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烏托邦。
朱自清癡迷于月光籠罩下的田田荷塘,史鐵生偏愛于人跡較少卻感情洋溢的地壇,而劉心武,則流連于鼓聲暮色里的胡同人家。或熱鬧,或冷清,或大氣,或小家碧玉,每一個走進心里的景點,都有不得不拜訪的理由。我,在北大清華,走馬觀花,卻是刻骨銘心。
原諒我如此輕浮地將它們列入如此世俗的“景點”二字之內。
感謝我自己還能將它們列在景點篇的開頭。
這就是北大清華骨子里的魅力??v使再浮躁,再喧熙,再擁擠,也還是能令人神魂顛倒。
10月4日去的清華北大,一行人浩浩蕩蕩。
先到的清華。記得高中時物理有一本參考書封面就是清華的中華門。嘿嘿,遺憾的是這個封面并沒有堅定我選理的決心。清華很大,聽說是北大校園的七倍。校道寬敞得就像是街區,還奢侈無比地修著巨大的紅綠燈。畢竟是文科生,對清華的感情不太濃烈。雖有朱先生筆下聞名中外的荷塘(話說此時的荷塘已是枯葉連連,池水也不是很清澈,而且是直接裸露在日光下),雖然路過水木清華時想起了水木年華那略顯憂傷的歌聲,但多少還是覺得少了一點什么。但嚴謹與踏實是有的。這讓人肅然起敬。了解了清華的建校史,就會深深地愛上這個勇敢的校園。清華用了美國退還的庚子賠款發校,卻反過來推翻了帝國主義的壓迫。如此的奇跡,足以令每個中國人揚眉吐氣。
相較于清華的嚴謹,北大是浪漫的。很慶幸在如此擁擠的環境下依然感受到了燕園里處處彌漫的人文氣息。首先歸功于北大的湖光塔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見到未名湖的那一刻,是我在北京最放松最激動的時候。隨意選擇了湖邊的一塊石頭坐下,整顆心也隨著湖水悠悠蕩漾起來。坦白說,我愛死了這湖水,這湖邊柔美的垂柳。更可愛的是,不遠處的博雅塔塔尖在日光下閃閃發亮。因為是秋天,未名湖的水很冷冽。和阿姨在湖邊嘻鬧著把手放在水中,看誰堅持到最后。結果沒堅持多久倆人就投降了。想起廷生與寧萱在湖邊的那個閃著星光的夜晚。我所知道的北大的才子,都像這冷冽的湖水,溫柔又犀利。海子、駱一禾、戈麥選擇了轟轟烈烈的回歸,而余杰,卻被迫選擇了寄居國外。一直無法理解如此兼容并包的燕園,究竟為何容不下他們高傲的心。這些人離開了,而這里的湖水,依舊熱熱鬧鬧地寂寞著······
北大盛載氣韻。經過校園一角時,不經意間碰到了在書上經常看到的馮友蘭先生題的紀念碑。紀念碑本是西南聯大的,此處看到的只是復制本。只是,透過那些模糊不清的字跡,依舊可循昔日大師的風采。北大大師太多,實在是不能一一細數。蔡元培、胡適、李大釗、馬寅初、季羨林······后來經過北大校長辦公大樓的時候,看著緊閉的大門,我不禁在想,現在的北大學子,有幾個是有幸見到那些奔走于學術會議以出國考察的現代大師呢?但愿北大嚴謹治學的學風不曾改變過······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