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過來,請你想象另外一個世界,一個每人都有借出又都有借入,人人都是債務人又都是債權人的世界。
“那時,宇宙間有規律的運轉將是多么和諧啊!我好象柏拉圖一樣,聽得見和諧的聲音。元素與元素之間,多么協調!自然界的工作和生產多么順利!賽勒斯②管糧;巴古斯管酒;弗羅拉管花;波摩那管果;朱諾待在晴朗的太空里,寧靜、安康、舒適。我看得都入了迷了。人與人之間,是和平、友愛、和睦、忠實、休養、宴會、歡筵、愉快、喜樂、黃金、白銀、錢幣、金鏈、指環,各種貨物川流不息。沒有爭執,沒有戰斗,沒有糾紛;沒有人再重利盤剝,偷竊貪婪,吝嗇貪小,自私自利。真正的天主啊,這不是進入了黃金時代神圣的王朝,不是進入了沒有一切惡勢力,只有仁愛、至高、至上、至尊、至貴的神仙樂土的理想里了么?所有的人都善良、友好、公正。真是幸福的世界!啊,幸福世界的人呀,三倍四倍幸福的人呀!我仿佛感覺到我已經是這個世界里的人了。我可以以仁慈真神的名義保證,如果在這個世界,這個幸福的世界里,人人都肯借出自己的一切,不再自私自利,那么,教皇在眾多的紅衣主教輔助之下,再加上他那神圣的樞機大學,不出幾年,你就會看到更多、更靈驗的圣人,更多的教史,更多的祝頌,更多的神職人員,更多的圣燭,比布列塔尼九個主教區的總和還要多,只是除開圣伊夫。
“我請你想一想,可敬的巴特蘭把吉奧莫?茹索摩奉承、恭維、捧到三層天上的時候,別的二話沒有,就說了這樣一句:
他把他的貨物借給任何來告借的人物“這句話說得多好啊!以此為例,你再想象一下我們這個小世界,idest人,人和身上各個部分,借出、借入、互相借貸,也就是說,照自然的規律行動。因為,自然在人身上的關系,就是借出借入。天地之和諧,也不比人身上的組織更偉大。這個世界創造者的目的就是把靈魂寄在人身內,作為過客,作為生命。生命就是血,血就是靈魂的所在地。因此,這個世界里唯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停地造血。在造血過程中,每一部分有每一部分自己的職責,它們的組織系統就是不停地你借我取,我借你取,彼此都是借貸者。原料,就是適合造血的一種礦質,是由自然——面包和肉——供應的。這兩種物質里面,包括各種養料,也就是哥特話叫作‘日常消耗的東西’。為了尋獲、準備和制造這些東西,手要勤勞,腳要走路,背負著整個身體;由眼睛領導一切。食欲在胃部食道里,運用脾臟輸送過來的一點苦澀的膽汁,負責把肉食吞入腹內。于是舌頭嘗味;牙齒咀嚼;胃臟吸收、消化、把食物變成糊狀的東西。腸子把好的、有營養的成分吸收進去,把渣屑由特定的導管排泄出來。然后,好的成分輸送到肝臟;由肝臟重新制造、生產血液。
“你會想到這么些機構,當它們看見這個金子一樣珍貴的液體——它們唯一的養料——時,是多么喜悅么?這種喜悅比那些煉丹者經過長期的辛苦、勤勞、工作后看見爐子里形成金屬品時的喜悅還要大得多。
“這時,每一部分都在用勁、盡力把這寶貴的物體再凈化、再提煉。腎臟由腎管把你們叫作尿的流質輸送出來,經過輸尿管往下流去。下面有個匯集的地方,叫作膀胱,每隔一定時期,膀胱就把尿排出體外。脾臟煉出的廢物和渣滓,就是你們叫作憂郁的東西。從膽囊出來的,是多余的憤怒。
此后,物體又被送到另一個精工提煉的部門,那便是心臟。心臟由于一收一縮的跳動,使物質變得更純凈,熱度更高,通過右心房完成最后手續,再由靜脈流行全身。每一部分,都吸收血液,并依照自己的需要吸取營養,腳、手、眼,全是如此;過去借出力量的,現在又都成了借入力量的了。由左心房輸出的,那就更精細了,一般人把它叫作精華,右心房由動脈把它輸送到全身去,溫暖和活動靜脈里流動的血液。肺部的肺葉,不停地搧動,輸送空氣。心臟感激它的好處,從動脈把最好的血液輸送給它。總之,這一神奇的網絡,組織得這樣周密,從而使產生了動物的智能,運用智能,便可以思想,說話,判斷,決定,考慮,推理和記憶。
“我的老天!越說越糊涂了,我自己也不知道說到哪里了!進到這個又有借出、又有借入的世界深淵里,我自己也摸不著方向了。總之,你要知道,借出是崇高的善舉,借入是英勇的美德。還不止此,這個有借貸關系的世界太美好了,供求關系太完善了,還沒有生出來的,就已經想借給他東西了。人就是用借貸關系來延長自己,繁殖和自己相象的形象,我的意思是說:制造孩子。為了這個目的,每一器官都把自己最珍貴的營養精華拿出來一部分,輸送到下面去;下面早已準備好接受這部分材料的地方,從這里通過迂回、曲折的道路,下到生殖器官,成形就位,依照男性或女性的生理,準備傳宗接代使用。一切都是用互相借貸的關系進行的;所謂婚姻義務便是由此而來的。
“對自私自利不肯借出的人,自然也給他定了一個處分,那就是各個器官的苦悶,各個官能的氣惱;對肯借出的人,給予有保證的報酬,那就是歡樂、舒適和快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