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就人性的本質而言,男人不愛淑女愛蕩女;而女人呢?不愛君子愛浪子。但為什么社會的贊美標準正好相反?可見道德之虛偽與人性真實間的扭曲張力之大之驚人。
聰明而機智的小說家抓住的正是人性深處那么丁點兒隱秘,往往就寫出了一部感天動地的作品來。
142、男權主義的泛濫是世界的悲劇,而女權主義的泛濫成了世界的末日——彬彬禮讓的西方文明的終極結果,從長遠而言,很可能是災難性的。
因為,再兇殘再冷酷的理性還能管理世界;但感性,即使再溫柔,也無能為力。更況且,完全缺少了理性調訓的感性,一旦決堤,還可能比兇殘冷酷更不可理喻?
143、其實,人世間的最珍貴的財富莫過于平安和喜樂了。平安,心情的平安,心態的平安,心理的平安。喜樂,滿足的喜樂,信仰的喜樂。
故,如果一部文學作品(無論是小說,散文還是詩歌)的基調是頌揚平靜喜樂與安寧的,通篇如同一首牧歌,它毫無疑問便是一部屬靈的作品。
就藝術的形式而言,因此,音樂離神性更近。
144、所有的創作理論都是一種事后的探研,測繪和總結。它不該成為某種事先就已定下的基調,而讓日后的文學創作活動成了一場眾多聲音的大合唱。
在藝術這件事上,理論只能隨后,不能預設。而作為一個永遠是闖蕩在頭里的探索者,作家的這個角色定位是與生俱來的。
作家令理論家苦思冥想,然后揮筆疾書;理論家則令作家恍然大悟,然后撫掌而笑。
145、《迷失東京》是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讓一個一臉茫然的西方人走過一幅又一幅的東京的生活場景。他東張張他西望望,他左顧顧他右盼盼,卻一言不發也一語不評。然而,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和強烈心理感受卻都在這一幕幕的場景拉扯之間,成功地得以外化。這是一種背景與主體間的敘位的顛倒,別出心裁,但合理合情。(男主人公的那張始終毫無表情變化的面孔成了背襯和背景,不斷流動而過的都市生活場景反倒成了敘事的主體。)為什么同類手法也不能成為小說創作的某種借鑒呢?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146、有些人的思考模式是這樣的:先設定一個結論,然后再千方百計也將他觀察到的現象的細節都往上掛靠——這種推演邏輯往往證明是一場誤導甚至悲劇的起源;共產烏托邦便是其中最極端的個例。
小說家也會在他的創作中犯類似的錯誤嗎?
147、童真有多么美啊,兒童有多么可愛啊,而稚氣又是多么感人哪!有時,你會被孩子的某個莫明其妙的舉動和某些毫無邏輯的語言感動得熱淚盈眶,不能自已,但你又說不出個緣故和究竟來。
因為兒童,他剛從上帝那兒來……
148、美人的靈魂常常很丑陋,而一具粗糙丑陋的軀殼中往往包含著一顆美麗善良的靈魂——神的目光只注重人的這一件東西。因為,這才是它的財產。而肉體,再美,也都由塵土來。
149、就他的理解層面和精神視野而言,上帝不也正在完成一部他心目之中的偉大的小說作品嗎?——他覺得這部作品的創作太能為他帶來滿足感了。
這是一部發生在這個大地之上的,已經延綿了六千年之久的長篇。地球是他選定的場景;日月星辰天空是他扯起的幕布;萬物以及人類——男人女人圣人偉人常人歹人——充斥在這塵世間,因此也就充斥在這部大作品的每一個章節之中。
各種文化藝術音樂詩歌歷史哲學宗教都為其作品鋪墊出一種恢宏非常的氛圍來,而情節則從伊甸園里的亞當和夏娃受蛇之誘惑的那一刻開始,起承轉合跌宕起伏,迄今為止我們已知的高潮是基督在十字架上受刑且得勝的一幕。
結局如何?或者作者一早心中有數。末世,當一切罪惡更泛濫,一切氛圍更濃烈,一切國度崛起,一切民族失控,一切規則打亂,一切標準破壞,一切情節都在朝著另一波更高潮推進時,小說的結局篇也快近了。難道,我們大家都感受不到這一點嗎?——至少,小說家們對于這種創作手法是不會陌生的。
150、神的創作與人的分屬于兩度截然不同的構思空間,故,作品的呈現姿態也會出現本質上的區別。人的作品,再所謂“躍然紙上”,仍然是平面的;惟神的,從一出手,就已經是多維層面和空間化了的。人寫的作品,只能在讀者的想像之中變得立體起來,動態起來和觸覺起來;而人的想像力恰恰就是一種神性,是靠了元古時代神吹入亞當和夏娃鼻孔中的那口氣所獲的靈性之一種。但當書本合攏,當我們又回歸現實,回歸到神的小說里去扮演一個角色時,一切人的作品便又復歸平面了。
我們的作品,再龐大,都只是對上帝的這部大作品的一種局部化和平面化了的復制和拷貝;而神的虛擬創作,于人,已是一個真實無比的塵世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