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有人說,如果在墻上同時掛有一幅名畫和一面鏡子,男人往往會在畫前駐足,而女人的首選,通常是在鏡前。
小說家能在這最典型不過了的生活細節(jié)中找出什么啟迪來嚒?
122、說到底,人的一生總共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今天將是明天的昨天;
明天曾是昨天的今天;
惟昨天,才是今天與明天在回憶中對已逝去了的某一天的共同稱呼。
123、在作家的屬性上,我始終是個沒有任何“組織關(guān)系”的人——倒不是指黨組織或其他。我連自己的作家的屬地都沒搞清:香港作家?上海作家?大陸作家?海外作家?除了華語作家這一點應(yīng)該不存在任何疑義外。我問自己:你不快嗎?你不爽嗎?你難堪嗎?你無所適從嗎?但我只是覺得我太幸運了!這是神的意志,神的安排,神的美意;我因而只屬於我自己,屬於這個特定的時代。當然,我更期望自己終將能屬于那部連綿不斷文學(xué)史中的某一截斷層面中的某一個格位,但就決不是指地域,而是就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藝術(shù)值和歷史值而言。
124、再高科技再精湛的影像效果都替代不了最原始的文字表達。為什么呢?因為讀者(觀眾)的最深刻意義上的被打動從來便來自於他們自身的想象力以及思維功能的發(fā)揮。
靠灌輸而產(chǎn)生了的思維惰性將遺害千年。科學(xué)家用自己的思維剝奪了他人的思維權(quán)利;而藝術(shù)家們的千方百計的努力則是要用自己思維的火種去點燃他人思維的燎原大火。
125、找出反差,找出那對最強烈最典型最能以一帶十以一帶百的主體反差,這是魯迅小說(也是所有成功的小說)構(gòu)思最基本的要點之一。
126、要進入魯迅,這么一位大師的內(nèi)心很難,但也不難:小說,即是他思想自剖的最好標本了。
127、得獎很重要嚒?得獎至少不是一切。
中國的魯迅沒有得獎,外國的梵高也沒有;還有曹雪芹,即使在當年就有評獎這么回事,也不會輪到他。但這并不妨礙《紅樓夢》能流傳千古,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學(xué)脊樑。
頒獎以及授獎,無論有多么客觀公正,都擺脫不了功利主義的表現(xiàn)痕跡。
128、在魯迅的小說《阿Q正傳》中,沉默的國魂(阿Q)和吶喊的國魂(作者本人)巧妙并存。一默一喊一靜一動一暗一明一忍一抗,有效地凸顯了那個已經(jīng)消失了的時代的全部社會反差效果……
細細想來,在這部小說中,魯迅是這樣來定位和編織“我”與阿Q之間的關(guān)系的:他不懂我懂;他不理解我理解;他不明白我明白;他意識不到自己的悲慘我卻能代他意識到他的悲慘;他無法表達自己的不幸我又愿意代他來做到這一點——“我”要充當他的代言人,充當他社會道德的義務(wù)辯護律師。即使當他被斬了首,再也不能說話不能意識不能有感覺——甚至連感覺恐怖的權(quán)利都沒有了的時候,“我”都執(zhí)意要為他追補上幾句他還沒能說出口來的話……於是,一部比莎士比亞更莎士比亞的中國式的悲劇便誕生了。
129、常人的碎屑記憶,有時,比一個偉人的回憶錄會更像是一篇動人的小說。因為這世上,絕大多數(shù)人是常人。常人更理解常人,常人更懂得常人,常人更能表達常人,常人更能讓常人獲得感動。
130、假如你并不了解黃河,并不很深刻地了解黃河,你就切忌用一個羊皮筏子的渡船工的眼睛去看黃河。嘗試著從這一立點上去描寫黃河,去刻劃黃河的企圖是注定要失敗的。你應(yīng)該回歸你自己,回歸到一個第一次來到黃河岸邊,被黃河連天的浩濤所震懾所感染的觀者的立場上來。要知道,這也不見得不是另一種真實的黃河。
這就是一個小說家的誠實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因而也是最有可能出成效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