻子上戴著一副用高粱桿做的鏡架子,圓睜著一雙黑葡萄似的大幽眼打量我。瞧她一個頑皮樣兒,我笑了。
她意識到了戴個高梁桿鏡架有些滑稽,一臉紅暈,取下鏡架丟在地上。
是誰家的妹子呢?我想。就在這當兒,她緊跑幾步沖過來擋在我面前,忸怩說:“我是望晴,不認識了?”
我說:“奇怪,望晴是村長還是校長?”
望晴說:“是你妹,親娘沒說嗎?”
“誰是你親娘?”我那個山里管干媽叫親娘。
“你媽!”望晴說。
有些來頭。我惟有一弟泛青,卻無姐妹,老實說,我一見望晴就有點喜歡上她了,我牽起她的手就走。她笑了,笑得很燦爛,走路一蹦一跳的,一對羊角辮子一甩一甩的。
“干嗎一人來這兒,大楓樹下喝西北風?”我說。
望晴說:“等你,好多小朋友說你霧庵哥哥挺傲的,上那好的學校。”
到家才知道,望晴爸爸是十里外靠山村的泥匠,而我爸是石匠,同是手藝人,秉性相投又同歲,他倆結拜了兄弟,所以我就有了一個來走親戚的小妹。
小妹有了她喜歡的我這個哥哥,她總能在我半月一次回家拿米和寒暑假的日子里來我家玩,住上一天或兩天,我們一起在草叢捉蟈蟈,上樹掏鳥蛋,河里摸魚蝦;秋日里還掰玉米或者偷地瓜找刺激,瘋一回笑一通后,又免不了害我挨父母一頓狠罵。
就這樣過了童年少年。
日子在瘋長,我們也在瘋長;再后來,我又去鎮中學讀書,見面的日子少了,人遠了心卻近了。
漸漸地我是大小伙子了,望晴也過十六花季,早知道男女間的事兒了,婷婷玉立的她再見我時,總多了幾分羞赧。
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我差半年就畢業,老爸卻患甲型肝炎無錢治療拖了幾個月,留下兩間歪斜的土磚房和一身債務離開人世走了,那時又正遇“文革”武斗,無奈何我輟學回家。
過了一年我怕房子坍塌只好拆了再砌土磚房。打屋基的那一日,望晴來了,送10元錢禮。那一夜她對親娘也就是我的媽媽說,她只愛我,不喜歡她爸的侄兒胖墩。“死也不嫁他,”她最后堅定地說。
原來望晴只是她爸媽從很遠地方抱來的養女,三年前她養母給她生了一個弟弟后,她掉份了,一切由不得她,她只能做她爸侄兒胖墩的媳婦。
看著凄凄艾艾淚人兒的她,我說:“那就咱倆好吧,三年后我娶你,若不行,咱們逃出這大山遠遠的。”我這只是說一些安慰她的話而已,瞧我這個窮酸樣兒,還死了父親這個當家人,如今孤兒寡母,窮得只差揭不開鍋,誰家愿意把女兒許配給我呢。
“行!”她笑了。
這年的冬天,部隊來征兵,我要當兵。望晴聽說后,來了,說:“那我咋辦?”她還真的要做我的媳婦兒。根本就沒考慮到我們各自的處境,我倆人是不可能走到一起的。
但我安慰她,說:“不就當三年兵?回來娶你不晚。”我想,我走了,環境會改變你的。
望晴不無擔憂說:“三年?他們若逼我出嫁呢?”
我說:“過三年你也不足二十歲呢,逼什么嫁,不顧婚姻法了?總之我得走當兵這條路,闖一闖,見了一些世面,有點社會經驗,三年后帶你逃,膽子也壯些。”
望晴說:“也是。”她拱進我的懷抱親了親我,這才依依不舍地往回走,三步一回頭。
……
幾經折騰我終于參軍,從大山到了北京,艱苦,單調的軍旅生活,加上還有些孤獨,我就寫給了她第一封信。她回信了,情話纏綿,可也猶醉我心;再后來,我寫給她的信,卻石沉大海。我想環境造人呢,一切都在變,由她去吧。從此,我真的死心了。
至第二年,我終于收到她的一封信,雖是情未了,看得出一紙的辛酸淚與相思苦。
再后來,母親專來信告訴我:聽人講,望晴被她養父的侄兒胖墩給強暴了,她家里還逼婚;某日夜,月黑風高,她跑了。
于是我寫信托人打探,朋友來信說,傳言她找到了親生父母,也有人說她嫁了人,還說有人在廣州親眼見她挽一個禿頂的富態中年男人在街上走。那穿戴,哎,膩死人了。
“哎……”我嘆了一口氣,我的初戀完了。然而,又仔細一想,這是我的初戀嗎?說是,也不是;說不是也是。
補充后記:
后來我退伍在城里工作;后來娶妻生子;再后來,一晃又幾年,我心中對望晴還是放不下,又幾經托友人打聽……
終于,朋友來電話說:“云霧庵,這回是真的,望晴在前兩三年得了花柳病,在廣州待不下去了,就回來了,病治好了后,嫁到了版圖上找不到的大自然溝,還蓋了小洋樓,日子好火,也算有個好歸宿吧。”
末了,朋友又說:“你是想見她吧?見她干嗎呢,說當初?人總是無奈何于生活的。”
我說:“是啊,她的日子既然已經好好的,我又何必去干擾她的平靜呢?一切作罷!”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