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到這最后幾句,有點像廣告語了。但我已經聲明,這只是從“理論上說”,而所謂“理論”,又只是一些假設,一些建立在比喻基礎上的類比推理。這種“理論”是否正確,更加需要實踐來加以檢驗。所幸的是,到目前為止,實踐證明這種“理論”還是站得住腳的。下面的主要篇幅我將用來介紹實踐檢驗的結論。在介紹實例前,我先把我設計的授功操作過程說一下。
首先,我要求被授功對象朝南自然站立,兩腿分開如肩寬,兩腳平行向前,兩膝微曲,兩臂松垂,舌舔上腭,這是站樁功最一般的姿式。接著,我告訴對象,在授功時,不管眼前出現什么圖像,不管身體作出什么動作,不管體內產生何種反應、感覺(如酸痛、咳嗽、嘔吐、哭泣、大笑等),都是好的,正常的,都不要緊張,不要人為地抑制它,也不要跟我說。什么感覺,都等授功結束后再告訴我。然后,我要對象把眼睛閉起來,在授功過程中無論出現什么情況都不要睜開眼睛來看。直到我說“好了”,對象睜開眼睛,授功就結束了。我從一開始就要求對象閉眼受功,是基于這樣幾個原因:1,我要排除心理暗示因素。對象睜著眼,看到我的手指向哪個部位,就會跟著想到哪個部位。若出現較強反應,我就分不清到底是外氣的作用,還是暗示的效應。2,我要設個安全機關。自發動功出偏的一種重要現象,就是動起來以后收不住。這種偏差,我認為主要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是一種神經官能癥。心病還需心藥醫,所以我就用建立一種條件反射的手段來對付它。我使閉跟與練功,睜眼與收功建立對應的聯系,防患于未然,試驗下來,十分有效。若說在氣功實踐中有意利用心理暗示手段,這是僅有的一例。在其它方面,我為了證明氣功的客觀性,特別注意與心理暗示、催眠術等劃清界限。為了安全,我只能不得已而為之,發出了一個指令。安全第一,在我考慮授功問題時這個思想很突出。那位練功而得精神病的X君,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盡管從今天來看,他之患病也許不是練功出偏的結果,然而,我一定要把練功出偏的危險性減到最低限度。我要發明的首先是種安全的功法,其次才追求速效與高效。
后來,我在采訪一位離休后發明了一套新功法的老干部時,也聽他談到了類似的想法。他發明的功法中也有一節是自發動功,他把開關設在兩腿上。兩腿彎曲,在135°以下,即開始練功,兩腿伸直,自發動停止,恢復常態。我沒有轉而采用他的辦法,一是練功者保持兩腿一定的彎曲度比較吃力,二是我授功后有的自發動幅度非常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主張練功者要盡可能地動足,這樣有利于身體的康復,功力的增長,所以將兩腿一定的彎曲度作為開關是不可能的。當然,閉眼受功似乎也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動作太大會不會因盲目而自傷或傷人?沈霞與王紅舒都說,在氣功狀態下,再摔再碰也不痛,實踐下來果然如此。而且,我還看到閉眼練功的人,自發動時有自動避人與避物的現象,故而一般來說,安全不成問題。為了保險起見,我一再叮囑受功者,在倒地時不要害怕,聽其自然,不要人為地去撐地保護。這種由意識支配的保護動作,反而可能對自身帶來傷害。后來確實也發生過這種情況,但由于警告在先,因此傷得都不重,而且練功時氣一沖,很快便好了。
我授功路線的起點選在兩眉中間上方。這個所在,氣功書上稱之為天目。醫學上說那里面有個松果體,是人腦里的黑匣子。它又被稱為泥丸宮,上丹田,有“泥丸為神之府,氣精之原”之言。我不把起點選在下丹田而選在上丹田,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其一,在《性命圭旨》等書中,有上丹田采氣,中丹田煉氣,下丹田藏氣的說法,我現在是把氣注入對象體內,應該由上丹田開始。其二,我自己天目未開,故而對超視覺功能有種崇拜與嫉妒,希望在受功者身上激發出這種功能,同時證明這種功能可以由我的外氣所激發,因此沒什么了不起。其三,研究特異功能的科學家認為,松果體是特異功能的倉庫與生產車間。我的外氣首先作用于松果體,可能會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對著天目發氣片刻后,就沿著任脈而下,至膻中穴(以下言明“至”的每個點都要發氣片刻,不再重復)。如果對象的心臟或肝、膽等臟器有病,也連帶對著發一下功。再沿任脈而下,至下丹田,然后經會陰、長強沿督脈而上至命門。由命門沿夾脊緩上至大椎、玉枕,途中若知對象胃、肺等有疾,在相關俞穴稍作停留。再循督脈至百會,百會再至天目,小周天畢。即自兩眉頭邊緣之攢竹穴分叉,兩手左右沿鼻而下,循頸至肩髃(肩端兩骨間陷中),然后沿手臂內側至內關。翻向手臂外側至合谷,再至外關,經手三里、曲池,再會于大椎。由大椎至命門,再左右分叉,至環跳(側臥屈足,股關節外側之后下方陷中)。再至委中(膝腘窩橫紋中央陷中)、承山(腿肚下分肉間),然后轉向腿內側,至三陰交(足踝上3寸,當脛骨內緣陷中)、太溪(足內踝后,跟骨上陷中)。再繞至太沖(足大趾本節后1寸半,大趾與次趾的歧骨陷中),沿腿外由上至足三里。然后匯入下丹田,大周天行畢。這樣大、小周天走一遍一般要20分鐘左右。
接下來就是對著下丹田灌氣,作造車的工作。造車時,往往根據需要,手在對象上丹田至下丹田之間移動。這需要,一是根據對象告訴的病情,一是根據對象受功時動作透露的身體狀況。
灌氣結束后,我有時還讓對象在不受外氣影響的情況下動作10分鐘至15分鐘。這樣,授功一般需要半小時至三刻鐘。
對大、小周天里氣的運轉線路,有許多種說法,我設計線路時,雖然也參考了一些氣功書,但總的來說沒有什么理論根據,只求操作的方便。選擇停留的那些點,大多是我以前學針灸時比較熟悉、比較常用的穴位,有的則聽取了對針灸有研究的同志的建議。我認為,只要能構成回路,使氣得以在其中循環運行,目的便達到了。線路怎么走,先走內側還是先走外側,在哪些點上應停留,都不很重要。實踐的結果,也基本如此。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