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引言
每天動筆,不經意間,畫成了一個草根藝術家的活標本;許多作品,疊加起來,就是大中華數十年的繪畫藝術土層。
第一章、畫之初
談到繪畫,面對任何一個人,朱仁民都會毫不謙虛地說,我是天生的畫畫精,天才是不需要老師指導的,我什么都會畫,畫畫上面沒有什么可以難到我的。真的,從小到大沒有碰到過畫不了的東西,除了畫,書、詩、印我都能拿得起,那一樣都是無師自通。換誰這么說聽著都會不舒服覺得話太大太張狂。他說就行,就像回答人家諸如裝電燈泡這樣簡單勞動一樣,口氣很淡定很隨便,雙眸流露的神情又特別真誠,你不相信也難。在繪畫這件事情上他確實有這個氣場。
被圈內人稱藝術全才的朱仁民首先被肯定的還是畫家這個頭銜。在繪畫藝術這片大海里遨游,仁民呼風喚雨展臂蹬腿,力氣化得最多,身后拋下的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旋渦,幾乎都是由畫筆圈就。人類藝術庫存的不止十八般兵器他許多能操持,而當創意的原始沖動醞釀為作品時,最習慣最純熟的表現手段還是繪畫,繪畫是他與生俱來的藝術井噴口。藝術人生路,風景人物具象抽象水墨油彩高雅通俗無所不能,他的許多非同尋常的神思妙想,無論轉過多少彎,最終都會被定格成為繪畫作品。
他有很高的繪畫天賦。自家三兄弟還有鄰居的幾個孩子加起來總有七、八個孩子,擁在逼仄的屋里鬧騰,母親讓他們安靜,給每人一張紙一管筆,要他們徒手畫五角星。作業交回到她手里,媽媽只拿眼角稍些瞄一瞄,就認定了自己家老二是畫得最好的,而且不是一般的好,是有角有梭端端正正遠遠超過在場所有孩子一大截的好。那一年仁民4歲,還是虛的。
入小學后的第一節圖畫課,老師要小朋友畫方、圓和三角??煜抡n時,老師興奮地迫不及待地高舉起他的練習簿:朱仁民小朋友畫得最好!五十多年過去,這句表揚至今猶聞在耳,如雷鳴一般。是的,朱仁民從這第一次獲得表揚開始,就認為自己就是畫得最好的,天下無敵。至少是在接觸外公大人前,他的這份自信從未打過折扣。
這位老師姓崔,三十年后,崔老師將自己的外孫女親手交到朱仁民手中,是個很有繪畫靈氣的孩子??梢姶蘩蠋熜蕾p自己得意門生的繪畫本領,至少也保鮮了三十年。
一個奇怪的現象,從小學到中學一直尾隨朱仁民:凡是教過他的美術老師,至少也有過四五位了,他們每位當時的畫畫水平,竟然沒有一個超過他的。沒有老師能畫過自己,少年朱仁民更是找足了自信的理由。
小學三、四年級時有過暢開心扉談理想這樣可笑的活動。沈家門一小的教室破舊不堪,陽光卻是出奇的充足,天真爛漫的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談的是一個極其嚴肅的話題:將來長大了自己干什么。長大了要當工人,開著機器轟隆隆地響;我想當農民,打下的糧食吃都吃不完;我要當解放軍,百發百中,保證一槍消滅一個敵人。輪到仁民,他一本老正經,揚起下巴站得筆挺:“我當畫家,畫最好看的畫,天下人誰都沒有看見過的好?!毙吕司W有一幅他在那個年紀時的照片,透露的精氣神與這個氣氛很合拍。
教室瞬時炸開了鍋,沖著這個衣著破爛的小男孩,有人發出尖銳的嘯叫,有人干脆捧著肚皮狂笑。實可謂不知天高地厚,會畫幾筆和當畫家可不是一回事:蕭灑地甩著一頭卷毛長發,拿著一管筆,在紙上劃拉出山水人物萬千氣象,然后名播天下風光無限,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過人上人日子。撒泡尿照照鏡子,這象是沈家門這樣海島地方出得來的人么?比起以后攀登路上遭遇到的數不清的磨難,這種最初遭遇的譏諷調笑,真正是不值一提。許多直率地表示要當工人農民士兵的孩子,后來大多隨波逐流,腳踩西瓜皮滑那里算那里,人生實際走向與當初表達的理想大相庭徑。
童言無怠,本來無須當真,誰都想不到少年朱仁民真是把這個狂話當作人生宣言說出來的。沒等到長大,很快地他畫出來一幅悲鴻先生式的奔馬,因為沒有設兒童獎,僅有10歲的他很“委屈”地收獲了舟山市的成人美術大賽一等獎。他小孩照玩照鬧,由著性子來不知道深淺,一個叫王家恒的做地區專員的共產黨“大干部”敏銳地覺察到舟山要出一個人才了,他親自寫給學校一封祝賀信,給紅領巾小仁民郵了一本回憶紅軍長征的書叫《一杯青棵麥過草地》,扉頁上密密麻麻寫滿了鼓勵話,深受鼓勵的小仁民上學畫回家畫把語文算術課都當圖畫課上,竟然受老師的包庇。整個小學階段因為畫畫他一直受表揚,也因為畫畫沒能達到自定的理想標準而時時痛苦,小小年紀就讓自己的苦和樂和一門藝術緊緊連在了一起。
少年朱仁民讓母親潘秀蘭又是得意又是擔心。這個兒子有著超常的繪畫悟性是肯定了的,他心氣特別高昂的秉性也是鐵定了的。知子莫若母,更何況是與兒子藝術同道的母親?潘秀蘭知道這個兒子將來踏上的一定會是尋覓藝術真諦這條不歸之路,那么也一定會是荊棘叢生險象環生痛不欲生苦樂俱生。從這個時候開始,母親就為這個兒子驕傲,為他牽腸掛肚操碎心,一直到她最后走完86年人生那一刻。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