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高宗正與阿桂、和珅、紀昀在圓明園”天下一家春“談天,忽聽外面哄鬧起來,忙飭太監探問。一時回說”大學士程景伊出了缺,他的家人,齊送遺本到此。守門侍衛不許他進來,才做鬧呢。“
高宗道:”朕前兒派遣醫官診視,還說不妨的。怎么就沒了呢?“
太監呈上遺本,高宗倒也愴然。隨向紀昀道:”程景伊在朝這許多年,寅畏小心,從沒過一點兒錯誤。
現在沒了,朕想撰一副聯語挽挽他,你就擬一副來。“
紀昀略一思索,隨道:”臣已擬就了,可用與否,尚祈圣裁!“
宗宗道:”這么快!念出來聽聽。“
紀昀念道:執笏無慚真宰相,蓋棺猶是老書生。
高宗道:”好,好!就這么著罷。“
隨向阿桂道:”漢人風俗,原與咱們滿洲不同,漢人最重的是師生。康熙年間,大學士王頊齡沒了,圣祖曾諭官員有系王某門生,著即持喪素服。現在程景伊沒了,這個禮也行得么?“
阿桂道:”皇上加恩程景伊,原無不可。但《札記》上師生只服得心喪,素服持喪,未免太重點子。“
高宗道:”《禮記》上沒有,那也罷了。你回閣去叫他們擬幾個溢法,候朕選用。“
阿桂應著”是,“正欲告退,忽太監呈進一本奏章。高宗接來瞧看,才閱得三五行,已經怒形于色。阿桂、和珅、紀昀嚇得面面相覷,一聲兒都不敢言語。高宗瞧罷,就向阿桂道:”你瞧瞧,也有這種混帳的人,當朕是什么主子,膽敢上本嘗試。“
阿桂接過手,見是云貴總督奏本,奏的是邊務事情,稱說”前云南按察使楊重英,自那年出防新街,為緬夷虜去后,音信杳然。現在緬人縱其隨員知縣某某兩人歸國,始悉該前按察被虜到緬,始終不肯屈服,緬王欲贅他為婿,譬說萬端,他終不應蠖居邊地,足跡未出閾門,似此殊忠奇節,實足震古爍今合無,仰懇天恩,下詔旌獎等語。“
阿桂道:”論到楊重英,果然罪無可逭。廣州楊氏是本朝漢軍世仆,重英之祖文干,父應琚累受殊恩,頻蒙曠典。
重英這么偷生怕死,非但有黍祖德,且大負圣思。該督不為他請罪,倒替他獨功,實屬糊涂之極。“
高宗道:”可見你有識見。楊重英自那年被虜了去,朕就降旨把他的家屬治罪。現在瞧他這本子,徒是明說朕賞罰顛倒了么。“
和珅湊趣道:”皇上只消下一道旨意,把他狠狠申飭一番,或就把這兩個辱國的隨員末法,那么一辦,自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