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改革開放的總工程師鄧小平先生曾講:不管黑貓白貓,只要能逮到老鼠就是好貓。三十多年過去了,社會確實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驚嘆的是現(xiàn)在的貓養(yǎng)得很肥,然而老鼠越來越小了。我家沒養(yǎng)過貓,不知現(xiàn)在的貓能不能逮到這么小的老鼠。據(jù)說貓已懶得逮老鼠了,反正主人吃剩下的已夠貓享用了。時下養(yǎng)貓養(yǎng)狗是一種時尚了。
中國的城市,隨便一個小縣城,都建設得很像樣,就是鄉(xiāng)鎮(zhèn),川流不息的車輛,已在昭示人們生活的真幸福。不過,農村與城市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全民皆商畢竟不現(xiàn)實,沒人種田也不現(xiàn)實,所以國家出臺好多惠農政策,中國畢竟是農業(yè)大國,不依靠農業(yè)純屬扯蛋。按說現(xiàn)在的農民夠享福的,白種地還有貼補,然而除去昂貴的化肥農藥以及收種費,農民一年到頭落不下幾個錢,所以青壯年農民單純依靠田地是難養(yǎng)命的,必須出外打工才行。自給自足的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了。
在中國最辛苦的還是農民。有頭腦的農民其實早丟下土地進城經商了,進城已是一種趨勢了。經商可以不擇手段,騙你坑你沒商量,來錢快。雖然中國政府一再重申要構建和諧社會,其實只鼓吹物質文明。舉一個例子:一個老城要拆遷了,各拆遷戶為得到更多利益,會在舊房上再續(xù)上好幾層,但政府部門不聞不問,卻在原址起了好高的樓宇,一算帳,拆遷戶與政府都得實惠,只是苦了貧苦的老百姓:憑啥城里的房子那么貴!
各有各的經濟帳。有受益者就有付出者。反正是經濟社會,在市場上混得下去就風光。別看我是小青年郭敬明,你是大名鼎鼎的《廢都》的著作人賈平凹先生,但我是暢銷作者,所以我就牛*,也被冠以作家頭銜。有人說,現(xiàn)在的出版社只考慮經濟效益,并不注重作品質量。這大約就是真實的中國,經濟第一,其它從后。總之,現(xiàn)在的狀況便是各有各的經濟帳,是要有強大的經濟做后盾,才能活得悠然自得。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