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書庫 > 古典文學 > 古籍 > 全唐文(六)(書號:1184)

第三章

  ☆趙匡

  匡字伯循,河東人。歷洋州刺史。

  ○舉選議

  三代建侯,與今事異,請自漢言之。漢朝用人,自詔舉之外,其府寺郡國屬吏,皆令自署。故天下之士,修身於家,而辟書交至。以此士務名節,風俗用修。魏氏立九品之制,中正司之,於是族大者第高,而寒門之秀屈矣。國朝舉選,用隋氏之制。歲月既久,基法益訛,夫才智因習而就,固然之理。進士者,時共貴之。主司裒貶,實在詩賦,務求巧麗,以此為賢。惟不玩益於用,實亦妨其正習;不惟撓其淳和,實又長其佻薄。自非識度超然,時或孤秀,其馀溺於所習,悉昧本源。欲以啟導性靈,獎成後進,斯亦難矣。故士林鮮體國之論,其弊一也。又人之心智,蓋有涯分。而九流七略,書籍無窮,主司問目,不立程限。故修習之時,但務鈔略,比及就試,偶中是期。業無所成,固由於此。故當代寡人師之學,其弊二也。疏以釋經,蓋筌蹄耳。明經讀書,勤苦已甚,既口問義,又誦疏文,徒竭其精華,習不急之業。而其當代禮法,無不面墻,及臨民決事,取辦胥吏之口而已。所謂所習非所用,所用非所習者也。故當官少稱職之吏,其弊三也。舉人大率二十人中方收一人,故沒齒而不登科者甚眾。其事難、其路隘也如此,而雜色之流,廣通其路也。此一彼十,此百彼千,揆其秩序,無所差降。故受官多底下之人,修業抱後時之嘆。待不才者何厚?處有能者何薄?崇末抑本,啟昏窒明,故士子舍學業而趨末伎,其弊四也。收人既少,則爭第急切。交馳公卿,以求汲引,毀訾同類,用以爭先。故業因儒雅,行成險薄,非受性如此,勢使然也。浸以成俗,虧損國風,其弊五也。大抵舉選人以秋初就路,春末方歸。休息未定,聚糧未辦,即又及秋。正業不得修習,益令藝能淺薄,其弊六也。羈旅往來,麻費實甚,非惟妨闕正業,蓋亦隳其舊產。示及數舉,索然以空,其弊七也。貧窶之士在遠方,欲力赴京師,而所冀無際。以此揆度,遂至沒身,使茲仍抱屈之恨,國家有遺才之闕,其弊八也。官司運江淮之儲,計五費其四乃達京邑,芻薪之貴又十倍。而四方舉選之人,每年攢會,計其人畜,蓋將數萬無成而歸,十乃七八,徒令關中煩耗,其弊九也。為官擇人,惟才是待。今選司并格之以年數,合格者判雖下劣,一切皆收。如未合格而應科目者,才有小瑕,莫不見棄。故無能之士,祿以例臻;才俊之流,坐成白首。此非古人求賢審官之義,亦已明矣,其弊十也。選人不約本州所試,悉令聚於京師。人既浩穰,文簿煩雜,因此偷濫,其事百端,故俗聞相傳云:“入試非正身,十有三四;赴官非正身,十有二三。”此弊之尤者。今若未能頓除舉選,以從古制,且稍變易,以息弊源,則官多佳吏,風俗可變。其條例如後,謹議。

  ○舉人條例

  一.立身入仕,莫先於禮。《尚書》明王道,《論語》詮百行,《孝經》德之本,學者所宜先習。其明經通此,謂之兩經舉,《論語》、《孝經》為之翼助。諸試帖一切請停,惟令策試義及口問。其試策自改問時務以來,經業之人,鮮能屬綴,以此少能通者。所司知其若此,亦不於此取人。故時人云:“明經問策,禮試而已。”所為變實為虛,無益於政。今請令基精習,試策問經義及時務各五節,并以通四以上為第。但令直書事義,解釋分明,不用空寫疏文,及務華飾。其十節總於一疲乏之內問之,馀科準此。其口問諸書,每卷問一節。取其心中了悟、解釋分明、往來問答無所滯礙、不用要令誦疏亦以十通八以上為第,諸科亦準此。外更通《周易》、《毛詩》,名四經舉;加《左氏春秋》,為五經舉。不習《左氏》者,任以《公羊》、《谷梁》代之。其但習《禮記》及《論語》、《孝經》,名一經舉,既立差等,隨等授官,則能否區倒退,人知勸勉。

  一.明法舉亦請不帖,但策問義并口問,準經業科。

  一.學《春秋》者,能斷大事。有兼習《三傳》,參其異同,商榷比擬,得基長者,謂之《春秋》舉。策問經義并口問,并準前。

  一.進士習業,請令習《禮記》、《尚書》、《論語》、《孝經》并一史。其雜文請試兩首,共五百字以上、六百字以下。試箋表、議論、銘頌、箴檄等有資於用者,不試詩賦。其理通、其詞雅為上,理通詞平為次,馀為否。其所試策,於所習經史內問;經問圣人旨趣,史問成敗得失。并時務共十節,貴觀理識,不用求隱僻,詰名數,為無益之能。言詞不至鄙陋,即為第。

  一.其有通《禮記》、《尚書》、《論語》、《孝經》之外,更通《道德》諸經,通《元經》、《孟子》、《荀卿子》《呂氏春秋》、《管子》、《墨子》、《韓子》,謂之茂才舉。達觀之士,既知經學,兼有諸子之學,取其所長,舍其偏滯,則於理疲乏,無不該矣。試策問諸書義理,并時務共二十節,仍與之言論,觀其通塞。

  一.其有學兼經史,達於政體,策略深正,其詞典雅者,謂之秀才舉。經通四經,或二《禮》,或三家《春秋》,兼通三史以上,即當其目。其試策,經問圣人旨趣,史問成敗得失,并時務共二十節,仍與這這談論,以究其能。

  一.學倍秀才,而詞策同之,談論貫通,究識成敗,謂之宏才舉。以前三科,其策當詞高理備,不可同於進士。其所問每十節,通八以上為第。

  一.其史書,《史記》為一史,《漢書》為一史,《後漢書》并劉昭所注《志》為一史,《三國志》為一史,《晉書》為一史,李延壽《南史》為一史,《北史》為一史。習《南史》者兼通宋、齊《志》,習《北史》者通後魏、隋《書志》。自宋以後,史書煩碎冗長,請但問政理成敗所因,及其人物損益關於當代者,其馀一切不問。國朝自高祖下及睿宗《實錄》并《貞觀政要》,共為一史。

  一.天文律歷,自有所司專習,且非學者卒能尋究,并請不問。惟五經所論,蓋舉其大體,不可不知。

  一.每年天下舉人來秋入貢者,今年九月,州府依前科目先起試,其文策通者,注等第訖,試官、本司官、錄事、參軍及長吏連押其後。其口問者,題策後云“口問通若干”,即相連印縫,并依寫解為先後,不得參差。封題訖,十月中旬送觀察使。觀察使差人送都省司,隨遠近比類,須合程限。省司重考定訖,其入第者,二月內符下諸疲乏諸州追之,限九月內盡到。到即重試之,其文策皆勘會書跡詞理,與州試同即收之,偽者送法司推問。其國子監舉人,亦準前例。

  一.諸色身名,都不涉學,昧於謙恥,何以居官?其簡試之時,雖云試經及判,其事茍且,與不試同。諸皆令習《孝經》、《論語》,其《孝經》口問五疲乏,《論語》口問十道,須問答精熟,知其義理,并須通八以上。如先習諸經書者,任隨所習試之,不須更試《孝經》、《論語》。其判問以時事,取其理通,必在責其重保,以絕替代。其合外州申解者,依舉選例處分。

  一.一經及第人,選日請授中縣尉之類,判入第三等及蔭高授上縣尉之類;兩經出身授上縣尉之類,判放第三等及蔭高授緊縣尉之類;用蔭止於此,其以上當以才進。四經出身授緊縣尉之類。判入第三等授望縣尉之類。五經授望縣尉之類,判入第二等授畿縣尉之類。明法出身,與兩經同資;進士及《三禮》舉、《春秋》舉,與四經同資。其茂才、秀才,請授畿尉之類;其宏才請送詞策上中書門下,請授諫官、史官等。《禮經》舉人若更通諸家《禮論》,及漢以來禮儀沿革者,請便授太常博士。茂才等三科,為學既優,并準五經舉人便授官。其雜色出身人,量書判授中縣尉之類,判入第三等及蔭高者加一等。凡蔭除解褐官外,不在用限。

  一.其今舉人所習,既從簡易,士子趨學,必當數倍往時。每年諸色舉人,主司簡擇,常以五百人為大限,此外任收雜色。

  ○選人條例

  一、其前資官及新出身,并請不限選數任集,庶有才不滯,官得其人。

  一、不習經書史,無以立身;不習法理,無以效職。人出身以後,當宜習法,其判問請皆問以時事疑獄,令約律文斷決。其有既依律文,又約經義,文理宏雅,超然出群,為第一等。其斷以法理,參以經史,無所虧失,粲然可觀,為第二等。判斷依法,頗有文彩,為第三等。頗約法式,直書可否,言雖不文,其理無失,為第四等。此外不收。但如曹判及書題,如此則可,不得拘以聲勢文律,翻失其真。故合於理者,數句亦收;乖於理者,詞多亦舍。其倩人暗判,人間謂之判羅,此最無恥,請榜示以懲之。

  一、其授試官及員外等官,悉不許選,恐抱才者負屈。若并分集,則僥幸者頗多。當酌事宜,取其折中。肓釧退諫蠹涌痹穡?但無人命準出身人例試判送省。授官日以九品八品官請同黃衣選人例,七品六品官依前資解褐官例,四品五品依前資第二正官例。其官好惡,約判之工拙也。

  一、舊法四品五品官不復試判者,以其歷任既久,經試固多,且官班已崇,人所知識,不可復為偽濫矣。自有兵難,仕進多門,僥幸超擢,不同往日。并請試判,待萬事大吉年五舉選路清,然後任依舊法。其曾經登科及有清白狀,并曾任臺省官,并諸司長官已經選擇,并不試,依常例處分。

  一、每年天下選人欲赴來冬選,則今秋九月,依舉人召集審勘,責絕其奸濫。試時長吏親自監臨,皆令相遠,絕其口授及替代。其第四等以上封送小,皆依舉人例處置。吏部計天下闕員訖,即重考天下所送判審定等第訖。從上等據本色人數收人具名下本道觀察使追之,限十月內到,并重試之訖,取州試判類,其書蹤及文體有偽濫者,準法處分。其合留者,依科目資序,隨穩便注擬。

  一、其兩都選人,不比外州,請令省司自試。隔年先試,一同外州。東都選人判亦將就上都考定等第,兼類會人數,明年依例追集重試之。還以去秋所底,驗其書蹤及詞理,則隔年計會替代,事亦難為。

  一、兵興以來,士人多去鄉土,既因避難,所在寄居。必欲綱羅才能,隔年先試,令歸本貫,為弊更深。其諸色舉選人,并請準所在寄莊寄住處投狀請試。舉人既不慮偽濫,其選人但勘會符告,并責重保。知非偽濫,即準例處分。

  一、宏詞拔萃,以甄逸才;進士明經,以長學業。并請依常年例,其平選判入第二等,亦任超資授官。

  一、諸以蔭緒優勞準敕授官者,如判劣惡者,請授員外官。待稍習法理,試判合留,依資授正員官。

  一、諸合授正員官人,年不滿三址,請授無職事京官,及州府參軍,不得授職事官。

  ○舉選後論

  有司或詰於議者曰:“吏曹所銓者四,謂身言書判。今外州送判,則身言闕失,如何?”對曰:“,夫身言者,《豈非》洪范‘貌’‘言’乎?貌謂舉措可觀,言謂詞說合理,此皆才干之士,方能及此。今所試之判,不求浮華,但令直書是非,以觀理識。於此既蔽,則無貌言,斷可知矣。書者非理人之具,但字體不至乖越,即為知書。判者斷瘊百事,真為吏所切,故觀基判,才可知矣。彼身言及書,豈可同為銓序哉?”有司復詰曰:“王者之盛,莫逾堯舜。《書》稱‘敷納以言’,為求才之通軌。今以言為後,亦有說乎?對曰:“敷納以言者,謂引用賢良,升於達位,方將詢以庶政,非言無以知之。基唐虞官百,咨俞無幾,下及小吏,官長自求,各行敷納,事至簡易。今吏曹所習,輒數千人,三銓藻鑒,心目難溥。酬喧競之不暇,又何敷納之有乎?其茂才以上,學業既優,可以言政教,接以談論,近於敷納矣。”有司復曰:“士有言行不差,而闕於文學。或頗有文學,而言行未修。但以諸科取之,無乃未備?”對曰:“,吏曹所銓,必求言行,得之既審,然後授官,則外州遙試,未為通矣。今銓衡之下,奸濫所萃,紛爭劇於獄訟,偽濫深於市井。法固致此,無如之何?豈若外州先試,兼察其行?茍居宅所在,則鄰伍知之,官司耳。”目,易為采聽。古之鄉舉里選,方斯近矣。且今之新法,以學舉者,一經畢收,以判選者,直書可否,可謂易矣。修言行者,心當敦固,不能為此,馀何足觀?若有志性過人,足存激勸,及躬為惡行,不當舉用者,則典章已備,但舉而行之耳。”有司復曰:“其有效官公清,且有能政,以其短於詞判,不見裒升,無乃闕於事實乎?”對曰:“茍能如此,最為公器。使司善耳。但令諸疲乏觀察使,每年終必有裒貶,不得僭濫,則善不蔽矣。”問曰:“試帖經者,求其精熟。今廢之,有何理乎?”對曰:“夫人之為學,帖易於誦,誦易於講。今口問之,令其講釋若不精熟,如何應對?此舉基難者,何用帖為?且務於帖,則於義不專,非演智之術,固已明矣。夫帖者,童犀之事,今方授之以職,而待以童犀,於理非宜。”有司復曰:“,舊法口問,并取通六,今令通八,無乃非就易之義乎?”對曰:“所習者少,當務其精。止於通六,失在鹵莽,是以然耳。”復曰:“舉人試策,例皆五通,今并為一,有何理?”對曰:“夫事尚實則有功,徇虛則益寡。試策五通,多書問目,數立頭尾,徇虛多矣。豈如一策之內,并問之乎?”

  ○春秋闡微纂類義統自述

  匡自述曰:“啖先生集三傳之善,輕說《春秋》,其所未盡,則申已意,條例明暢,真通賢之為也。惜其經之大意,或未標顯;傳之取舍,或有過差。蓋纂述僅畢,未及詳省爾。予因尋繹之次,心所不安者,隨而疏之。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 新出網證(滬)字59號  滬ICP備14002215號

滬公網安備 31010602000012號

嫩草影院久久99| 久久精品国产半推半就|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青草| 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蜜桃| 国产精品禁18久久久夂久| 天天综合久久一二三区|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影院 | 污污内射久久一区二区欧美日韩|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segui久久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大全|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无卡顿|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丫丫|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WWW婷婷AV久久久影片| 2020久久精品亚洲热综合一本| 久久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久久精品大| 国产精品99久久免费观看| 久久香蕉超碰97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久久93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999久久久免费国产精品播放| 香蕉久久影院|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首页| 久久久国产精华液| 久久五月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2020|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久久AV高清无码|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久久 |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金尊|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66| 好久久免费视频高清| 婷婷久久香蕉五月综合加勒比| 狠狠色丁香婷婷久久综合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