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業氣息日見濃重的環境藝術界,仁民依然純粹藝術家姿態,守護幾乎一成不變的信念,對事業的熱情從來沒有減弱過,他像個勞動模范一般,一根筋地只做他認為對的事,辛勞、困頓、委曲、萬水千山全都不在話下,唯獨在意一份不落臼窠、不被羈絆的精神自由。
他做“金水園”“鳴翠湖”這個時候,離開中央政府吹響西部大開發的號角還有整整三個年頭,三年之后才陸續有了沿海城市的建設者響應號召參加支援西部建設的人流。象他這樣主動離開江南的溫山軟水,千里單騎西部黃土高原,孤獨的內心該有多么強大的精神支撐!譬如,上蒼創造的自然景觀是最合理最優秀的景觀,譬如,生態的保護和利用是辯證統一的。這些個看似自然流露的創意基調,是朱仁民景觀創意理念的實例體現。他做作品,不會離開彼時彼地原生態的自然和文脈,當人類以上蒼意想不到的力量速度加以改變和損壞這一美好時,上蒼方降大任于斯。受命于關鍵時刻的那是他奇思妙想賴于生存的水、空氣和陽光。為此,他在設計院大門口寫上朱氏語錄:“要使每個景觀設計師都明白,這一世界的任何構筑物沒有比得上生態和文脈更重要的事了。”為此,他投入到一次又一次創作實踐之中,以實例證明自己,以類似黃河之行、大漠之旅進行自我救贖,甘愿作一股勇敢的溪流,穿山越嶺所向披靡,在瀑布里跌成粉碎在大湖中化為煙云。
自1992年建院,朱仁民任董事長的潘天壽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工程量一直處于飽和狀態,因為人手不足或者其他原因婉拒一些工程的事倒是經常發生。作為最后拍板人,仁民在日常的大量請柬面前就有了挑肥揀瘦的特權。他的所謂“肥差”,有兩個鮮明的特征:挑戰性和普遍性。挑戰性是指項目難度相當高,一般人啃不動,或者說因為投建方有特殊要求而沒人敢接手的燙山芋,對他就會有誘惑;一項設計做成了可能會成為樣板,解決一個帶有局部甚至全局性的問題,這就是他心目中所謂的普遍性特征了。經濟效益最大化同樣適用工程設計界,就一般設計院承接設計項目的市場運作規則看,這兩個他特別看重的“性”是可以完全略去不計的。有著公共知識分子自覺意識的仁民發著犟脾氣投身商務項目,和司空見慣的精明的商人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以社會效益最大化作首選目標,經濟收益結果肯定無法樂觀。不過,仁民是沒商量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是武松,景陽崗是一定要過的。
在大漠荒沙間做濕地,在破相的高速公路兩旁做裝飾,在慘不忍睹的崖壁前建群樓,在污染堵塞的運河岸埠搭古街。他一個人的“景陽崗”,就是諸如此類“殘山剩水”。他穿越,他快意,雖然不無峻險,不無洶涌,不無艱辛,不無丑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