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一個中青年作者寫性的方式往往是投入和身臨其境,而一個老年作家寫性卻明顯是帶上了一種覺悟者的清醒。缺乏熱烈,但理性有余。對人生已失去了“性”趣。隔著時空的禁區對性進行考量是一種資格和姿態。站在記憶的美麗的彩虹橋上,向人世間投以俯瞰。
72、這個世界已現實密質到了企圖將一切人的一切幻想的氣泡都擠走的程度。然而,生活和生命總還會在這兒那兒地留存著不少這一類的氣泡。小說創作就是試圖要將這些氣泡一個個地發掘、擠壓出來,并將之吹制出另一個密質世界以外的虛幻世界來。
73、應該這樣來讀作品:不求全懂,不求作品的通篇理論都要迎合讀者理解力的規道而行——作家的創作河床與讀者的理解河床畢竟是分屬於兩種完全不同的思緒流程。優秀的小說作品往往都有這樣的存在特點:隨便摘取作品之中的一段出來閱讀一番也能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的欣賞體系。留些朦朧處也存些疑惑處,當不同的年齡段和不同的情緒季節拿來再讀時,或者又會讓你收獲到一份意外的驚喜。美,有時恰恰就是藏身在那些似懂非懂猶明未明的縫隙之間。
74、當小說漸漸退火為一種散文化的敘述形式時,它表示著:作家已開始對跌宕起伏,激流奔騰的現實世界的描述產生了厭倦。他的耐性與熱情在消散,而理性思考的負荷在加重,并開始在生活的濁流之中沉淀,沉淀為了一座獨立於其中的冷靜而堅定的信念的中流砥柱。
75、對於這個不勤於思索,也無法和無從勤於思索的時代,以純文學為追求目標的小說作品幾乎孤島為了某類堅澀枯燥文藝理論的試驗田了。極少有人再會對它們有興趣,因為人們需要的只是能一口氣讀到底,博一笑或一嘆,隨后,便又一扔了之了的讀品。
76、人的潛意識世界是小說用以開發創作素材源的一個極為龐大、重要而又寶貴的生命礦藏。這種少年、童年乃至前世人生(假如有的話)所遺留下來的神秘的記憶角落始終存在在一團謎霧中。它有點像古埃及法老王的墓穴,帶著咒詛,封死在石室的背面。對於作家而言,打開它是需要勇氣、智慧和卓越的想像力的,是一種能令其欣喜若狂,如獲至寶的發掘,同時也是一次興趣與風險并存的探險旅程。
77、人物躍然紙上不能算是一種太了不起的成功;人物藏身於紙下,最好是存在於紙之正面與背面的那層最薄的,帶水印的空間;隱隱約約的,半透明的,可看卻不可觸摸的,這才是一種高明和高超。
78、少年情,中年性,老年心,這或者是小說創作者對於人物年齡段的某類心理依據和把握——當然不是全部。
79、作家印象稿的產生是因為作家在事前要將他思路光速一般的流程都飛快地記錄下來,但又不能為他將來的創作包辦太多的緣故。他要給自己留出足夠的發揮空間來,但又要及時為自己搭建出個思緒的大框架。或者可以這樣說,當他一旦發現了一句能包容一千個句式的起始句時,他不得不有所動作。余下的工夫,作家便會讓今后的自己去慢慢兒地面對,從容地去干他的活兒。作家要寫下去,不停斷地寫下去,他必須讓自己的思路永處在一種探索的興奮狀態中,永遠有新的發現,新的到達,讓不斷涌來的新的語言的驚喜來刺激自己的創作力。
80、小說之所以難以寫好——
小說之所以又寫起來趣味無窮——
小說之所以能體現出一種獨特的歷史與生命的價值——
小說之所以會是一種永久不衰,且在不斷擴張、壯大之中的文學載體——
因為人,是太需要形象化地了解,究竟自己是一頭什么樣的,帶有群體生活習性的動物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