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到《臨汾日報》社送過稿。那時報社在秦蜀路,起初見到的是一個胖胖的老編輯,聽人說姓吳。他和藹地招呼我坐下,戴上老花鏡看了好半天,卻在我臨走時忽然就掏出了伍拾元給我。起初老覺得吳編輯在鼓勵我,到現在以為自已穿戴不好,后來出去打工,再沒有見過吳編輯,聽說去世好多年了。
因為酷愛文學,一直丟不下,于是繼續去《臨汾日報》社送稿,報社已搬到花果街,用的原區三招的二層樓辦公。這回面見的是仰慕已久的孫言兵先生,很和善的,稍瘦,挺精神的一個人。他笑瞇瞇地從我的一撂稿件中挑了最短的一首詩,刷刷改動了多一半,定題目為《我愿做顆星星》,然后起身,送到農村版女編輯手中,終于第一次以筆名“劍新”發表文字。但我一直希望有文章發表。第二次又尋了孫編輯,這次他在忙著裁剪當日的《人民日報》、《山西日報》的頭版新聞報道,后來才知《臨汾日報》的頭版新聞報道就是這么來的。這時的孫言兵先生已是報社副總編。但他對我擺擺手,說他很忙。那次的稿件拿回家了,此后再也沒去過《臨汾日報》社。聽說新建的報社大樓很壯觀,不知孫先生還在當副總編不?
可是仍放棄不了熱愛的文學,于是寫了點關于電視節目方面的建議與稿件送到臨汾電視臺總編室。有一位和氣的中年婦女接見了我,并要我過幾天來。我一來,她便微笑著從抽屜里拿了一個小桔子給我,并問我是不是在廣電學校呆過,電視臺擬增加欄目《正在進行》。她說看過我的稿子了,可惜她不是編輯。我一急:電視臺不是有一個《臨汾聲屏》嗎?她笑笑:那不屬于她的管轄。話到此份上,自不能求她陪我去見《臨汾聲屏》的編輯。這時的她大約是主任,聽手下人叫她:陳瑜主任。后來見到她是在安達圣的裝修工地上,保安不讓她進,她說某某店是她的,但她忘了拿工作證。保安很負責,還是不讓她進,因為施工期間不太安全。我便將頭盔借她,并對保安說,她真是電視臺的。保安于是放行。她出來后對我笑笑,早記不起我是誰了。我和她后來再沒碰到過,再沒送過稿往任何一個雜志社,只知道臨汾電視臺的《正在進行》是名牌欄目,如此而已。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