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松是一種生長在北方的珍稀樹種,成片成林的只有長白山上有。而東子的家——東溝鄉(xiāng)就有一棵。東溝鄉(xiāng)地處長白山余脈——鳳凰山腳下,那里群山環(huán)抱,綠水潺潺。在青山綠水間,有一棵松樹,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美人松。在東子的記憶中,美人松是美的圖騰。如果她是女人,那一定是最美的:你看她,清秀挺拔的腰身,一身墨綠的連衣裙,在微風中輕盈飄逸英姿颯爽。她的美是一種攝人心魄的力量,迷人而不妖嬈,青翠間張揚著一種健康、樸素善良的美。
在美人松下,埋著東子的奶奶。想當年,東子的爺爺從軍打日本鬼子時,奶奶懷抱著剛滿月的兒子守在美人松下盼著爺爺回來。奶奶一個人帶孩子,又要下地干活,她的身體被壓跨了。爺爺回來后不久,奶奶去逝了。爺爺卸甲歸田,守在美人松邊,守護愛妻的墳。文革期間,一群穿草綠軍裝胳膊上扎紅箍的紅衛(wèi)兵殺進東溝鄉(xiāng),比比劃劃大喊大叫,嚷著說美人松是資本主義草,要砍倒它,撥掉資本主義草。這下子惹惱了爺爺,他赤裸傷痕累累的上身,揮舞著斧頭,怒吼道:“小毛孩,還敢在爺爺面前比劃,老子打小日本時你們還不知在那兒呢;槍林彈雨老子都沒皺過眉毛,還懼你們,誰敢過來,就先從我身上踩過去!”
紅衛(wèi)兵們見狀面面相覷,悻悻地走了。
在東子的記憶中,媽媽是世上最美的女人了,苗條俊俏,是十里八村公認的俏媳婦。爸爸為人憨厚,十分勤快。東子一家日子雖不富裕,但很快樂。東子八歲那年,從城里來了一位老師,他是下放到東溝鄉(xiāng)來接受勞動改造的。他借住在東子家里,每天晚上靠著美人松吹起口琴,東子雖不知是什么曲子,但覺得十分好聽。東子的媽媽常常坐在院子里癡癡地聽。東子家里很窮,吃的飯菜很簡單,媽媽常常將好吃的藏起來,留給這個老師吃。東子一次放學回家,看見媽媽和那個人滾在一起。媽媽踦在那個男人上面似乎很享受的樣子,也不知是哭還是笑,嘴里發(fā)出古怪的聲音。后來,媽媽和那個男人一夜間消失了。全村人漫山遍野地找,終于在美人松下找到一封信,信上說東子媽和那個老師私奔了,讓東子他爸不要找他們。村里的老少爺們兒轟地散了。東子他爸怔怔地佇立地美人松下,許久,終于爆發(fā)出一聲撕心裂膽的長嚎。次日早晨,人們發(fā)現在美人松上掛著東子他爸的尸體。
沒有爹媽,東子從小就開始幫爺爺打柴、擔水、養(yǎng)豬。苦點累點都可以忍受,最讓東子難受的是鄉(xiāng)里的孩子欺負他,編歌謠說他沒爹沒媽,沒人要。每次受到委屈,東子跑到美人松下默默地流淚。他想爸爸媽媽,想念一家人其樂融融的日子。在讓淚水浸泡得苦澀難熬的日子里,有一個長著水汪汪大眼睛的女孩走進了他的生活。多少年了,那雙大眼睛仿佛一直都在注視他。她就是晗兒,東子的小學同學。那時,東子十分內向,不愛說話,學習又不好。一次,班里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的活動。在課堂上,老師問“誰愿和東子結成學習對子,互相幫助共同進步?”。教室里沉靜了好久,沒有同學舉手。這時,晗兒站來了。明媚的陽光照在晗兒的白皙清秀的臉上,那雙大眼睛閃爍著美麗的光芒。東子十分感激她,是她伸出援手,給了他一種做人的尊嚴。從這以后,東子開始拼命地學習。
春節(jié)來了,班上舉行擁軍活動。同學們圍在火爐邊扎了一個大大的紅五星燈籠。大家問,“這盞燈送給誰呢?”晗兒說,“送給東子家吧,他爺爺是老紅軍。”東子知道后飛奔回家,將破舊敝簡陋的房間打掃干凈,然后趴在窗口向外張望。
晗兒帶著一大幫同學來了!簡陋的小屋一下子沸騰起來。在一群說笑的孩子中,晗兒身穿大紅襖,喜盈盈地笑著,笑得那樣甜那樣美麗。
有一天,晗兒突然哇哇地大哭起來。東子勸她,哄她,但是還是止不住。原來,晗兒的爸爸進城了,扔下她和媽媽就再沒有回來。東子和晗兒從此有了一種同命相憐的感覺,兩個人常常坐在美人松下看夕陽。
東子的學習成績提高很快,作為一名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必須去幫助其他差的同學。這樣,他很快與晗兒分開坐了。新同桌是一個瘋丫頭。瘋丫頭成天笑鬧,搞得東子無法專心學習。一次,瘋丫頭起立回答問題時,東子悄悄地挪開她的椅子。瘋丫頭摔了一個大腚墩,哇地哭了。瘋丫頭將東子告到教師哪里,老師讓東子罰站。東子一個人站在教室一個角落里,瞅著瘋丫頭,眼里噴著怒火。下課了,同學們都跑到操場里玩去了。這時,晗兒來了,手里拿著一個大蘋果。“東子哥,吃吧”。晗兒輕聲地說道。東子流出滾燙的淚水。“晗兒,你真好,長大了做我的老婆吧,我會好好待你的。”晗兒輕聲嗯了一聲。這里時丫頭闖進來,大聲嚷道,來看啊,小情人兒約會呢!教室里一下子沸騰起來。惡毒的嘲笑張牙舞爪地撲向東子,撕扯他的心。東子一躍撲向瘋丫頭,揮拳就打。這時老師趕來了,抓住東子,抬手就是一記耳光。
老師在班上開了批斗會,用最難聽的字眼兒將東子的衣服扒了,然后刀砍斧劈一翻。東木然地站著,似乎什么也沒有聽進去,他的心中只有仇恨。仇恨又讓他做了一件驚心動魄的事。在一次瘋丫頭起立回答問題時,東子將一個按釘兒放在她的椅子上。按釘兒尖朝上,沾著東子緊握在手心中滲出的汗水。終于,爆發(fā)出一聲慘叫。瘋丫頭如彈簧似地蹦起來,哇呀呀地哭起來。
緊接著,又一頓批判、罰站。爺爺被老師請了來。爺爺不由分說,操起起桿面杖,拿出那當年和鬼子拼刺刀甩手榴彈勁頭,給東子一頓胖揍。
東子逃學了。他跑到龍鳳山上去。他不愿回學校,不愿回家,漫無目的地走著。
在龍鳳山上,在翠柏掩映中,有一個洞,名曰滴水洞。抗日戰(zhàn)爭時期,滴水洞是東北抗聯設的一個聯絡站。洞旁是一個座寺廟,當年住著一位和尚,一位尼姑,他們都曾是抗聯戰(zhàn)士。
東子爬進了滴水洞。一位老和尚見東子來了,笑著問:“東子咋沒上學了啊,是不是逃學啊?”
東子吱唔了半天沒有回答。
老和尚拉著東子的手,說道:“你看,這堅硬的石頭上為什么有一個深深的坑?”
東子迷惑不解。
老和尚說道:“這是滴水打穿的。水滴雖小,水滴不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水滴石穿。做什么事都要有這股子勁兒,做學生就是要好好學習啊。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學習才能成功!你爺就你這個孫子啦,你是他唯一的希望,你不能辜負他啊。孩子,回家吧,爺爺在家里等你呢。”
東子有所頓悟。他回到了家。爺爺沒有責怪他,給東子做碗疙瘩湯。在外面跑了一整天,東子確實有些餓了,捧起碗,風卷殘云地吃完了。東子抬頭看著爺爺那張蒼老虛弱的臉,一雙慈祥的眼睛深情地注視著他。東子心里一酸,撲到爺爺的懷里放聲痛哭。爺爺哽咽了,混濁苦澀的淚水淹沒了刀刻般的皺紋。
東子回到了學校,更加勤奮、刻苦地學習了。一次寫作文,東子寫了一篇《游滴水洞》。他將老和尚的教誨寫了出來,末尾還要抒發(fā)一下情懷:今天我將大山踏在腳下,長大了我要將月球踩在腳下。東子的作文一下子引起了轟動。老師將這篇作文在班里反復念了五六篇,每念一篇都要夸幾句。爾后,東子代表學校參加了地區(qū)的小學生作文大賽,取得了一等獎。
小學畢業(yè)后,東子和晗兒都考上了鎮(zhèn)上的中學。兩個小伙伴每天都要早早起床步行一個多小時到學校。一路上他們唱歌、笑鬧。東子還將從收音機里聽的評書給晗兒手舞足蹈地演繹一番。轉眼間,又過了三年,東子考上了省城的重點高中,而晗兒卻輟學了。東子悲喜交加。東子要離開家去省城上學了,晗兒去送他。他們在美人松下,難舍難分。
“東子哥,上省城要多加些小心,照顧好自已。”晗兒深情地望著東子。
“嗯。晗兒,你真不該輟學,你的基礎比我好,比我認真,還是繼續(xù)學吧。”
“我媽的身體不好,我想好照顧她。爸爸離開媽媽后,媽媽總是哭,哭得死去活來的,好幾次想死。她一個人在家挻悶的,我在家可以給她解解悶兒。”
“你放心,等我長大了,我來照顧你,不許有人欺負你。”東子堅定地說。
“東子哥,到那時,你還會喜歡我嗎?”
“會的。”東子將晗兒抱在懷里,沁人心肺的香氣和著暖暖的體溫包裹著東子。東子真想讓這美好的一切永遠繼續(xù)下去。
東子坐上了鄉(xiāng)里的拖拉機。拖拉機突突地起動,開走了。晗兒跑著、哭喊著:“東子哥!”
晗兒的呼喚針一樣扎著東子的心,在淚光中,晗兒漸漸遠去,消失在拖拉機揚起的一陣煙塵中。
讓東子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別竟是永別,他再也沒有見到晗兒。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