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帽山在司治北。又司東四里有五魁山。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又司南五十里有江度箐。又有伏龍坡,在司南二里,西通上馬橋,東達盧番司。又司西二里,有廖家壩。
漣江在司治東。又冷水河,在司南五十里。俱流入于都泥江。
韋番長官司州南十里。北至府城九十五里。元置韋番蠻夷長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長韋四海歸附,仍置司授之。編戶〔十〕里。
印山司西一里。又司南十里有三寶山。
大韋河司南三里,流入都泥江?!吨尽吩疲汉由贤ǔ谭?,下接臥龍番。又滾水泉,在司西三里。
方番長官司州南七里。北至府城九十里。元至元十六年,置方番河中府安撫司。明洪武五年,酋長方得用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錦屏山司北一里。其相近又有將臺、旗峰二山。
小河在司治南。又南五里有底方河,司北一里有云溪水,下流皆合于都泥江。洪番長官司州西九里。東北至府城九十里。元置洪番永盛軍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編戶〔一〕里。三疊山在司治南。峰巒綿連,曲折三疊。又司北一里,有伏蛟山。
小溪在司治南,溪流清澈,亦東入都泥江。盧番長官司州北五里。北至府城八十五里。元置盧番靖海軍安撫司,尋又析其西北境,置盧番蠻夷長官司。明洪武五年,酋長盧朝俸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象山司南一里,又南里許,曰獅山。又南里許曰太平山。《志》云:州東三里曰桐木山,又有長崖,在州南十五里。
洗馬河在司東。下流南入于都泥江。
上馬橋長官司州西北二十里。北至府城七十里。元置上橋縣,屬定遠府。明洪武五年,酋長方朝俸歸附,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屏風(fēng)山司南一里。又南二里曰卓筆山。高洞山,在司北二里。又北二里曰崖頭山。
上馬橋河司治東,北流入貴陽府界。或曰即南明河之上源也。
洞口關(guān)司東南二十五里。又小山關(guān)在司東五里,青苗關(guān)在司南四十里,長田關(guān)在司東南三十里。
臥龍番長官司州南十五里。北至府城百里?!吨尽吩疲核沃媚蠈幹葜未?。至道元年,有南寧酋長龍溪入貢,自號龍番。元豐二年,復(fù)入貢。元置臥龍番南寧州安撫司。明洪武五年,酋長龍得壽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里。筆架山司南三里,旁有月坡,皆以形似名。又有文峰山在司南十里。《志》云:司東十里有仙人洞。東南十里有白象洞,洞中有石如人如象也。繞翠江在司治南。自山澗中繞流而東,亦入都泥江。
下馬關(guān)司南十五里。又鴨水關(guān),在司西北六十五里。小龍番長官司州東南二十里。北至府城百有三里。元置小龍番靜蠻軍安撫司。明洪武五年,酋長龍昶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九龍山在司治北。有九嶺起伏蜿蜒如龍。又馬鞍山,在司南十五里。又南五里曰旗鼓山。牛眠嶺,在司南十里,其相近有文秀峰。又古松坡,在司南一里。
雙峽水在司治南,有二水導(dǎo)流會于司東。又南流而西折,入于都泥江。
大龍番長官司州東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里。元置大龍番應(yīng)天府安撫司。明洪武五年,改置是司。編戶〔一〕里。
執(zhí)笏山在司治南。其相近者曰掛榜山。又栗木山,在司西十里。《志》云:司南一里,又有桐木岡。奔龍江司東一里。又大龍河在司治后,合奔龍江,下流入于都泥江。龍堰口關(guān)司西十二里。
金石番長官司州東二十里。西北至府城百里?!吨尽吩疲核卧S二年,石番來貢,即此。元置金石番太平軍安撫司。明洪武五年,酋長石愛歸附,置是司授之。編戶□里。三臺山司南一里。又司治東有小龍山,司治西二里有天堂山。又伏龍山,在司南五十里。司東六十里,又有天生洞?;佚埥谒緰|南,流入都泥江。
墓口關(guān)司西三十五里。又梅子關(guān),在司西九十里。木星關(guān),在司西南八十里。
羅番長官司州南三十里。北至府城百十五里?!吨尽吩疲核卧S二年,羅番入貢,即此。元置羅番遏蠻軍安撫司。明洪武五年,酋長龍世映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屏風(fēng)山司治北。又司北三里有松明嶺,又龍王洞在司西五里。環(huán)帶江在司治南。又司治北有羅番河,流合環(huán)帶江。又有小水河,在司東五里,亦合流而入都泥江。
烏羅關(guān)司西北五十里。又司北十里有冗夏關(guān)。相近者曰竹柯關(guān)。盧山長官司州南七十里。北至府城百五十里。元置盧山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盧經(jīng)保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盧山司治南。極高,旁有三石峽如門,盤旋而上,頂平廣,可容千人。有泉池田土可耕食,蓋鄉(xiāng)人避兵處也。又五門山,在司東三里。司南二十里,又有茶山產(chǎn)茶。寶塔山,在司西五里,峰巒尖削如塔。又司治北有紗帽山,亦以形似名?!吨尽吩疲核颈币焕?,有臥牛岡,南十五里有翁松嶺。
腰帶河在司治南。又擺游河,在司西三十里。下流俱入于都泥江。
翁松關(guān)司西北八十里。又司西北七十里有苦練關(guān)。
木官里州南百四十里。元置木當(dāng)蠻夷長官司。明改為木官里。初屬貴州衛(wèi),尋屬宣慰司。成化中,屬程番府,尋改屬定番州。余仿此。
沿臺山在里寨西三里。寨北五里又有木栗山。又獨峰在寨東二里。
克度里州東南百里。元置雍郎、容都等處長官司。明初,改為克度里。后屬定番州。
松岐山在里寨南二里。又南四里,有高囤山。
龍井河在寨南??硕汝P(guān)《志》云:在定番州東南百八十里,接廣西龍平界,屬克度里管轄。
通州里州東南百五十五里。元置重州蠻夷長官司。明初改為通州里,后屬定番州。連云山里寨南五里,以高竦連云也。相近又有屏風(fēng)山。
繞村溝在里寨西。通州關(guān)《志》云:在定番州東南百七十里,抵新添衛(wèi)之丹平、丹行二長官司界。又有把馬等十八寨,俱屬通州里管轄。
開州府東百二十里。東西距百十里,南北距九十里。東至清平縣界八十里,西至息烽所界三十里,南至貴州前衛(wèi)界四十里,北至四川遵義府界五十里。東南到平越府治百三十里,東北到甕安縣治九十里,西到修文縣治五十里。乖西長官司在州東北六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禎三年,開置州,屬貴陽府。今因之。廣順州在府西南百十里。東至普定縣界十里,西至安順府界二十里,南至定番州界四十里,北至鎮(zhèn)夷關(guān)界五里。東南到定番州治五十五里,西南到鎮(zhèn)寧州治百八十里,西北到安順府治八十里。
本水西地。明崇禎三年,開置州,屬貴陽府。今因之。
金筑安撫司與州同城。府西南百二十里。東至定番州百里,西至安順府百三十里,北至平壩衛(wèi)九十里。
古西南夷地。唐為國羈縻州地,宋亦為羈縻蠻境《志》云:宋為南寧州地。元置金竹府,屬順元等路。明洪武四年,改置金筑長官司。十年,升為安撫司,隸貴州衛(wèi)《志》云:初金竹酋長密定歸順,置長官司授之,治斗笠寨。洪武十六年,遷治杏林峰。永樂十一年,又遷于馬嶺之陽,即壩寨也。正統(tǒng)四年,直隸貴州布政司。成化十一年,改屬程番府。隆慶二年,改屬貴陽府編戶十里,領(lǐng)長官司三。
司重岡疊阜,山廣箐深。居諸蠻叢集之中,稱為要地。
古筑廢縣《志》云:在司南百里。元置古筑縣,隸金竹府,俗名其地曰占羊。明初,縣廢。
天臺山司西南二十里,孤聳如臺。又螺擁山在司東二十里,山高五里,狀如螺擁。上有深淵,水碧如藍,四時不涸。又簸箕山,在司東六十里。馬鞍山,在司治后,又司北十里有粗石坡。麻線河司北十里,流延如線,下流入于都泥江。乾溪,在司南五里,雨集成溪,雨止溪涸。又勝水,在司西五里,地名麻大寨,人汲則涌,不汲則止。
翁桂關(guān)司東二十里。又有白崖關(guān),在司東十五里。乾溪關(guān),在司西四十里。又西五里有文馬關(guān)。又有燕溪關(guān),在司北十三里。《志》云:司東南又有羅榮寨。
天生橋司北三十里。石壁千仞,環(huán)繞如城。水流其下,人行其上,平坦如橋。
木瓜長官司安撫司東百里。元置木瓜犵狫蠻夷軍民長官司。《志》云:元初,置羅賴州,尋改木瓜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隸葛蠻安撫司,誤也。明洪武五年,酋長石蓋歸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從征官顧宸副之,屬金筑安撫司。成化中,改屬程番府。隆慶中,復(fù)改今屬。編戶〔一〕里。
天馬山司西一里,旁有蓮花洞。又獨鯉山,在司南一里。司東二里又有鳳凰山。
九曲溪司南八里。又沿井,在司北一里,清流洶涌,雖旱不涸。
蔓頭關(guān)司北十五里。
麻向長官司安撫司東百十里?!吨尽吩圃寐橄虻忍幮U夷長官司,誤也。蓋明洪武五年增置,以授歸附土酋得雍。成化中,改隸程番府,后復(fù)舊,編戶〔一〕里。
百連山司北二里。又司治后有盤龍山。
小河在司治前。打仇關(guān)司東二里。
大華長官司安撫司東百二十里。元置大小化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明洪武十年,改置是司。成化中,改屬程番府,后復(fù)故。編戶〔一〕里。
翠松山司治前。又司南十里有牛角山。司北二里有播山。清水溝司西一里,相近又有龍?zhí)痢?/p>
黑石關(guān)司北六里。
◇貴州宣慰使司與府同城。明初置,后增置府治,而宣慰司如故,領(lǐng)長官司九。
水東長官司府北三里。元置水東寨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向四歸附,置是司授之,又以隨征官胡文英副之。編戶〔一〕里。
中曹蠻夷長官司府東南三十里。元為白納縣阿聳寨地。《一統(tǒng)志》云:元中曹白納等處長官司也。明洪武五年,土酋謝石寶、劉禮賓歸附,置司授石寶而以劉禮賓副之。編戶〔一〕里。
青山長官司府東北四十里。元置青山、遠地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劉士真歸附,置司授而以士真為副。編戶〔一〕里。
佐長官司府北五十里,元置落邦、佐等處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宋文忠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
龍里長官司府東五十里。元為龍里等寨長官司?!吨尽吩疲罕君埨锟h,后改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何有善歸附,改置是司授之。編戶〔一〕里。今以龍里長官司并龍里衛(wèi)置龍里縣,屬府。
白納長官司府東南七十里。元置茶山、白納等處長官司。明洪武初,并入中曹司。永樂四年,復(fù)置是司,授歸附土酋周可敬。又以土人趙仲祖副之。編戶〔一〕里。
白納廢縣司西八里,元初嘗置縣于此,亦曰躬蛾寨。風(fēng)洞山在司西。山腹有洞,風(fēng)貫其中,有聲如雷。
底寨長官司府北百里。元置底寨等處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永昌歸附,置司授之。八年,又以從征官梅忠副之,編戶〔一〕里。
乖西蠻夷長官司府東北百五十里。元置雍真、乖西、葛蠻等處蠻夷軍民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楊文真歸附,改置是司授之,又以土人劉海為副。今編戶〔一〕里。
陰陽山司治旁,土人以云氣占晴雨,因名。
金明寨在司境。洪武二十一年,顧成統(tǒng)平越等衛(wèi)軍征乖西、扒古、谷勞、金明等寨,平之。或曰:其地與都勻府豐寧司接界。
養(yǎng)龍坑長官司府北二百二十五里。元為養(yǎng)龍坑、宿、徵等處長官司。明洪武五年,土酋蔡普化歸附,置司授之。又以土人謝文直為副,今編戶〔一〕里。
養(yǎng)龍坑在司旁。兩山夾峙,潴流其中,泓渟淵深,龍藏其下。春初牧牝馬其側(cè),多產(chǎn)龍駒?!筚F州衛(wèi)在府城內(nèi)西偏。洪武四年建,隸宣慰司,尋隸貴州都司。舊領(lǐng)程番等一十三長官司。正統(tǒng)四年,十三長官司皆改屬宣慰司。后又屬程番府,即定番州所領(lǐng)諸司也。今亦設(shè)貴州衛(wèi)。
◇貴州前衛(wèi)在府城內(nèi)西北隅。洪武二十六年建,屬貴州都司,今亦設(shè)貴州前衛(wèi)。
◇安順府東至貴陽府金筑安撫司百三十里,南至廣西泗城州界二百四十里,西至云南平夷衛(wèi)界三百二十里,北至安莊衛(wèi)九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四千二百八十里,至京師七千八百七十里。
古荒服地。漢為西南夷地,后為郡地。唐為羅甸國地。宋為羈縻蠻地《志》云:宋為普里部。元置習(xí)安州《元志》不載。屬云南普定路。明洪武十六年,改安順州,屬普定府。十八年,府廢,改屬普定衛(wèi),隸四川都司。正統(tǒng)三年,改隸貴州布政司州親領(lǐng)十四寨?!睹麆僦尽罚杭尉钢?,州移治普定衛(wèi)城內(nèi)。萬歷三十年,升為安順軍民府,領(lǐng)州三、長官司六。今曰安順府。
府右臨粵西,左控滇服。形勢雄遠,屹為襟要。
普定廢縣在府治西。《志》云:元置縣,隸普定路。明初,省入安順州。今《元志》不載。今仍置普定縣屬府。又府治舊在今治南,地名八十一寨。正統(tǒng)中,移治普定衛(wèi)西南。舊坡山州治西北。兩峰相峙,中有石關(guān),為郡治之要隘。舊《經(jīng)》云:州治馬頭山,即此山之麓也。又新坡山,在府西北三里。其嶺長廣五里,府治枕之,以為形勝。《志》云:府西南三里有紅土坡,土色如朱。西南十里有黑土坡,土色如墨。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