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文學理論 > 學術研究 > 文史通義(書號:237)
文史通義  文/章學誠

第八章    外篇二(8)

  專門名家之史,非人表不足以明其獨斷別裁;集眾所長之史,非人表不足以杜其參差同異;強分抑配之史,非人表不足以制其蕪濫猥夢。故曰:斷代之史,約計三門,皆不可無人表也。

  毫州志人物表例議下方志之表人物,何所仿乎?曰:將以救方志之弊也,非謂必欲仿乎史也,而史裁亦于是具焉而已。今之修方志者,其志人物,使人無可表也。且其所志人物,反類人物表焉,而更無所謂人物志焉,而表又非其表也。蓋方志之弊也久矣!史自司馬以來,列傳之體,未有易焉者也。方志為國史所取裁,則列人物而為傳,宜較國史加詳。而今之志人物青,刪略事實,總擷大意,約略方幅,區分門類。其文非敘非論,似散似駢;尺牘寒溫之辭,簿書結勘之語,濫收猥入,無復翦裁。至于品皆曾、史,治盡龔、黃,學必漢儒,貞皆姜女,面目如一,情性難求,斯固等于自鄶無譏,存而不論可矣。即有一二矯矯,雅尚別裁,則又簡略其辭,謬托高古,或仿竹書記注,或摩石刻題名,雖無庸惡膚言,實昧通裁達識,所謂似表非表,似注非注,其為痼弊久矣。是以國史寧取家乘,不收方志,凡以此也。

  夫志者,志也。人物列傳,必取別識心裁,法《春秋》之謹嚴,含詩人之比興。離合取舍,將以成其家言。雖曰一方之志,亦國史之具體而微矣。

  今為人物列表,其善蓋有三焉。前代帝王后妃,今存故里,志家收于人物,于義未安,削而不載,又似闕典。是以方志遇此,聚訟紛然;而私智穿鑿之流,往往節錄本紀,巧更名目,輾轉位置,終無確當。今于傳刪人物,而于表列帝王,則去取皆宜,永為成法。其善一也。史傳人物本詳,志家反節其略,此本類書摘比,實非史氏通裁。然既舉事文,歸于其義,則簡冊具有名姓,亦必不能一概而收,如類纂也。茲于古人見史策者,傳例茍無可登,列名人物之表,庶幾密而不猥,疏而不漏。其善二也。史家事跡,日詳于耳,寬今嚴古,勢有使然。至于鄉黨自好,家庭小善,義行但存標題,節操止開年例,史法不收,志家宜具。傳無可著之實,則文不繁猥;表有特著之名,則義無屈抑。其善三也。凡此三者,皆近志之通病,而作家之所難言。故曰:方志之表人物,將以救方志之弊也。

  亳州志掌故例議上先王制作,存乎六藝,明其條貫,天下示諸掌乎?夫《書》道政事,典、謨、貢、范,可以為經要矣。而《周官》器數,不入四代之書。夏禮、殷禮,夫子能言,而今已不存其籍。蓋政教典訓之大,自為專書,而人官物曲之細,別存其籍,其義各有攸當。故以周孔經綸,不能合為一也。司馬遷氏紹法《春秋》,著為十二本紀,其年表、列傳,次第為篇,足以備其事之本末;而于典章制度,所以經緯人倫,綱維世宙之具,別為八書,以討論之。班氏廠為十志;后史因之,互有損益,遂為史家一定法矣。昔韓宣子見《易象》、《春秋》,以謂周《禮》在魯。左氏綜紀《春秋》,多稱禮經。書志之原,蓋出官《禮》。《天官》未改天文,《平準》未改食貨,猶存《漢書》一二名義,可想見也。鄭樵乃云“志之大原,出于《爾雅》”,非其質矣。然遷、固書志,采其綱領,討論大凡,使誦習者可以推驗一朝梗概,得與紀傳互相發明,足矣。至于名物器數,以謂別有專書,不求全備,猶左氏之數典征文,不必具《周官》之纖悉也。司馬《禮書》末云:“俎豆之事,則有司存。”其他抑可知矣。

  自沈、范以降,討論之旨漸微,器數之加漸廣。至歐陽《新唐》之志,以十三名目,成書至五十卷,官府簿書,泉貨注記,分門別類,惟恐不詳。

  《宋》、《金》、《元史》繁猥愈甚,盈床疊幾,難窺統要。是殆欲以《周官》職事,經禮容儀,盡入《春秋》,始稱全體。則夫子刪述《禮》、《樂》、《詩》、《書》,不必分經為六矣。夫馬、班書志,當其創始,略存諸子之遺。《管子》、《呂覽》、《鴻烈》諸家,所述天文、地圓、官圖、樂制之篇,采掇制數,運以心裁,勒成一家之言,其所仿也。馬、班豈不知名數器物不容忽略?蓋謂各有成書,不容于一家之言,曲折求備耳。如欲曲折求備,則文必繁蕪,例必龐雜,而事或反晦而不顯矣。惟夫經生策括,類家纂要,本非著作,但欲事物兼該,便于尋檢。此則猥陋無足責耳。史家綱紀群言,將勒不朽,而惟沾沾器數,拾給不暇。是不知《春秋》官《禮》,意可互求,而例則不可混合者也。

  亳州志掌故例議中薄書纖悉,既不可溷史志,而古人甲乙張本,后世又無由而知,則欲考古制而得其詳,其道何從?曰:叔孫章程,韓信軍法,蕭何律令,皆漢初經要之書,猶《周官》之六典也。《漢志》禮樂刑法,不能賅而存之,亦以其書自隸官府,人可咨于有司而得之也。官失書亡,則以其體繁重,勢自不能行遠,自古如是,不獨漢為然矣。歐、宋諸家,不達其故,乃欲藉史力以傳之。夫文章易傳,而度數難久。故《禮》亡過半,而《樂經》全逸。六藝且然,況史文乎?且《唐書》倍漢,而《宋史》倍唐,已若不可勝矣。萬物之情,各有所極。倘后人再倍《唐》、《宋》而成書,則連床架屋,毋論人生耳目之力必不能周,抑且遲之又久,終亦必亡。是則因度數繁重,反并史文而亡之矣,又伺史力尚能存度數哉?

  然則前代章程故事,將遂聽其亡歟?曰:史學亡于唐,而史法亦莫具于唐。歐陽《唐志》未出,而唐人已有窺于典章制度,不可求全于史志也。劉氏有《政典》,杜氏有《通典》,并仿《周官》六典,包羅典章,巨細兼收,書盈百帙。未嘗不曰君臣事跡,紀傳可詳,制度名數,書志難于賅備,故修之至汲汲也。至于宋初王氏有《唐會要》、《五代會要》,其后徐氏更為《兩漢會要》,則補苴前古,括代為書,雖與劉、杜之典,同源異流,要皆綜核典章,別于史志,義例昭然,不可易矣。夫唐、宋所為典要,既已如彼,后人修唐、宋書,即以其法,紀綱唐、宋制度,使與紀傳之史,相輔而行,則《春秋》、《周禮》,并接源流。奕世遵行,不亦善乎?何歐陽述《唐》,元人纂《宋》,反取前史未收之器數,而猥加羅列,則亦不善度平時矣。或謂《通典》、《會要》之書,較馬、班書志之體力加詳耳;其于器物名數,亦復不能甄綜賅備,故考古者不能不參質他書。此又非知言也。古物茍存于今,雖戶版之籍,市井泉貨之簿,未始不可備考證也。如欲皆存而無裁制,則岱岳不足供藏書,滄海不足為墨瀋也。故為史學計其長策,紀、表、志、傳,率由舊章,再推周典遺意,就其官司簿籍,刪取名物器數,略有條貫,以存一時掌故,與史相輔而不相侵,雖為百世不易之規,可也。

  亳州志掌故例議下掌故之原,始于官《禮》。百官具于朝廷,則惟國史書志,得而擷其要,國家會典、會要之書,得而備其物與數矣,撰方志者,何得分志與掌故乎?

  曰:部寺卿監之志,即掌故也;擬于《周官》,猶夏官之有《司馬法》,冬官之有《考工記》也。部府州縣之志,乃國史之分體,擬于周制,猶晉《乘》、楚《梼杌》與魯《春秋》也。郡縣異于封建,則掌故皆出朝廷之制度耳,六曹職掌,在上頒而行之,在下承而奉之,較之國史,具體而微。志與掌故。

  各有其不可易,不容溷也。

  今之方志,猥瑣庸陋,求于史家義例,似志非志,似掌故而又非掌故,蓋無以譏為也。然簿書案牘,頒于功令,守于吏典,自有一定科律,雖有奇才,不能為加;雖有愚拙,不能為損;名勝大邦與荒僻陋邑,無以異也。故求于今日之志,不可得而見古人之史裁;求于今日之案牘,實可因而見古人之章程制度。故曰:禮失求諸野也。夫治國史者,因推國史以及掌故,蓋史法未亡,而掌故之義不明,故病史也。治方志者,轉從掌故而正方志。蓋志義久亡,而掌故之守未墜;修其掌故,則志義轉可明矣。《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志義欲其簡而明也,然而事不可不備也。掌故欲其整以理也,然而要不容不挈也。徒以簡略為志,此《朝邑》、《武功》之陋識也。但知詳備為掌故,則胥史優為之,而不知其不可行矣。夫志者,志也。

  其事其文之外,蓋有義焉,所謂操的之道者此也。而或誤以并省事跡,刪削文字,謂之簡也;其去古人,不亦遠乎?夫名家撰述,意之所在,必有別裁,或詳人之所略,或棄人之所取,初無一成之法。要讀之者,美愛傳久,而恍然見義于事文間,斯乃有關于名教也。然不整齊掌故,別為專書,則志亦不能自見其意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午夜不卡久久精品无码免费|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性做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三级片免费观看久久| 国产精品对白刺激久久久|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av东京热|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AV|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欧美乱|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日本高清无卡码一区二区久久| 怡红院日本一道日本久久| 久久久久国产|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久| 18禁黄久久久AAA片|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免费动漫|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久久播电影网| 国产精品欧美久久久久天天影视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 www.久久99| 国产91色综合久久免费| 99精品久久精品| MM131亚洲国产美女久久| 国内精品人妻无码久久久影院 | 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三区| 国产成年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jk制服|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电影|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欧美|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精品午夜免费不卡| 高清免费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狠狠一本精品综合网|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无码伊人66久久大杳蕉网站谷歌| 韩国免费A级毛片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