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文學理論 > 學術研究 > 文史通義(書號:237)
文史通義  文/章學誠

第四章    外篇一(4)

  和州志皇言紀序例《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又“以書使于四方,則書其令”。鄭氏注四方之志,“若魯之《春秋》,晉之《乘》,楚之《梼杌》”是也。書其令,謂“書王命以授使者”是也。鄉大夫于“正月之吉,受教法于司徒,退而頒之鄉吏。”孔氏疏“謂若大司徒職十二教以下”是也。夫畿內六鄉,夭子自治,則受法于司徒;而畿外侯封,各治其國,以其國制自為《春秋》。

  列國之史,總名《春秋》。然而四方之書,必隸外史;書令所出,奉為典章。

  則古者國別為書,而簡策所昭,首重王命,信可征也。是以《春秋》歲首必書王正,而韓宣子聘魯。得見《易象》、《春秋》,以謂周禮在是。蓋書在囚方,則入而正于外史;而命行王國,亦自外史頒而出之。故事有專官,而書有定制,天下所以協于同文之治也。

  竊意《周官》之治,列國史記,必有成法,受于王朝,如鄉大夫之受教法,考察文字,罔有奇邪。至晉楚之史,自以《乘》與《梼杌》名書,乃周衰官失,列國自擅之制歟?司馬遷侯國世家,亦存國別為書之義;而孝武《三王》之篇,詳書詔策、冠于篇首。王言絲綸,史家所重,有由來矣。后代方州之書,編次失倫,體要無當,而朝廷詔誥,或入藝文;篇首標紀,或載沿革。又或以州縣偏隅,未有特布德音,遂使中朝掌故,散見四方之志者,闕然無所考見。是固編摩之業,世久失傳:然亦外史專官,秦漢以來,未有識職故也。夫封建之世,國別為史,然篇首尚重王正之書。郡縣受治,守令承奉詔條,一如古者畿內鄉黨州閭之法,而外史掌故,未嘗特立專條。宋、元、明州縣志書,今可見者,迄用一律,亦甚矣其不講于《春秋》之義也!今衷錄州中所有,恭編為《皇言紀》一,以時代相次,蔚光篇首,以志祗承所自云爾。

  和州志官師表序例《周官》,御史“掌贊書,數從政”。鄭氏注謂“凡數及其見在空闕者”。

  蓋贊太宰建六典而掌邦治之故事也。夫官有先后,政有得失。太宰存其綱紀,而御史指數其人以贊之,則百工敘而庶績熙也。后代官儀之篇,考選之格,《漢官儀》、《唐六典》、《梁選簿》、《隋官序錄》。代有成書,而官職姓名,浩繁莫紀;則是有太宰之綱紀,而無御史之數從政者也。班固《百官公卿表》猶存古意,其篇首敘官,則太宰六典之遺也;其后表職官姓氏,則御史數從政之遺也。范、陳而后,斯風渺矣。至于《唐書》、《宋史》,乃有《宰相年表》,然亦無暇旁及卿尹諸官,非惟史臣思慮有所未周,抑史籍猥繁,其勢亦難概舉也。

  至于嗜古之士,掇輯品令,聯綴姓名,職官故事之書,六朝以還,于斯為盛。然而中朝掌故,不及方州,猥瑣之編,難登史志;則記載無法,而編次失倫,前史不得不職其咎也。夫百職卿尹,中朝敘官,方州守令,外史紀載。《周官》御史數從政之士,則外史所掌四方之志,不徒山川土俗,凡所謂分職受事,必有其書,以歸柱下之掌,可知也。唐人文集,往往有廳壁題名之記,蓋亦敘官之意也。然文存而名不可考,自非搜羅金石,詳定碑碣,莫得而知,則未嘗勒為專書之故也。宋、元以來,至于近代方州之書,頗記任人名氏;然猥瑣無文,如閱縣令署役卯薄,則亦非班史年經月緯之遺也。

  或編次為表者,序錄不詳,品秩無次;或限于尺幅,其有官階稍多,沿革異制,即文武分編;或府州別記,以趨茍簡。是又不知班史三十四官,分一十四級之遺法也。又前人姓氏,不可周知,然遺編具存,他說互見,不為博采旁搜,徒托閉文之義,是又不可語于稽古之功者也。

  今折衷諸家,考次前后,上始漢代,迄于今茲,勒為一表,疑者闕之。

  后之覽者,得以詳焉。

  和州志選舉表序例《周官》,鄉大夫“三年大比,興一鄉之賢能,獻書于王。王再拜受之,登于天府”,甚盛典也。漢制,孝廉、茂才、力田、賢良之舉,蓋以古者鄉黨州閭之遺。當時賢書典籍,辟舉掌故,未有專書:則以科條為繁,興替人文,散見紀傳;潛心之士,自可考而知也。江左六朝,州郡僑遷,士不土著,學不專業;鄉舉里選,勢漸難行。至于隋氏,一以文學詞章,創為進士之舉。

  有唐以來,于斯為盛。選舉既專,資格愈重,科條繁委,故事相傳。于是文學之士,搜羅典章,采摭聞見,識大識小,并有成書。傳記故事,雜以俳諧;而選舉之書,蓋衷然與柱下所藏等矣。

  撰奢既繁,條貫義例,未能一轍,就求其指,略有三門:若晁迥《進士編敕》,陸深《科場條貫》之屬,律例功令之書也:姚康、樂史《科第錄》,姚康十六卷,樂史十卷。李奕、洪適《登科記》,李奕二卷亡,洪適十五卷。

  題名記傳之類也:王定保《唐摭言》,錢明逸《宋衣冠盛事》,稗野雜記之屬也。史臣采輯掌故,編于書志,裁擇人事,次入列傳,一代浩繁,義例嚴謹,其筆削之余:等于棄土之苴,吐果之核。而陳編猥瑣,雜錄無文,小牘短書,不能傳世行遠。遂使甲第人文,《周官》所以拜獻于王而登之天府者,闕焉不備。是以方州之書,不遵鄉大夫慎重賢書之制;記載無法,條貫未明之咎也。

  近代頗有考定方州自為一書者,若樂史《江南登科記》,張朝瑞《南國賢書》,陳汝元《皇明浙士登科考》,皆類萃一方掌故,惜未見之天下通行。

  而州縣志書,編次科目,表列舉貢,前明以來,頗存其例,較之宋元州郡之書,可謂寸有所長者矣。特其體例未純,紀載無法,不熟年經事緯之例,亦有用表例者,舉貢掾仕封蔭之條,多所牴牾。猥雜成書,甚者附載事跡,表傳不分。此則相率成風,未可悉數其謬者也。論辯詳列傳第一篇總論內。今摭史志之文,先詳制度,后列題名,以世相次,起于唐代,迄于今茲,為《選舉表》。其封蔭辟舉,不可紀以年者,附其后云。

  和州志氏族表序例上《周官》,小史“奠系世,辨昭穆”。譜牒之掌,古有專官。司馬遷以《五帝系》牒、《尚書》集世記,為《三代世表》,氏族淵源,有自來矣。

  班固以還,不載譜系。而王符《氏姓》之篇,《潛夫論》第三十五篇。杜預《世族》之譜,《春秋釋例》第二篇。則治經著論,別有專長,義盡而止,不復更求譜學也。自魏晉以降,迄乎六朝,族望漸崇。學士大夫,輒推太史世家遺意,自為家傳。其命名之別,若《王肅家傳》、虞覽《家記》、范汪《世傳》、明粲《世錄》、陸煦《家史》陸史十五卷。之屬,并于譜牒之外,勒為專書,以俟采錄者也。至于摯虞《昭穆記》、王儉《百家譜》以及何氏《姓苑》、賈氏《要狀》賈希鑒《氏族要狀》十五卷。諸編,則總匯群倫,編分類次,上者可裨史乘,下或流入類書,其別甚廣,不可不辨也。族屬既嚴,郡望愈重。若沛國劉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陳郡謝氏,雖子姓散處,或本非同居,然而推言族望,必本所始。后魏遷洛;則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二姓,井居河南、洛陽。而中國人士,各第門閥,有四海大姓、州姓、郡姓、縣姓,撰為譜錄。齊、梁之間,斯風益盛,郡譜州牒,并有專書。若王儉、王僧孺之所著錄,王儉《諸州譜》十二卷。王僧孺《十八州譜》七百卷。《冀州姓族》、《揚州譜鈔》之屬,不可勝紀,俱以州郡系其世望者也。唐劉知幾討論史志,以渭族譜之書,允宜入史。其后歐陽《唐書》,撰為宰相世系,顧清門巨族,但不為宰相者,時有所遺。至鄭樵《通志》,首著《氏族》之略,其敘例之文,發明譜學所系;推原史家不得師承之故,蓋嘗慨切言之。而后人修史,不師其法,是亦史部之闕典也。

  古者瞽蒙誦詩,并誦世系,以戒勸人君。《國語》所謂“教之世,而為之昭明德”者是也。然則奠系之屬,掌于小史,誦于瞽蒙,先王所重,蓋以尊人道而追本始也。當時州閭族黨之長,屬民讀法;鄉大夫三年大比,考德藝而獻書于王;則其系世之屬,必有成數,以集上于小史,可知也。夫比人斯有家,比家斯有國,比國斯有天下。家牒不修,則國之掌故何所資而為之征信耶?《易》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物之大者,莫過于人:人之重者,莫過于族。記傳之別,或及蟲魚;地理之書,必征土產。而于先王錫土分姓,所以重人類而明倫敘者,闕焉無聞,非所以明大通之義也。

  且譜牒之書,藏之于家,易于散亂;盡入國史,又懼繁多。是則方州之志,考定成編,可以領諸家之總,而備國史之要刪,亦載筆之不可不知所務者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午夜精品久久影院蜜桃|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色奶水99啪| 日本久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一极黄色视频久久网站| 91久久精品电影| 人妻无码中文久久久久专区| 欧美大战日韩91综合一区婷婷久久青草| 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亚洲| 久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四虎| 亚洲人成网站999久久久综合 | 久久性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网|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最新|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 亚洲色欲久久久久综合网| 91精品婷婷国产综合久久| 欧美熟妇另类久久久久久不卡 | 国产ww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香综合精品久久伊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午夜不卡888久久| 久久精品天天中文字幕人妻|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丝袜| 一本一道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新狼窝色AV性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 久久天天日天天操综合伊人av|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第一页| 99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国产| 久久超乳爆乳中文字幕|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喷| 欧美久久精品一级c片片| 久久精品国产国产精品四凭 | 久久国内免费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狠狠躁篇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