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快便駛進了燈籠國的港口。
在一座高聳的碉樓上,龐大固埃認出了拉?羅舍爾的燈籠,它照得下面一片雪亮。我們還看見法羅斯的燈籠、諾普利奧斯的燈籠以及雅典的阿克羅波里斯奉獻給帕拉斯的燈籠。
離開港口不遠,有一個小村落,燈籠人就住在那里。這是個依靠燈籠為生的民族,跟我們國家里依靠替修女募捐為生的教士一樣,都是勤懇的好人。古時德謨斯臺納的燈就是點在這里的。從港口到皇宮,有三個石碑式的燈籠人——他們是碼頭上的哨兵——為我們引路。他們象阿爾巴尼亞人一樣,都戴著高大的帽子。我們把這次航行的目的告訴了他們,并對他們說我們有意從燈籠國皇后那里得到一個燈籠人,好為我們照明道路,讓我們找到神瓶的諭示。他們答應盡力幫忙,還告訴我們說,這時正是機會,我們來得正是時候,可以好好地選擇一番,因為皇后正在舉行全國大會。
來到皇宮,有兩個司禮儀的“燈籠”,一個是“阿里斯托芬燈籠”,一個是“克利昂特⑦燈籠”,把我們引見給他們的皇后,巴奴日用燈籠國話把我們航行的目的簡略地又陳述了一遍。我們受到這位皇后熱情的接待,并立即關照我們參與她的晚餐,以便從容地選擇我們樂意用作向導的“燈籠”。
我們聽了非常高興,于是便專心致志地注意和觀察她們的一切舉動、衣著和態度,以及晚餐時的飯食。
皇后穿了一身水晶衣服,是大馬士革和波斯的巧匠制就的,上面鑲嵌大粒的鉆石。皇族“燈籠”,有的穿寶石,有的穿鍍金云石,還有的穿琉璃石。其余的則穿牛角、紙和油布。“號燈”也都根據各自氏族的級別和資歷穿戴打扮。然而,在穿戴最考究的行列里,我卻發現一個土制的,跟陶器的缸甕一樣。正在驚奇的當兒,有人告訴我說,這“燈籠”就是艾比克臺圖斯的,古時有人出三千“德拉格瑪”還不肯出賣的就是她。
我還仔細觀察了馬爾西亞爾的“多頭燈籠”,著她如何穿戴和打扮;還更注意地看了克里西亞斯的女兒奉獻給卡諾巴的“卄頭燈籠”。
我還看見古時在底比斯阿波羅殿堂里拿出來的那個“掛燈”,后來被征服者亞歷山大帶到伊奧利亞的古米城去的就是她。
我還看見一個,她特別顯著是因為頭上有一簇鮮紅的絲帽纓,有人對我說這就是人稱“法律之燈”的巴爾多魯斯“燈籠”。
還有兩個很惹人注意,因為她們腰里都掖著灌腸的口袋,我聽說一個大,一個小,都是開藥房的“燈籠”。
晚餐的時間到了,皇后首先入座,其他的“大燈”各按級別與職位依次入席。頭道菜全體一律都是模型制出的大蠟燭,只有皇后例外,端給她的是一根挺硬的大火把,白蠟做的,頭上還有點發紅。皇族燈籠也和其他的不同,米爾巴萊的外省燈籠吃的是一根胡桃蠟燭,下波亞都的外省燈籠,我看見送給她的是飾有紋章的蠟燭。天知道過后,她們的芯子將會發出怎樣的光芒。
請注意,這里有一群在一個大燈籠管轄下的小燈籠倒是例外。我記得那里邊就有不肯接受油和蠟燭的瑪大肋納。所以她們不和其他的“燈籠”同樣發光,在我看來,只有一點微弱的顏色。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