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寶江在州境。自遮遇甸流至州,下流合瀾滄江,亦謂之威遠江。正統(tǒng)五年,麓川叛酋思任發(fā)自鎮(zhèn)沅之者章硬寨,敗遁威遠州,知州刁蓋扼之于威遠江,敗之,即此。又南堆江亦在州境。莫家寨河在州境,汲其水澆炭火上煉之,即成鹽,居人恃以為利。
猛列村州東八十里。《滇紀》:威遠之地,東八十里至猛列村界,南八十里至車里,所轄三圈江界,西百里至猛猛達笨江界,北六十里至景東府蠻折哨界,又東至元江府及新化州界。
灣甸御夷州東至云州界,南至鎮(zhèn)康州界,西至永昌施甸長官司界,北至順寧府界。自州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程,轉(zhuǎn)達于京師。
古蠻地,名細賧。蒙古中統(tǒng)初,內(nèi)附,屬鎮(zhèn)康路。明洪武十七年,置灣甸州編戶五里,土知州景姓。《通考》:州山高水迅,每至六月,瘴癘盛行。萬歷十年,土酋景宗真叛附緬,引緬入寇。官軍敗緬,斬宗真,復收其地。州今省。高黎共山在司西北。山左右有平川,即灣甸界也。《志》云:高黎共山之麓,厥土肥,草卉貫四時不凋,瘴氣最惡。詳見名山高黎共。孟通山,在司境,產(chǎn)茶,名灣甸茶,味殊勝。黑泉《志》云:州瘴癘不可居,水不可涉。有黑泉,水溢時,飛鳥過輒墮。蠻以竿掛布浸而瀑之,以拭盤盂,人食立死。
姚關(guān)州北七十里,東北接順寧府界。萬歷十一年,緬陷木邦。灣甸酋景宗真復導緬寇姚關(guān),焚掠順寧。明年,官軍進討,緬酋復合東西諸路兵進寇姚關(guān)。參將鄧子龍大破之于攀枝花,其地在姚關(guān)南也。十三年,添設姚關(guān)守備于此。《滇程記》:自姚關(guān)西南渡喳哩江,二十程至木邦,自姚關(guān)南行八日,入孟定府境。
鎮(zhèn)康御夷州東至孟璉長官司界,南至孟定府界,西至永昌府潞江安撫司界,北至云州界。自州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zhuǎn)達于京師。
古蠻地,名石賧黑所居。蒙古中統(tǒng)初,內(nèi)附。至元十三年,立鎮(zhèn)康路軍民總管府領(lǐng)三甸,隸金齒宣撫司。明洪武十五年,改為鎮(zhèn)康府。十七年,改為州編戶四里,土知州初名刁悶光。永樂以后,遂以悶為姓。《通考》:州土田瘠狹,民性喬健。今省。
無量山在州西即蒙樂山也。《志》云:州南六十里無糧山接耿馬界,即此山矣。詳附見名山玉龍。烏木龍山,在州西南。與無量山俱產(chǎn)大藥,味甘美,山當木邦之要路。潞江州西七十里,亦曰喳哩江,與潞江安撫司接界處也。天啟二年,木邦兵據(jù)喳哩江,鎮(zhèn)康酋悶枳奔姚關(guān)。姚關(guān)守備遣官撫之,木邦乃退,即此。昔剌寨在州南境。正統(tǒng)五年,大軍討麓川,至金齒,鎮(zhèn)康酋悶孟乞降,王驥命別將冉保分兵據(jù)其城,因其兵破昔剌寨,移攻孟璉,是也。
控尾寨在州西南。萬歷三十三年,木邦酋罕思禮誘鎮(zhèn)康酋悶枳歸緬,枳不從。遂令其黨海慶襲控尾據(jù)之。又欲取猛,猛亦州境別部也。
◇孟密宣撫司東至木邦宣慰使司界,西至緬甸宣慰司界,北至蠻莫安撫司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三十三程,轉(zhuǎn)達于京師。
漢永昌西南夷地,后為群蠻所據(jù)。明初,為木邦宣慰司部落。成化十九年,始析置孟密安撫司,屬灣甸州。萬歷十三年,改為宣撫司,直隸布政司土司思氏。《通考》:木邦界有寶井。天順中,宣慰司罕使其陶猛思歪領(lǐng)之,陶猛猶言頭目也。既以女囊罕弄妻之,罕弄據(jù)有寶井,常藐其父。成化中,罕死,孫罕挖嗣。罕弄陰叛之,會鎮(zhèn)守內(nèi)臣需索寶石,聽其開采。遂略木邦地以自廣,內(nèi)臣疏其罪請征之。或?qū)б灾貙氋T時相,不惟罷兵,且可授官,比于木邦思歪,用其策。于是廷遣都御史程宗往撫,罕弄遂慢視朝使,不肯出迓。宗與期會于南甸之南牙山,悉以所略木邦地糚之。為奏設安撫司。司歪之子孫得世襲。于是盡奪木邦地,罕挖出奔,四鄰諸番不平,往往藉口弄兵。后副使林俊稍令割故地,還木邦,然竟仇殺未已。《滇略》云:孟密在騰越南千余里,其地產(chǎn)寶井金礦,估客云集。山高田少,米谷騰貴。南距緬僅十程,常苦侵暴。嘉靖三十七年,附緬。萬歷十一年,官軍敗緬,始內(nèi)屬。十三年,升為宣撫司,授其酋思忠。思忠復投緬。十六年,為緬所并,尋復羈屬于中國云。孟乃在司北,孟密別部也。嘉靖三十九年,緬酋瑞體入孟密,殘孟乃,擒其酋思混。又猛哈部,亦孟密別部也。有土目守其地。萬歷十三年,以孟哈土目思化為宣撫司同知。十六年,為緬所并。孟廣部,在司東北,亦孟密別部,近隴川界。萬歷十八年,為叛緬所陷。
寶井在司西南。《滇程記》:繇隴川十日至孟密,又二日至寶井,又十日至緬甸。是也。
蠻莫安撫司南至孟密安撫司,西至孟養(yǎng)宣慰使司。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三十一程,轉(zhuǎn)達于京師。
本孟密分地。萬歷十三年,析置安撫司土司思姓。《通考》:蠻莫在騰越西蠻哈山下,山如象鼻,行者累足。弘治中,孟養(yǎng)叛酋思祿乘木邦之亂,攻孟密,取蠻莫十七寨。后復請入十寨以贖罪,即此地也。隆慶三年,蠻莫頭目思哲叛附緬。萬歷十一年,官軍敗緬,復收其地。十三年,置安撫司,授土目思順。順復走歸緬,其子代領(lǐng)司事。十六年,緬攻孟密,陷之。猛哈酋思化等奔蠻莫,遂據(jù)其地。十九年,緬率旁部兵圍蠻莫,官兵赴援,緬始卻。二十一年,緬復據(jù)蠻莫,仍分道內(nèi)犯。一入遮放芒市,一入臘撒蠻顙,一入杉木籠,并寇隴川。明年,官軍討之,復取蠻莫,兼設蠻哈守備于此。二十四年,緬復來寇,官軍救卻之。二十九年,思化子思正襲職,侵擾隴川。明年,旁部共攻思正,正奔騰越,誅之,改立酋長,撫定其地。
等練城在司東北。萬歷二十一年,緬酋入蠻莫,破等練城。明年,撫臣陳用賓以緬賊大入等練、隴川,遣將王一麟奪等練,盧承爵出雷哈,錢中選等出蠻哈,張胤開道繇海墨出打線,合擊緬賊,復收蠻莫,是也。雷哈等地皆在司境。
練山在司北。萬歷二十年,叛緬遣兵來犯,蠻莫酋思化奔練山,參將鄧子龍?zhí)岜鵂I等練,緬兵屯遮遨。子龍發(fā)兵擊之,大戰(zhàn)于控哈。緬稍卻,屯沙洲。官兵無船,不得渡,相持彌月,緬退去。
孟木寨在司西。弘治中,孟養(yǎng)叛酋思祿過金沙江,奪據(jù)孟木、章貢、蠻莫諸村寨,即此。
鈕兀御夷長官司東至元江府界,南至車里宣慰司界,西至威遠州界,北至臨安府思陀甸長官司界。自司治北至布政司一十六程,轉(zhuǎn)達于京師。古蠻地,名也兀民皆倭泥、蒲類蠻,自昔未通中國。宣德七年,始來歸附,置鈕兀長官司。芒市御夷長官司東至鎮(zhèn)康州界,西南俱至隴川宣撫司界,北至永昌府潞江安撫司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zhuǎn)達于京師。古蠻地,舊曰怒謀,曰大柘賧、小柘賧,即唐時茫施蠻也在永昌西南四百里。《滇紀》:唐貞元十一年,南詔異牟尋破芒蠻,即此。元中統(tǒng)初,內(nèi)附。至元十三年,立茫施路軍民總管府領(lǐng)二甸,屬金齒宣撫司。明洪武十五年,置茫施府。正統(tǒng)九年,改置芒市長官司土司放氏。《通考》:萬歷初,芒市土酋放福導緬入寇,討斬之。立舍目放緯領(lǐng)司事,轄于隴把。其地原川曠遠,田土肥美,又饒銀礦,最稱殷富。青石山在司西南。峭拔千仞,奇詭萬端。又有永貢、孟契二山,皆高廣陡絕。蠻酋立寨居之,恃為險要。下有芒市河。
麓川江在司西,與隴川宣撫司接界。下流至緬地,合于大盈江。
大盈江亦曰金沙江。自干崖折而東南流,至司西南青石山下,又南流入孟養(yǎng)界,亦謂之大車江。《志》云:司有金沙江,出青石山,流入大盈江,出金。誤矣。
孟璉長官司東至車里宣慰司界,南至孟艮府界,西至木邦宣慰司界,北至威遠州界。自司治東北至布政司二十三程,轉(zhuǎn)達于京師。
古蠻地,名哈瓦。正統(tǒng)間,平麓川,始來歸附,置孟璉長官司《通考》:部內(nèi)有莫乃場礦,蠻酋世專其利,以致殷富。
廢木耒府在司東南。《元史》:至元二十九年,云南省言:新附金齒適當忙兀禿兒迷失出征軍馬之沖,資其芻糧,擬立為木耒路。于是置木耒軍民府,尋廢。
亦保寨在司境。正統(tǒng)六年,討麓川,分軍從東路會合木邦諸軍,元江府同知杜凱率車里大侯諸蠻招降孟璉長官司亦保等寨,攻破其烏木弄、戛邦等寨,余黨悉詣軍門降附,是也。
景線村在司東。道通車里,出普洱元江,可達交崗。又有路通老撾,可達交趾。《滇紀》:自景線渡江出猛烏,又越黑江走沙仁孟乃,更渡江,便可達交崗,入交趾。交崗,見臨安府阿迷州。沙仁孟乃,蓋近元江府西南。茶山長官司。古蠻地,后為孟養(yǎng)部落。永樂三年,置茶山長官司《通考》云:地在騰越州西北五百里。據(jù)高黎共山。地瘠土寒,不生五谷。土酋早姓。本屬孟養(yǎng)。永樂三年,孟養(yǎng)叛,茶山不從,自詣闕下,授長官司。其地僻遠,常為野人殺略。今奔入內(nèi)地阿幸棲住。《職方考》:茶山司屬永昌衛(wèi)。
麻里長官司。
古蠻地,亦孟養(yǎng)部落。永樂初,置麻里長官司《通考》:麻里地與茶山接壤,亦以拒孟養(yǎng)功,授長官司。土酋刁姓,副早姓。所轄皆峨昌蠻地。其地近亦為野人所奪,奔入赤石坪棲住。野人者在二長官司界外,赤發(fā)黃睛,樹皮為衣,夜宿樹上,丑惡兇悍。逢人即殺,無酋長約束。外此又有八寨長官司、瓦甸長官司、麻沙長官司、沙勒長官司,俱在騰越徼外,皆羈縻蠻族也。
附考:
敦忍乙國在緬甸西境。后漢永元六年,永昌徼外敦忍乙王莫延慕義遣使譯獻犀牛大象。九年,徼外蠻及撣國王遣重譯入貢。永初元年,徼外僬僥種夷陸類等舉眾內(nèi)附。永寧初,撣國王雍繇調(diào)復遣使詣闕朝賀。敦忍僬僥蓋皆緬甸旁國矣。尋傳國,舊《記》:在永昌徼外,生蠻屬也。唐至德初,附于南詔。《滇紀》:尋傳疇壤沃饒,人物殷湊。南通勃海,西近大秦,自古未通中國。唐上元初,南詔刊木通道,直抵其國,諭降之。又彌臣國,在緬甸西。《唐會要》:驃國,在云南西,與天竺國相近。其西別有彌臣國。《滇史》:貞元十二年,驃國王雍羌遣使同南詔入獻,詔封雍羌為彌臣國王。是彌臣即驃國之別名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