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志十議呈天門胡明府修志有二便:地近則易核,時近則跡真。有三長:識足似斷凡例,明足以決去取,公足以絕請托。有五難:清晰天度難,考衷古界難,調劑眾議難,廣征藏書難,預杜是非難。有八忌:忌條理混雜,忌詳略失體,忌偏尚文辭,忌妝點名勝,忌擅翻舊案,忌浮記功績,忌泥古不變,忌貪載傳奇。有四體:皇恩慶典宜作紀,官師科甲宜作譜,典籍法制宜作考,名宦人物宜作傳。有四要:要簡,要嚴,要核,要雅。今擬乘二便,盡三長,去五難,除八忌,而立四體,以歸四要。請略議其所以然者為十條。先陳事宜,后定凡例,庶乎畫宮于堵之意云。
一,議職掌,提調專主決斷是非,總裁專主筆削文辭,投牒者敘而不議,參閱者議而不斷,庶各不相侵,事有專責。
二,議考證。邑志雖小,體例無所不備??己瞬粎捑?,折衷務祈盡善。
所有應用之書,自省府鄰境諸志而外,如《廿二史》、《三楚文獻錄》、《一統志》、圣祖仁皇帝御纂《方輿路程圖》、《大清會典》、《賦役全書》之后,俱須加意采訪。他若邑紳所撰野乘、私記、文編、稗史、家譜、圖牒之類,凡可資搜討者,亦須出示征收,博觀約取。其六曹案牘,律令文移,有關政教典故、風土利弊者,概令錄出副本,一體送館,以憑詳慎銓次。庶能巨細無遺,永垂信史。
三,議征信。邑志尤重人物,取舍貴辨真偽。凡舊志人物列傳,例應有改無削。新志人物,一憑本家子孫列狀投柜,核實無虛,送館立傳。此俱無可議者。但所送行狀,務有可記之實,詳悉開列,以備采擇,方準收錄。如開送名宦,必詳曾任何職,實興何利,實除何弊,實于何事有益國計民生,乃為合例。如膽云清廉勤慎,慈惠嚴明,全無實征,但作計薦考語體者,概不收受。又如卓行亦必開列行如何卓,文苑亦必開列著有何書,見推士林,儒林亦必核其有功問經,何等著作有關名教,孝友亦必開明于何事見其能孝能友。品雖毋論庸奇偏全,要有真跡,便易采訪。否則行皆曾、史,學皆程、朱,文皆馬、班,品皆夷、惠,魚魚鹿鹿,何以辨真偽哉?至前志所收人物,果有遺漏,或生平大節,載不盡詳,亦準其與新收人物一例開送,核實增補。
四,議征文。人物之次,藝文為要。近世志藝文者,類輯詩文記序,其體直如文選;而一邑著述目錄,作者源流始末,俱無稽考,非志體也。今擬更定凡例,一仿班《志》劉《略》,標分部匯,刪蕪擷秀,跋其端委,自勒一考,可為他日館閣校讎取材,斯則有裨文獻耳。但藝文入志,例取蓋棺論定,現存之人,雖有著作,例不入志。此系御纂續考館成法,不同近日志乘,掇拾詩文,可取一時題詠,廣登尺幅者也。凡本朝前代學士文人,果有卓然成家,可垂不朽之業,無論經史子集,方技雜流,釋門道藏,圖畫譜牒,帖括訓詁,均得凈錄副本,投柜送館,以憑核纂。然所送之書,須屬共見共聞;即未刻行,亦必論定成集者,方準收錄。倘系抄撮稿本,畸零篇頁,及從無序跋論定之書,概不入編,庶乎循名責實之意。惟舊志原有目錄,而藏書至今散逸者,仍準入志,而于目錄之下,注一“亡”字以別之。
五,議傳例。史傳之作,例取蓋棺論定,不為生人立傳。歷考兩漢以下,如《非有先生》、《李赤》諸傳,皆以傳為游戲?!钝卣摺贰ⅰ堕荫劇分?,則借傳為議論。至《何蕃》、《方山》等傳,則又作貽贈序文之用。沿至宋人,遂多為生人作傳,其實非史法也。邑志列傳,全用史例,凡現存之人,例不入傳。惟婦人守節,已邀旌典,或雖未旌獎,而年例己符,操守粹白者,統得破格錄入。蓋婦人從一而終,既無他志,其一生責任已畢,可無更俟沒身。而此等單寒之家,不必盡如文苑卓行之出入縉紳,或在窮鄉僻壤,子孫困于無力,以及偶格成例,今日不予表章,恐后此修志,不免遺漏,故搜求至汲汲也。至去任之官,茍一時之政績卓然可傳,輿論交推,更無擬議者,雖未經沒身論定,于法亦得立傳。蓋志為此縣而作,為宰有功此縣,則甘棠可留;雖或緣故被劾,及鄉論未詳,安得沒其現施事跡?且其人已去,即無諛頌之嫌,而隔越方州,亦無遙訪其人存否之例。惟其人現居本縣,或現升本省上官及有統轄者,仍不立傳;所以遠迎合之嫌,杜是非之議耳。其例得立傳人物,投遞行狀,務取生平大節合史例者,詳慎開載。纖瑣碔砆,凡屬浮文,俱宜削去。其有事涉怪誕,義非懲創,或托神鬼,或稱奇夢者,雖有所憑,亦不收錄。庶兔鳧履羊鳴之誚。
六,議書法。典故作考,人物作傳,二體去取。均須斷制盡善,有體有要,乃屬不刊之書,可為后人取法。如考體但重政教典禮,民風土俗,而浮夸形勝,附會景物者,在所當略。其有古跡勝概,確乎可憑,名人題詠,卓然可紀者,亦從小書分莊之例,酌量附入正考之下;所以厘正史體,別于稗乘耳。蓋志體譬之治室,廳堂甲第,謂之府宅可也。若依巖之構,跨水之亭,謂之別業可,謂之正寢則不可。玉麈絲絳,謂之仙服可,謂之紳笏則不可:此乃郡縣志乘,與臥游清福諸編之分別也。列傳亦以名宦鄉賢,忠孝節義,儒林卓行為重。文苑、方技有長可見者次之。如職官而無可紀之跡,科目而無可著之業,于法均不得立傳。蓋志同信史,非如憲綱冊籍,一以爵秩衣冠為序者也。其不應立傳者,官師另立歷任年譜,邑紳另有科甲年譜,年經月緯之下,但注姓名,不得更有浮辭填入。即其中有應立傳者,亦不必更于譜內,注明有傳字樣,以昭畫一。若如近日通行之例,則紀官師者,既有職官志,以載受事年月,又有名宦志,以載歷任政績;而于他事有見于生祠碑頌、政績序記者,又收入藝文志。記邑紳者,既有科目志,又有人物志,亦分及第年分與一生行業為兩志。而其行業有見于志銘傳誄者,則又收入藝文志。
一人之事,疊見三四門類,于是或于此處注傳見某卷,于波處注詳見某志,字樣紛錯,事實倒亂,體裁煩碎,奠此為甚。今日修志,尤當首為厘定,一破俗例者也。
七,議援引。史志引用成文,期明事實,非尚文辭。茍于事實有關,即胥吏文移,亦所采錄,況上此者乎?茍于事實無關,雖班揚述作,亦所不取,況下此者乎?但舊志藝文所錄文辭,今悉散隸本人本事之下,則篇次繁簡不倫,收入考傳方幅之內,其勢不無刪潤。如恐嫌似剿襲,則于本文之上,仍標作者姓名,以明其所自而已。至標題之法,一仿《史》、《漢》之例。《史》、《漢》引用周秦諸子,凡尋常刪改字句,更不識別,直標“其辭曰”三字領起。惟大有刪改,不更仍其篇幅者,始用“其略曰”三字別之,若賈長沙諸疏是也。今所援引,一皆仿此。然諸文體中,各有應得援引之處。獨詩賦一體,應用之處甚少。惟地理考內,名勝條中,分注之下,可載少許,以證靈杰。他若抒寫性靈,風云月露之作,果系佳構,自應別具行稿,或入專主選文之書,不應攙入史志之內,方為得體。且古來十五《國風》,十二《國語》,并行不悖,未聞可以合為一書。則志中盛選詩詞,亦俗例之不可不亟改者。
倘風俗篇中,有必須征引歌謠之處,又不在其例。是又即《左》、《國》引諺征謠之義也。
八,議裁制。取藝文應載一切文辭,各歸本人本事,俱無可議。惟應載傳志行狀諸體,今俱刪去,仍取其文裁入列傳,則有難處者三焉:一則法所不應立傳,與傳所不應盡載者,當日碑銘傳述,或因文辭為重,不無濫收。
二則志中列傳,方幅無多,而原傳或有洋洋大篇;全錄原文,則繁簡不倫;刪去事跡,則召怨取譏。三則取用成文,綴入本考本傳,原屬文中援引之體,故可標作者姓名及“其辭曰”三字,以歸征引之體。今若即取舊傳,裁為新傳,則一體連編,未便更著作者姓名。譬班史作《司馬遷傳》,全用《史記自序》,則以“遷之自序云爾”一句,標清賓主。蓋史公《自序》,原非本傳,故得以此句識別之耳。若孝武以前紀傳,全用《史記》成文者,更不識別;則以紀即此紀,傳即此傳,贊即此贊,其體更不容標司馬遷曰字樣也。
今若遽同此例,則近來少見此種體裁,必有剿襲雷同之謗。此三端者,決無他法可處,惟有大書分注之例,可以兩全。蓋取彼舊傳,就今志義例,裁為新傳,而于法所應刪之事,未便遽刪者,亦與作為雙行小字,并作者姓厭,及刪潤之故,一體附注本文之下。庶兒舊志證實之文,不盡刊落;而新志謹嚴之體,又不相妨矣。其原文不甚散漫,尚臺謹嚴之例者,一仍其舊,以見本非好為更張也。
九,議標題。近行志乘,去取失倫,蕪陋不足觀采者,不持文無體要,即其標題,先已不得史法也。如采典故而作考,則天文、地理、禮儀、食貨數大端,本足以該一切細目。而今人每好分析,于是天文則分星野、占候為兩志,于地理又分疆域、山川為數篇。連編累牘,動分幾十門類。大《史》、《漢》八書十志之例具在,曷常作如是之繁碎哉?如訪人物而立傳,則名宦、鄉賢、儒林、卓行數端,本不足以該古今人類。而今人每好合并,于是得一逸才,不問其行業如何超卓,而先擬其有何色目可歸;得一全才,不問其學行如何兼至,而先擬其歸何門類為重;牴牾牽強,以類括之。夫歷史合傳獨傳之文具在,曷嘗必首標其色目哉?所以然者,良由典故證據諸文,不隸本考而隸藝文志,則事無原委,不得不散著焉,以藏其茍簡之羞。行狀碑版諸文,不隸本傳而隸藝文志,則人無全傳,不得不強合焉,以足其款目之數。
故志體壞于標題不得史法,標題壞于藝文不合史例:而藝文不合史例之原,則又原于創修郡縣志時,誤仿名山圖志之廣載詩文也。夫志州縣與志名山不同。彼以形勝景物為主,描摩宛肖為工,崖顛之碑,壁陰之記,以及雷電鬼怪之跡,洞天符檢之文,與夫今古名流游覽登眺之作,收無子遺,即征奧博,蓋原無所用史法也。若夫州縣志乘,即當時一國之書,民人社稷,政教典故,所用甚廣,豈可與彼一例?而有明以來,相沿不改。故州縣志乘,雖有彼善于此,而卒鮮卓然獨斷,裁定史例,可垂法式者。今日尤當一破夙習,以還正史體裁者也。
十,議外編。廿一史中,紀、表、志、傳四體而外,《晉書》有載記,《五代史》有附錄,《遼史》有《國語解》;至本朝纂修《明史》,亦于年表之外,又有圖式。所用雖各不同,要皆例以義起,期于無遺無濫者也。邑志狠并錯雜,使同稗野小說,固非正體。若遽以國史簡嚴之例處之,又非廣收以備約取之意。凡事屬瑣屑而不可或遺者,如一產三男,人壽百歲,神仙蹤跡,科第盛事,一切新奇可喜之傳,雖非史體所重,亦艱速議刊落。當于正傳之后,用雜著體,零星紀錄,或名外編,或名雜記,另成一體。使纖夥碔砆,先有門類可歸,正以厘清正載之體裁也。謠歌諺語,巷說街談,茍有可觀,皆用此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