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文學理論 > 學術研究 > 文史通義(書號:237)
文史通義  文/章學誠

第四章    內篇五(4)

  五曰,物以少為貴,人亦宜然也。天下皆圣賢,孔、孟亦弗尊尚矣。清言自可破俗,然在典午,則滔滔皆是也。前人譏《晉書》列傳同于小說,正以采掇清言,多而少擇也。立朝風節,強項敢言,前史侈為美談。明中葉后,門戶朋黨,聲氣相激,誰非敢言之士?觀人于此,君子必有辨矣。不得因其強項申威,便標風烈,理固然也。我憲皇帝澄清吏治,裁革陋規,整飭官方,懲治貪墨,實為千載一時。彼時居官,大法小廉,殆成風俗,貪冒之徒,莫不望風革面,時勢然也。

  今觀傳志碑狀之文,敘雍正年府州縣官,盛稱杜絕饋遺,搜除積弊,清苦自守,革除例外供支,其文洵不愧于循吏傳矣。不知彼時逼于功令,不得不然,千萬人之所同,不足以為盛節。豈可見閹寺而頌其不好色哉?山居而貴薪木,涉水而寶魚蝦,人知無是理也;而稱人者乃獨不然,是之謂不達時勢,又文人之通弊也。

  六曰,史既成家,文存互見,有如《管晏列傳》,而勛詳于《齊世家》,張耳分題,而事總于《陳余傳》;非惟命意有殊,抑亦詳略之體所宜然也。

  若夫文集之中,單行傳記,凡遇牽聯所及,更無互著之篇,勢必加詳,亦其理也。但必權其事理,足以副乎其人,乃不病其繁重爾。如唐平淮西,《韓碑》歸功裴室,可謂當矣。后中讒毀,改命于段文昌,千古為之嘆惜。但文昌徇于李愬,愬功本不可沒,其失猶未甚也。假令當日無名偏裨,不關得失之人,身后表阡,侈陳淮西功績,則無是理矣。朱先生嘗為故編修蔣君撰志,中敘國家前后平定準回要略,則以蔣君總修方略,獨立勤勞,書成身死,而不得敘功故也。然志文雅健,學者慕之。后見某中書舍人死,有為作家傳者,全襲《蔣志》原文,蓋其人嘗任分纂數月,于例得列銜名者耳,其實于書未寓目也。是與無名偏裨居淮西功,又何以異?而文人喜于摭事,幾等軍吏攘功,何可訓也?是之謂同里銘旌。昔有夸夫,終身未膺一命,好襲頭銜,將死,遍召所知,籌計銘旌題字。或徇其意,假藉例封待贈修職登仕諸階,彼皆掉頭不悅。最后有善諧者,取其鄉之貴顯,大書勛階師保殿閣部院某國某封某公同里某人之柩,人傳為笑。故凡無端而影附者,謂之同里銘旌,不謂文人亦效之也。是又文人之通弊也。

  七曰,陳平佐漢,志見社肉,李斯亡秦,兆端廁鼠。推微知著,固相士之玄機;搜間傳神,亦文家之妙用也。但必得其神志所在,則如圖畫名家,頰上妙于增毫;茍徒慕前人文辭之佳,強尋猥瑣,以求其似,則如見桃花而有悟,遂取桃花作飯,其中豈復有神妙哉?又近來學者,喜求征實,每見殘碑斷石,余文剩字,不關于正義者,往往藉以考古制度,補史缺遺,斯固善矣;因是行文,貪多務得,明知贅余非要,卻為有益后世,推求不憚辭費。

  是不特文無體要,抑思居今世而欲備后世考征,正如董澤矢材,可勝暨乎?

  夫傳人者文如其人,述事者文如其事,足矣。其或有關考征,要必本質所具;即或閑情逸出,正為阿堵傳神。不此之務,但知市菜求增,是之謂畫蛇添足,又文人之通弊也。

  八曰,文人固能文矣,文人所書之人,不必盡能文也。敘事之文,作者之言也,為文為質,惟其所欲,斯如其事而已矣。記言之文,則非作者之言也。為文為質,期于適如其人之言,非作者所能自主也。貞烈婦女,明詩習禮,固有之矣。其有未嘗學問,或出鄉曲委巷,甚至傭嫗鬻婢,貞節孝義,皆出天性之優;是其質雖不愧古人,文則難期于儒雅也。每見此等傳記,述其言辭,原本《論語》、《孝經》,出入《毛詩》、《內則》,劉向之《傳》,曹昭之《誡》,不啻自其口出,可謂文矣。抑思善相夫者,何必盡識鹿車鴻案;善教子者,豈皆熟記畫獲丸熊;自文人胸有成竹,遂致閨修,皆如板印。

  與其文而失實,何如質以傳真也?由是推之,名將起于卒伍,義俠或奮閭閻;言辭不必經生,記述貴于宛肖。而世有作者,于斯多不致思,是之謂優伶演劇。

  蓋優伶歌曲,雖耕氓役隸,矢口皆葉宮商,是以謂之戲也。而記傳之筆,從而效之,又文人之通弊也。

  九曰,古人文成法立,未嘗有定格也。傳人適如其人,述事適如其事,無定之中,有一定焉。知其意者,旦暮遇之;不知其意,襲其形貌,神弗肖也。往余撰和州故給事《成性志傳》,性以建言著稱,故采錄其奏議。然性少遭亂離,全家被害,追悼先世,每見文辭。而《猛省》之篇尤沉痛,可以教孝,故于終篇全錄其文。其鄉有知名士賞余文曰:“前載如許奏章,若無《猛省》之篇,譬如行船,鹢首重而舵樓輕矣。今此婪尾,可謂善謀篇也?!庇鄳蛟懺疲涸O成君本無此篇,此船終不行耶?蓋塾師講授《四書》文義,謂之時文,必有法度以合程式;而法度難以空言,則往往取譬以示蒙學。擬于房室,則有所謂間架結構;擬于身體,則有所謂眉目筋節;擬于繪畫,則有所謂點睛添毫;擬于形家,則有所謂來龍結穴;隨時取譬。然為初學示法,亦自不得不然,無庸責也。惟時文結習,深錮腸腑,進窺一切古書古文,皆此時文見解,動操塾師啟蒙議論,則如用象棋抨布圍棋子,必不合矣。是之謂井底天文,又文人之通弊也。

  十曰,時文可以評選,古文經世之業,不可以評選也。前人業評選之,則亦就文論文可耳。但評選之人,多非深知古文之人。夫古人之書,今不盡傳,其文見于史傳;評選之家多從史傳采錄。而史傳之例,往往刪節原文,以就隱括,故于文體所具,不盡全也。評選之家不察其故,誤謂原文如是,又從而為之辭焉。

  于引端不具,而截中徑起者,詡謂發軔之離奇;于刊削余文,而遽入正傳者,詫為篇終之嶄峭。于是好奇而寡識者,轉相嘆賞,刻意追摹,殆如左氏所云:“非子之求,而蒲之覓矣?!庇忻髦腥~以來,一種不情不理自命為古文者,起不知所自來,收不知所自往,專以此等出人思議,夸為奇特,于是坦蕩之涂,生荊棘矣。

  夫文章變化,侔于鬼神,斗然而來、戛然而止,何嘗無此景象?何嘗不為奇特?但如山之巖峭,水之波瀾,氣積勢盛,發于自然;必欲作而致之,無是理矣。文人好奇,易于受惑,是之謂誤學邯鄲,又文人之通弊也。

  浙東學術浙東之學,雖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陸氏,而通經服古,絕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陽明王子,揭孟子之良知,復與朱子抵牾;蕺山劉氏,本良知而發明慎獨,與朱子不合,亦不相詆也。梨洲黃氏,出蕺山劉氏之門,而開萬氏弟兄經史之學;以至全氏祖望輩尚存其意,宗陸而不悖于朱者也。

  惟西河毛氏,發明良知之學,頗有所得;而門戶之見,不免攻之太過,雖浙東人亦不甚以為然也。

  世推顧亭林丘為開國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學。不知同時有黃梨洲氏,出于浙東,雖與顧氏并峙,而上宗王、劉,下開二萬,較之顧氏,源遠而流長矣。顧氏宗朱,而黃氏宗陸。蓋非講學專家,各持門戶之見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詆。學者不可無宗主,而必不可有門戶,故浙東、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浙東貴專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習而習也。

  天人性命之學,不可以空言講也。故司馬遷本董氏天人性命之說,而為經世之書。儒者欲尊德性,而空言義理以為功,此宋學之所以見譏于大雅也。

  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見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贝恕洞呵铩分越浭酪病Jト缈鬃?,言為天鐸,猶且不以空言制勝,況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學術,知有史而不知有經,切人事也。后人貴經術,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談經,似于人事之外,別有所謂義理矣。

  浙東之學,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陸異同,干戈門戶,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荊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紛論,則惟騰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學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將以經世,則知性命無可空言,而講學者必有事事,不特無門戶可持,亦且無以持門戶矣。浙東之學,雖源流不異,而所遇不同。故其見于世者,陽明得之為事功,蕺山得之為節義,梨洲得之為隱逸,萬氏兄弟得之為經術史裁。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久久久久四虎国产精品| 久久婷婷人人澡人人爽人人爱|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妻人人玩|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一蜜桃| 久久青青草原综合伊人| 亚洲精品第一综合99久久| 婷婷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小草|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一区二区| 久久电影网一区|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人手人婷| 国产亚州精品女人久久久久久| 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97色69 | 国产视频久久|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99久久国产免费福利|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欧美亚洲国产精品久久| 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 九九99精品久久久久久| 99麻豆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ww精品w免费人成|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影院 | 久久久亚洲欧洲日产国码aⅴ |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SS麻豆欧美国产日韩| 久久久午夜精品| 久久人人爽人人人人片av|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精品久久久中文字幕人妻| 狠狠综合久久AV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Av |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去q| 欧美牲交A欧牲交aⅴ久久| 久久丫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久久人人爽爽爽人久久久| 久久96国产精品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