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奴日說:“愿天主保佑有眼睛沒有耳朵的人!我看得見你們,但是我聽不見你們。不知道你們說的是什么。餓肚子的人是沒有耳朵的。天主在上,我的肚子已經(jīng)餓得叫個不停了。我這個苦役太吃力了。誰要是這一年里邊能叫我再做一次夢,算他比木士大師還有能耐。
“不吃晚飯?真是見鬼!我要是再讓自己挨餓,叫我長下疳!走,約翰修士,咱們吃飯去。早飯吃得好,胃里填足草料,如果需要的話,在不得已的時候,隔一頓中飯還不要緊。但是不吃晚飯!真是寧愿長下疳!這件事如果辦錯,那是違反自然的錯誤。
“宇宙間有白晝,是為了讓大家活動、工作、各人辦各人的事;供應蠟燭——太陽明亮和快活的光——是為了讓大家把事情做得更好。到了晚上,自然把光亮收走,悄悄地對我們說:‘孩子們,你們干得不錯。工作得夠了。天黑了,該停止干活了,好好地去吃飯吧,好酒好肉,飯后閑散一會,然后去睡覺休息,到明天好更有精神、更輕松愉快,象過去一樣地去干活。’
“養(yǎng)鷹的人就是這樣。他們把鷹喂飽之后,不讓它們肚子飽飽地去飛,要叫它們在架上慢慢地去消化。那位第一個制定守齋的、好心腸的教皇就深懂其中滋味。他叫人守齋到下午三點鐘為止,過時可以隨便吃喝。在從前,很少有人吃中飯,你們一定要說那些修士呢,那些修女呢,是的,這些人除了吃,從不干別的事;他們天天過節(jié),嚴格地遵守著修院里一句成語:demissaadmensam,連院長到不到也不管,馬上便坐到飯桌上,一面狼吞虎咽,一面等院長,隨便等到幾時都不要緊,反正不用別的方式等。可是晚飯,卻是人人都吃,除開幾個昏迷不醒的人,因此晚飯才真的稱為coene,也就是共同都有份的意思。
“這些你全明白,約翰修士。走,朋友,見他媽的鬼,咱們走!我的胃餓得象狗一樣汪汪亂叫。趕快學西比爾對刻耳柏洛斯的樣子往它嘴里扔些面包平平它的怒氣吧。你喜歡飯吃得早,我喜歡飯吃得好,外加幾塊九段經(jīng)的咸耕牛。”
約翰修士說:“這個我懂。這句俏皮話是從修院的廚房里來的。所謂‘耕牛’就是牛肉,‘九段經(jīng)’就是煮得熟透的意思。
“在我那個時代,那些老神父們,依照上輩子雖非明文規(guī)定但是代代相傳的老規(guī)矩,早晨起來未進教堂之前,總是有一系列的程序要做,那就是到大便處去大便,到小便處去小便,到吐痰處去吐痰,到咳嗽處去咳嗽,到做夢處去做夢,以便在做圣事的時候,沒有任何不潔凈。程序辦完之后,他們這才虔誠地到圣堂去(他們的切口把圣堂叫作修院的廚房),虔誠地請求把牛肉立刻放在火上煮,不誤修道士——救主耶穌的弟兄們——早餐時吃。他們甚至還常常自己點火。
“早課本是有九段經(jīng)的,他們起得早,對著經(jīng)本吠叫的時候又饑又渴,因此把早課縮成了一段到三段。現(xiàn)在呢,由于上面說的那些程序,他們起得越早,牛肉放在火上煮的時候越早,煮得越早,熟得也越早,越是熟,越是嫩,吃起來不費牙,到嘴里滋味好,到胃里容易消化,教士們個個養(yǎng)得肥頭大耳。這才是創(chuàng)始人唯一主要的目的:不是吃為了活著,而是活著為了吃,他們在世界上就只有他們的生命要緊。走,巴奴日,吃飯去!”
巴奴日說道:“這一次,我聽見了,我可愛的家伙,遵守修院里會規(guī)的家伙。吃飯是我的基本工作。命運、借貸、利潤,我都可以放棄。能保本就滿足了,你把修院的廚房里這么奇怪的規(guī)矩解釋得太清楚了。走,加巴林!
約翰修士,我不能離開的朋友,走!諸位王侯,祝你們好!我做夢做得夠多了,可以去喝酒了。走!”
巴奴日話未住口,只見愛比斯德蒙高聲說道:
“人世間,能領(lǐng)會到、預見到、認識到,并預言別人的不幸,這并沒有什么稀奇,這是件平凡的事。可是,能預言、預見、認識、領(lǐng)會自己的不幸,那就太少了!伊索在他《寓言》里說道,人生在世,每人脖子里都扛著一個褡子,前面裝的是別人的過錯和惡事,所以經(jīng)常擺在自己眼前,看得清清楚楚;背后裝的是自己的過錯和惡事,所以從來看不見,也不理會,除去少數(shù)得天獨厚的人;這說得太有理了。”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