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授功方面,我取的路線與治病不同,是先有理論后有實踐。這也是被逼無奈,我對功怎么會可授,授給人的功是怎么回事,一無所知。聽王紅舒的描述,被激發出來的是一種自發動功。氣功界對自發動功的評價差異很大,有的認為是功夫練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可喜現象,或者是練功必然要經歷的一個階段;有的則認為自發動功練不好容易出現偏差,所以練這種功時必須有師傅在旁照看、指導,就像服藥必須要遵醫囑;有的則干脆認為練功應入定、入靜,自發動功就是出偏,就是走火入魔。沈霞與王紅舒當然反對后兩種說法。他們自己練功后覺得非常舒服,健康情況有明顯好轉,王紅舒還練出了特異功能。他們又親眼看見幾個患不治之癥者把病練沒了。沈霞練過鶴翔樁,有過自發動的體驗,他覺得兩種自發動的感受不一樣,授功后的自發動動作更大,練后的感覺也更舒。我到公園里將這種授功現象說給幾位練功的“老”朋友聽。童永壽說,這沒有什么希奇,完全是好解釋的,不通則動,不動則通,動是因為體內陰陽還沒平衡,氣在沖病灶的緣故。到病灶沖掉了,陰陽平衡了,它就不動了。老童數年前身患肝硬化腹水、心肌梗塞、頻繁缺搏、肥厚性胃炎、復視等多種疾病,不得不提前退休。最嚴重的時候,他從家里下樓來(他家住在新工房的2樓),在樓梯上要歇3回。他就靠著自己練功、打拳,在五六年里把一身痼疾都驅除干凈。他練過少林一指禪氣功,也出現過自發動現象。他說自發動是因氣沖病灶所致,完全是經驗之談。我認識他時他在練靜功太極拳,是公園里一個靜功太極拳場地的義務輔導老師(任務便是帶著幾十個人一起打拳),有時也給人發功或推拿治病。因此,他說的陰陽平衡,不通則動等話,都受到了靜功太極拳的傳人呂濟棠先生理論的影響。
聽了沈霞、王紅舒、老童等人的話,我又翻閱了一些氣功書,開始構成我對“授功”一套理論。
我發現,許多派氣功,不管是強調意守還是不強調意守的,第一步都是要求練功者把氣聚集到下丹田。有種較為普遍的說法(盡管這種說法跟許多中醫、氣功理論一樣,似乎只是一種譬喻,一種不嚴密的類比推理),認為不練功的人氣是散布在全身各處的,練功就是要將這種散漫的氣收集起來,使之凝成一團,受意志支配,產生功用。因此,在許多派氣功中,都把下丹田產生熱感、火燙感,作為練功第一階段完成的標志。有了丹田氣以后,第二步就是通小周天。現在一般說的小周天,就是由任、督脈構成的一個循環。小周天通了以后,再通大周天。所謂通大周天,一般是指沿著十二條經絡路線,將氣(聚成團的有能量有功能的氣)運送到四肢的梢端,各自形成循環圈。通小周天與大周天,也有強調意念與不強調意念等多種方法。無論強調意念與否,許多派氣功,都談到在通大、小周天時,有幾處氣較難通過,例如命門、大椎(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玉枕(枕骨粗隆上緣旁開1.3寸處)等,有的氣功干脆將之稱為“關”,有前三關、后三關等說法。有“關”便有“沖關”。在鶴翔樁、少林一指禪等氣功中,就在“沖關”的階段出現了自發動現象。有的氣功師,很明確地把自發動與沖關聯系在一起,認為身體的劇烈動作,由氣沖關隘而引起,并且能幫助氣沖過去。自發動是由內動引起并對內動有促進作用的外動。這種說法的根據是:1,自發動現象不產生在練功的初期,而是在下丹田產生氣感(除熱感外,還會有脹感、蠕動感與腸嗚聲等,因人而異)后。2,氣感明顯的人,在自發動的同時,也能感到丹田氣沿著一定的路線(通常表現為一條熱線)達到了動作的部位,也就是說有形象的氣沖關隘的感受。3,氣沖過一關后,自發動的動作即有改變。譬如原來主要是腰動,后來改為頸動。動作部位的改變,一般按照氣行路線的先后次序來。氣感強的人,同樣能感到氣沖到哪里,動到哪里。4,待大、小周天沖通后(有的氣功認為只要待小周天沖通以后),自發動現象便會消失。但這時候恢復不動的狀態,是螺旋形地進入到一個更高的層次,由外動變成了內動。經過一段時間劇烈外動者,到那時候練功雖外部處于寂然不動狀態,一般都能感到氣在體內循環流轉,感受更加宜人,效果也更好。
我基本同意這種觀點。同時就在這種觀點中,我看到了一般包含有自發動階段的氣功所存在的不足,所隱伏的危機。既然無論是否用意念去引導,自發動都是氣沖關隘的產物,那么,練功是否會出偏,就與氣能否沖過關去有直接關系,而與用意是否失當關系不大。用意失當,只不過起到了欲速不達的幫倒忙的作用,或者將沖關時一種難受的感覺放大,造成一種類似神經官能癥的病理性反應,練功者一般稱之為“軋氣”;這些都是表象,不是根源。但是,是什么原因造成氣沖不過關去呢?氣沖關只是一種比喻說法,實際的機制目前尚不清楚。然而,在練功過程中,出現“軋氣”現象,常有氣功師幫助導引,領氣過關,每見奇效。由此可見這種比喻說法尚有一定的可信性與可行性。按照這種比喻說法來推想,氣過不了關,無非因為氣太弱或關太堅固。氣正面攻不過關去,就可能另找旁門左道,以便繞關而過。誰知道這些看似平坦的捷徑,卻是陷阱與死胡同。所以練自發動功必須有師傅在旁指導,我想師傅的首要作用就是在學員練功出現“軋氣”與“走岔氣”時及時給予糾正與導引。有一種說法,認為練鶴翔樁、少林一指禪等帶有自發動功的氣功容易出偏差。確實聽起來這些功法比其它氣功練出偏的例子似乎要多一些。其實,我認為,有許多被認為是出偏的現象,也許正是氣沖病灶的正常反應。關于氣沖病灶,我將在后面詳細論述。在這里,我只想告訴讀者,根據與病灶相關的穴位比較敏感的原理(如胃里有病,胃俞、中脘、膻中、足三里、內關等穴就比較敏感),在小周天線路上的許多穴位,會出現。“關”與病灶敏感點疊加的情況,這便使氣感反應更為強烈,造成出偏之假象。從這個觀點來看,倒可以認為這些功法是得氣比較快的功法,它在較短的時間里就使練功者進入了氣沖病灶的階段。問題是因為這些功法得氣快,又易學,所以推廣比較快,這樣就出現了缺乏具有導引糾偏功力的輔導老師的情況。一旦學員出現偏差,輔導老師往往束手無策,如是,不僅出偏差的學員病情會更加嚴重(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心理暗示的負面影響),而且會在一起練功的學員群中造成緊張空氣,把一些不是偏差的氣感反應也誤認為是偏差。因此,出偏差率高低與是否有自發動功沒有必然聯系,與普及功法的條件是否完備倒有一定關系。同樣的道理,一些功法以不用意守來證明本功法的安全,打消練功者的顧慮,我認為也是缺少理論根據的。
我將上述的功理,歸納為一句話:“先造車,后開路”,路是靠那輛車的車輪去碾出來的,無論這輛車的裝甲多么堅固;路上的大石頭還是可能將車頭撞扁了。即使不撞扁,也會碰得遍體鱗傷。難道不能找到一種更為安全、更為省捷的辦法嗎?
我的授功理論就在這一點上建立起來,即“先開路,后造車”。先開路,憑什么力量?當然只有憑授功者——我的外氣。我設想用我的氣將受功者的大、小周天從頭到腳走一遍,初步開出一條路來。然后,留一點氣在受功者的下丹田里。這點氣就像藥引子,又像大雪球中最初的那團冰核,帶著受功者的氣在大、小周天已開通的道路中運行。每運行一遍,雪球就大一圈。在運行過程中也會出現自發動現象,但這只是因為某些路段相對比較狹窄,車輛通過有些困難,與前頭沒有路,需要車輛一步步去沖開有根本不同。授功以后,受功者自練,依然會碰到車與路的矛盾,但這種矛盾相對來說比較容易解決,而且用不著輔導老師在一旁隨時準備幫忙導引,因此,從理論上說,它可以一次授功,終生受用,安全可靠,不會出偏。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