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溪巖縣南三十五里。巖下爽塏,寬平如堂宇,可容三百人。巖上有泉,四時如檐滴,相近者又有轉輪巖,上亦平曠。竹塞坑,在縣南三十里,兩山合翠,高入云漢,行者戰懼。
浦陽江縣治南一里。自深裊山東流百二十里,入紹興府諸暨縣界,既浣江上源也。詳見大川浦陽江。
左溪縣東二十五里。源出縣南三十五里之白巖嶺,與大陽嶺水合流,一名雙溪,東北注于浦陽江。又深溪在縣東二十里,出義烏縣龍祈山,流入縣界,注于浦陽江。又白麟溪,出縣東二十五里之金芙蓉山,亦曰香巖山,東流入浦陽江。又縣東一里有東溪,源出仙華山,西一里有西溪,源出巖坑山,俱南流入浦陽江。又有稿溪,在縣南十里,出縣南十五里之白石山,東流亦入浦陽江。
東湖縣西南三十五里。又西南五里曰西湖,迤南曰椒湖。宋天圣初,邑人錢侃筑塘潴水,為灌溉之利。大觀間,其孫重修之,邑人謂之三湖。
楊家埠縣東四十里。路通諸暨,有巡司,洪武六年置。萬歷中革。又縣西南二十五里有橫溪市,路出蘭溪?!吨尽吩疲嚎h東北百里有松山坑口隘,與嚴州桐廬縣接界。浦陽驛,在縣治東。宋紹定二年置,明初廢。又南橋,在縣南跨浦陽江上,宋元符中建。元至元間重修,筑堤三百余丈以障水,堤盡處又建小橋,以泄支流。今橋廣丈九尺,長三十丈有奇。
湯溪縣府西六十里。西至衢州府龍游縣五十里,南至處州府遂昌縣百二十里,北至蘭溪縣五十里。本金華、蘭溪、龍游、遂昌四縣地。前朝成化六年,郡守李嗣以其地在金、衢、處三府之交,阻山界水,居民獷悍,請置為縣。從之,筑土城,周四里有奇。今編戶八十五里。
古城縣西五里湯塘山上。《志》云:此為婺州舊治。又縣西三里有古城山。
鐵甲山縣西五里。嘉靖中,礦賊作亂,官軍討敗之于此。又九峰山,在縣南十里,峰巒秀拔,巖洞玲瓏,一名風子山。福民山,在縣東南四十里,高數百丈,峰巒聳秀,林木蓊蔚,為縣之勝概。相接者曰屏風山,以矗立如屏而名。又東南十里有香爐山,眾山環列,卓然特起,縣之望山也。
銀嶺縣南六十里,與遂昌縣接界。舊有銀嶺寨,亦要隘處也。又縣東南七十里有市聚嶺,山溪深險,商旅由此出遂昌,必群聚而后行,因名。
氵江縣北二十里。上接龍游,下通蘭溪,即浙江上流也。又有琳湖,在縣北十五里。
白沙溪縣東南三十里。源出遂昌縣山中,北流經縣境。又東北至金華縣界,入于南溪。
山口寨縣南十里。又縣東南二十里有大巖寨,縣南五十里有蘇村寨,皆正統十三年筑,以御括寇。
附見:
金華守御千戶所在府治東。明初吳元年,置金華、歸安二衛。洪武三年,改置今所?!筢橹莞畺|至金華府一百九十三里,東南至處州府三百六十里,南至福建建寧府五百里,西至江西廣信府二百四十里,東北至嚴州府二百六十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五百六十里,至南京一千四百五十里,至京師三千八百四十里。
《禹貢》揚州之域。春秋戰國時為越地。秦屬會稽郡。兩漢因之。三國吳屬東陽郡。晉、宋以后,皆仍舊。隋屬婺州。唐武德四年,平李子通,析置衢州以州西三衢山為名,治信安縣。六年,輔公┙叛,州廢。垂拱二年,復置。天寶初,曰信安郡。乾元初,復為衢州。宋因之。元曰衢州路。明初曰龍游府宋龍鳳八年,元至正二十二年也,尋改衢州府九年改,領縣五。今亦曰衢州府。
府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陽之肘腋,掣閩、粵之喉吭,通宣、歙之聲勢,東南有事,此其必爭之地也。《圖經》云:衢州川陸所會,四通五達,江浙閩廣之所輻輳,守兩浙而不守衢州,是以浙與敵也。爭兩浙而不爭衢州,是以命與敵也。雖然,攻守萬端,巧拙異用,神而明之,亦存乎其人而已矣。
西安縣附郭。秦會稽郡大末縣地。漢因之。后漢初平三年,分立新安縣,仍屬會稽郡。三國吳寶鼎初,改屬東陽郡。晉太康元年,改曰信安,仍屬東陽郡。唐為衢州治。咸通中,改今名。今編戶一百六十五里。
信安城相傳舊城在今城西。宋宣和三年,方臘作亂,始筑今城。紹興十四年,以水圮增修。嘉定三年及十一年,皆營治。元至正中,嘗營筑,后圮。前朝弘治十二年,增修完固。嘉靖三十九年,復營治。萬歷天啟間,皆經營葺。有門六,城周十里有奇。
盈川廢縣府南九十里?!吨尽吩疲糊堄挝饔行滔?,陳時留異據東陽,惡刑字,改曰盈川。唐武后如意元年,分龍丘置盈川縣,因以為名。元和七年,省入信安縣。
崢嶸山府治西北。三國吳遣征虜將軍鄭平,以千人守崢嶸鎮,即此。王象之曰:昔有柴宏者,屯兵于此,后訛為崢嶸。其東南相連者,曰龜峰山,府治枕其麓?!端问贰罚悍脚D陷衢州,州守高至臨于龜峰筑城。是也。
巖山府西十里。四面壁立,絕頂平曠,可數十畝,中有石井,冬夏不竭,相傳黃巢常屯兵于此。又西十里為屹石山,平地拔起五峰,下臨溪水。烏石山,在府西四十里,延袤十數里,巨石周匝如城,石門可入,俗呼寨門,中蓄水田,有福應院,自府境趨江右者多道此,有岳武穆題名石。
爛柯山府南二十里。一名石室。《通典》謂之石橋山,以中有石橋也?!兜罆分^之青霞第八洞天,即晉樵者王質遇仙處。又南里許曰響谷山,崖壁峭立,水環其趾,崖半有穴,風噓則鳴,因名。疊石山,在府南四十里,以層巖累疊而名?!吨尽吩疲焊掀呤謇镉芯舳股?,舊出銀礦,唐元和四年閉塞。五代時,錢氏復開,后仍閉。又有銅山,在縣西北百里。宋時山出銅錫鉛,明朝產礦,徽、處二郡民,群聚取礦于此。嘉靖中,官兵蕩平之,因設兵戍守。
塘山府東三十里。高百仞,頂有塘,深不可測,亦曰塘臺山。又東五里曰烏臣山,有東西兩山連亙。其西山尤雄秀,高可六七里?!吨尽吩疲嚎h東二十余里有翠徽山,高十余里,上有平田可數十畝,旁為仙巖,中空可坐數十人。明太祖兵下江右,凱旋過此,御書仙巖洞天四字刻于石。繡峰山,在府東五十里。一名鵝籠山,有三塢、一池,稱為奧區。其旁為九仙巖,峻峭百仞,狀如屏,攀援甚艱,相對者為師姑巖,下容數百人。又紫徽山,在府東南五十里,與鵝籠相接,一名迷茨山,峰巒際天,邈絕群嶺。
項山府北四十里。山陡峻,內有桐巖,旁列諸峰,勢如奔馬,上有項羽廟,因名。又北四十里有鳳山,上極平曠,可治田圃,芝溪出焉,南流合于衢港。又梧桐峰,在府北七十里。《志》云:與府東紫薇峰相對,號南北高峰。大金竹嶺府南百二十里,與處州府遂昌縣接界。又南至遂昌百五十里。有馬嶺口,在府東南百三十里,亦南出遂昌之道也?;規X,在府北九十五里,與嚴州府遂安縣接界。又北至壽昌縣百里?;蛟患此彀部h之猥嶺也,去縣五十里。
衢江在城西。源出仙霞嶺曰大溪,經江山縣東,又北流至城西南,而信安溪流合焉,曰雙港口。經城西,又繞出城北,東流至城東十五里雞鳴山下,而定陽溪流合焉。亦曰衢港,亦曰信安江?!短浦尽罚涸褪荒?,衢州山水害稼,深三丈,毀州郭。即此水也。又東北流,經龍游縣界,亦曰盈川溪,又東入金華府蘭溪縣界,與婺江合。胡氏曰,浙江有三源,此其一也。詳見大川浙江。
信安溪在城西南二里?!稘h志》大末縣有水,即此。一名西溪,源出開化縣東北百際嶺,經常山縣東南流,至府城西南,合于衢江。又有柘溪,在府西十五里,即西溪之支流也。一名扌縻溪,自常山縣流入界,合府境之烏溪、石空溪、馬溪、儻溪、后溪諸水,皆匯于信安江。至城北五里,溢為浮石潭。
定陽溪府東十五里。一名東溪。源出遂昌縣周公嶺,入府境東北流,至雞鳴山下,合于衢江?!吨尽吩疲簴|溪出紫薇山,沿周公源,過相思源口,循縣南二十里之九龍山下,又緣響谷、石室諸山麓而東北出。昔人于此橫溪筑堰,分派導流,迤邐而北,灌田五萬六千余畝。
彭湖府東十五里。廣數十丈,延袤五里。《志》云:府東三十五里有井湖,廣百步,長亦五里??h東四十五里又有木湖,乃龍游清皎湖之表,匯流于此。又神塘,在府東五十五里,唐開元五年,因風雷摧山,偃澗成塘,溉田二百頃。
招賢渡府西南三十里,信安溪渡口也。路達常山。又魁星閘,在小南門外,蓄水灌入城內,環繞城河。浮石潭,在縣東北五里信安溪中,有石高丈余,水大至亦不沒。潭下有帝王灘,相傳明太祖自江右旋師過此,嘗駐蹕焉。士民榮之,因以為號。柏固寨府東南四十五里。有柏固巡司,又有嚴剝寨巡司,在府西南百二十里,皆明初置。上航埠頭驛,在府西三里,舊為水驛。弘治八年,廢信安水驛,為上航埠頭水馬驛。
通和橋在城西朝京門外。萬歷三十九年,創置浮橋,長八十余丈。又東磧浮橋,在府東十里,為往來通道。又東二十里曰安仁街,陸走龍游,府東之要隘也。
龍游縣府東七十里。北至嚴州府壽昌縣百二十五里,東至金華府蘭溪縣九十里,東南至處州府遂昌縣百里。秦置大末縣,屬會稽郡。兩漢因之。晉屬東陽郡。宋、齊仍舊。隋省縣入金華。唐武德四年,復置大末縣,又置州于此。八年,州縣俱廢,入信安。貞觀八年,改置龍丘縣,屬婺州。垂拱二年,屬衢州。后唐長興二年,吳越改曰龍游。宋初因之。宣和四年,改曰盈川縣。紹興初,復曰龍游。舊無城,明朝隆慶二年創筑,萬歷元年增修,城周六里。編戶二百十五里。
姑蔑城在縣北。今府境,故姑蔑地。《國語》:勾踐之地,西至于姑蔑。又《左傳》哀十三年,越伐吳,吳王孫彌庸見姑蔑之旗,是也。杜預曰:姑蔑,今東陽大末縣,相傳溪之南即其故城。
大末城在縣治西?!稘h書》注:大,音如闥。李留之曰:自杭而上,至常山六百九十五里,逆流多驚灘,以竹索引船乃可上。大,讀如達,義有取焉。王象之曰:龍丘,故大末也。唐光化二年,淮南宣州將康儒敗兩浙將王球于龍丘,擒之,遂取婺州,即此。白石廢縣,在縣南。唐武德四年,析大末縣地置白石縣,屬州。八年,省入信安縣。又南有武安廢縣,唐證圣二年置,尋省入龍丘。
龍丘山縣東四十里。有九石特秀,亦曰九峰。以狀若芙蓉,亦名芙蓉山。中有三疊巖,其相近者有方山,產茶。又石壁山,在縣東三十里,下臨溪。靈山縣南四十里。其下為靈溪,有靈山市,路通遂昌。一名徐山,相傳以徐偃王名。其相近者有塔山,在靈溪中,孤嶼屹立,四水環流。又圣壇山,在縣南三十里,山高五里,鳥道縈紆,名十八曲,上有天生池。岑山,在縣南十五里。自金華望之,正當其面,因名婺女照臺山。俗呼筆架山。又白石山,在縣南四十五里。《志》云:唐初嘗以此山名縣。
梅嶺縣北五十里。路通壽昌縣。又三元嶺,在縣南六十五里。高三里,路出遂昌。白佛巖,在縣北三十五里,其地險峻,人跡罕至。
溪縣北五里。即衢江匯信安、定陽諸溪,流入縣界,經縣西南三十里,一名盈川溪,至縣北名溪。唐初置州,以此。又東入湯溪縣境。
靈溪在縣治東南。溪自遂昌縣北流經縣南靈山下,曰靈山港。繞城南,復折而東,又北達于溪。又筑溪,在縣東二十五里。《志》云:溪源出處州府松陽縣界大方山,入縣境七十里,合馬報溪,西北流入于溪。
五百人湖縣東北三十里。周二里,溪諸水所匯,溉田五百余頃。又有西湖,在縣治西。宋令馬天驥鑿此,以擬杭之西湖。又有清皎湖,在縣西二十五里,與西安縣接界。
湖鎮市縣東三十里。路出蘭溪,有湖鎮巡司,明初置。又豪嶺寨,在縣南五十里。又縣東南七十里有赤津嶺寨??h南又有小蓮寨、上塘寨,俱接遂昌縣界。正統中置,以備礦寇。
坡亭縣北五里。坡在水旁。唐武德四年,州蓋置于此。宋建亭于坡上,亭廢,亦曰坡巖?!吨尽吩疲恒啕憬吓f有波驛,弘治六年,徙溪北水次,尋圮于水,復徙溪南,地名泥灣,曰亭步水馬驛。大虹橋,在縣南,路出遂昌,山崖高險,阻塞難行。天順四年,令王瓚鑿石構橋,遂為通道。又通駟橋,在城東,跨靈溪上,長百丈。宋紹興中建,后嘗修葺。常山縣府西八十里。南至江山縣五十里,西至江西廣信府玉山縣七十里,北至開化縣八十里。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