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峽府南八十里。上流受山麓八十一源,水并出峽間,兩山拱合,中辟如門,石壁含谺,溪流洶涌,其間曾不容ザ。又南五里曰良安峽,兩山峙立,如爭雄長。于水由建昌來,曲折二百里,至峽始入臨川境,為汝水。其間勢頗奇崛,亦名石門。汝水在府城東。其上源由建昌府北之于水,西北流,曲折二百余里,至府南良安峽,流入境,為汝水。又北受群川水,歷府城東南,自千金陂至郡城東,抱城而北,為北津。又繞而西,受連樊水,復西北數百里,合臨水,并流西北出,入南昌府界,合豫章水,入鄱陽湖?!跺居钣洝罚喝晁畯氖T以下,沿流三百二十四里,而入洪州界,其流合南江之處,謂之江口。陳初,王琳將樊猛等與余孝頃攻周迪于工塘,周敷自臨川故城救之,斷江口,分兵攻余孝頃別城,拔之?;蛟唬航?,即臨水合汝水之口云。臨水,在府西十里,源出崇仁縣臨川山,東北流,合遠近諸山水而入臨川界。又東合群川水,至西津,與汝水合?!跺居钣洝罚号R水,本名定水。唐天寶六載改今名。
連樊水府西五里。源出宜黃縣東北連樊山,流至郡城西,抱城而北,合于于水。《志》云:連樊水出長岡,歷府南十五里仙靈山,又北合汝水。其水比諸水獨重,昔嘗取以充漏。荀伯子《記》:連樊溪有甘渚,自連樊山流至吳家渡,注汝水,凡四十里也。又夢港水,在府南四十里,源出佛容山,或曰即府東四十里佛跡嶺也,西流注于汝水。箭港水,在府北八十里,春夏水溢,舟由此出,入章江。水淺則舟不能移,俗呼為小河?!吨尽吩疲河尚『又镣跫抑?,入三江口,過接陂,可徑抵會城,此水漲時間道也。
千金陂在府城東南。汝水受上流諸水,至郡城南,西崖多阻石麓,流緩而江廣,渟潴如湖,曰瑤湖。自瑤湖北至孔家渡,地平衍,土疏惡。唐天寶中,決嚙旁岸,支港橫溢,田疇蕩廢。上元中,守臣建華陂,以遏支流。大歷中,刺史顏真卿繼筑,名土塍陂。貞元中,刺史戴叔倫又筑,名泠泉陂。咸通中,李渤增筑,名千金陂。軍ヘ柏虔冉《記》云:陂橫截汝水,南北百二十五丈。又鑿泠泉故基,凡百七十余丈,接汝江,江水小長,則戲陂之水丈余而入于泠泉新渠,以通舟楫之利。起文昌橋北,沿流十余里,灌注原田,新舊共百頃有余。自是為利益廣,東西鄉田灌溉各數千頃,后漸廢。宋紹興中,郡民王姓者復修之。嘉熙中,太守趙師鄀又修之。淳中,太守葉夢得又修之。宋季元末,兵亂相尋,陂遂大決,支流日橫。明弘治中,嘗議修復,不果。嘉靖中,旋議旋革。二十六年后始興,方成而隨決。議者謂故道之壅沙尚高,故大川之洪流愈激也。萬歷以來,亦嘗議增修,未有成效?!吨尽吩疲何牟龢颍诔菛|汝水傍,千金陂從東南趨城下,乃抱城而東,過文昌橋,復繞城而北,又折而西也。南塘,在府西南二里,亦曰南湖,延廣數百畝。城三面環河,惟西南為山麓,浚湖于此,受東南諸源之水,霖雨不溢,旱可潴。宋天圣中,郡守朱正辭表為放生池,置斗門,以均蓄泄。至元末,居民堙塹殖利,遂為污萊,尋修復之。今又湮廢?;㈩^洲府北三十里。東接龍步灣,西望宜黃水。《志》云:汝水,舊自郡城西北合諸川水,由金玉臺出烏鴉石,折而北,過虎頭洲,至高洲港,受黨溪、樟原以西櫧山以南之水,至金雞城,受金溪東鄉西注之水,而西北略豫章入彭蠡,此經流故道也。自千金陂決壞,汝水北下孔家渡,入進賢縣界,西南下黃塘橋白水渡,入吉安府永豐縣界,而臨水則自烏鴉石流合汝水云。黃塘橋,在府城西北,即連樊水口也。文昌堰,在府城東汝水之滸。唐、宋時堰水溉田。又清塘,在城北七十里,曾氏所居,環群山而匯眾水,灌溉甚廣。
航步鎮府西南五十里。洪武四年置稅課局于此。又東館稅課局,在府南六十里,元置,明因之,并置公館于此。今稅課皆兼領于有司。
孔家渡驛府東五里。宋曰朝京驛,置于文昌橋東。元改置于孔家渡西岸,今因之。又清遠驛,在府北六十里,宋置,后廢。元初復置。明因之。《輿程記》:自驛而西北六十里,即南昌府境之武陽驛也?!稌洹罚郝c元年,改青遠驛為巡司。又府境有清泥、溫家圳二巡司。清源驛,在府東北六十里,又東北接饒州府安仁縣界?!遁洺逃洝罚呵逶大A北六十里即謝家埠,又四十里為柘林,又三十里為八字腦,又六十里即康山也。今驛廢。石頭渡府東南二十里。東岸有蝦蟆石。又吳家渡,在府北二里。俱汝水所經。
崇仁縣府西百二十里。北至南昌府豐城縣九十里,西南至樂安縣百三十里。本臨汝縣地。三國吳為新建縣地,屬臨川郡。晉、宋、齊因之。梁為巴山縣地,屬巴山郡。隋郡縣俱廢,改置崇仁縣于此,屬撫州。唐、宋因之。宋祥符間,有城,周不及一里,后廢。蓋縣治瞰溪,難施板筑也。今編戶二百二十五里。
新建廢縣縣西南九十五里。三國吳置新建縣,蓋治此。晉以后因之。梁并入巴山縣?!吨尽吩疲喊蜕匠窃诮駱钒部h境。又西寧廢縣,在縣南六十三里,晉初置縣,屬臨川郡,宋廢。梁大同二年復置,與巴山縣并屬巴山郡。陳因之,隋廢。大豐廢縣,在縣西北。梁置縣,屬巴山郡。陳因之。隋省入豐城縣。后復以其地隸新淦縣。今為縣境。
羅山縣西四十一里。舊《志》:山跨撫、洪、吉三州境,以晉道士羅文通學仙于此而名。絕頂有石仙寺,下有池,冬夏不竭,一名池山。半山有田數百畝,泉涓涓注其間。唐天寶六載,改曰崇仁山。宋吳曾以為縣之望山也。天寶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峭拔森聳,為郡界偉觀。縣東南三十五里曰招仙山,茂林修竹,幽巖曲澗,稱為仙窟。東南四十里曰沸湖山,幽勝與招仙相匹。
巴山縣南六十里。漢欒巴嘗為豫章守,山因以名。梁復因山以名縣。唐天寶六載,改曰臨川山。宋邑令孫懋又改曰相山,亦避巴諱也。臨水出于此。又芙蓉山,在縣南百里,以山形秀麗而名。西跨樂安縣界?!吨尽吩疲荷皆跇钒矕|三十里,鰲溪之源出焉。玉華山,在縣南十五里?!遁浀丶o勝》:縣南三十里有玉田,為晉蕭子云種玉處,或曰即玉華山也。又盤龍山,在縣南二十五里,地勢盤回,脈接華蓋山。
華蓋山縣南百二十里。形如華蓋,又號江南絕頂,巖洞殊勝?!吨尽吩疲荷接胁妓?,元吳澄嘗隱于此。又寶唐山,在縣西南百三十里,跨樂安縣境,寶唐水出焉。宋何異云:寶唐山高入云際,回環Β卒,中多良田。紅旗嶺,在縣東三十五里,峰上有三疊如旗。又縣北二十五里有卓旗峰,峭拔如卓旗也?!吨尽吩疲嚎h南十五里有浮石巖,其中三巖鼎立,中貫一溪,舊稱名勝。又南五里曰龜鳳巖,兩旁石勢狀如龜鳳,中通一徑,可攀而上,險絕處有石室如斗,今名廣石。
臨水在縣治南。一名巴水?!吨尽吩疲号R水出巴山,東北流三十里至嚴陀,合寶唐水,寶唐水遂兼臨水之名。寶唐水之源,一云出樂安縣境大盤山,東北流,受蛟湖等七派之水,入縣境,合臨水。一云出寶唐山也。臨水合寶唐水,東行四十里,至官洲,合西寧水,過縣治,至左港,合羅山水,至神前渡,復合支流諸水,又東至白鷺渡,入臨川縣境。何異《記》略云:寶唐水自層崖峭峽奔湍而下,過寶唐源溪,始安流迤邐而東,凡百二十余里,合支流遠近者五,曰芙蓉、曰巴源、曰杯山、曰羅山,而一山之水,支派再三,見者不數焉?;匦诳h治前,而溪益平且闊,下流至于嚴陀,會巴水,流百二十余里,則灘險復與上流等。邑治實寶唐氣脈之中齊也。
西寧水縣西五里。源出華蓋山下,流入寶唐水。又羅山水,在縣西,出羅山下,有二:一經縣治西羅陂,合寶唐水;一出縣東南五里東塔山下之龍潭,亦合寶唐水。
黃洲橋在縣治東南。宋嘉中,建浮梁,名正政橋,后易曰巨濟。淳中,改創石橋,計九墩,長數十丈。咸淳間,文天祥改名曰黃洲橋。自元至明,屢經葺治,為郡西往來之通道?!稌洹罚嚎h有周坊巡司。
金溪縣府東南百十里。東北至廣信府貴溪縣百五十里,南至建昌府百十里。本唐臨川縣之上幕鎮,以山岡出銀礦,曾置監于此。周顯德二年,南唐析臨川近鎮一鄉及余干縣白馬鄉,立金溪場,復置爐以烹銀礦。宋開寶五年,又割臨川四鄉及安仁三鄉地,升場為縣,屬撫州?!秷D經》:舊有城周二里。明初猶存土垣。嘉靖二十九年,縣令林應麒壘以堅甓,周僅一里。今編戶一百八十三里。
洛城縣西四十里。梁末,周迪起兵臨川時所筑也。又有上城、下城,在縣東南七十里,相傳亦迪所筑。珊城,在縣西南四十里?!吨尽吩疲耗咸坪笾骼铎蠒r所筑。
云林山縣東四十里。律數百仞,界撫、信、建昌三郡間,為縣之巨鎮。上有三十六峰,其最高者曰上云峰。宋建炎中,里人鄧雩、傅安于山下團結鄉社,賊犯境,輒破走之,為郡保障?!吨尽吩疲荷骄透稍疲试辉屏?,脊有三十六尖。山之東五里為白馬山,高竦如馬之昂首,亦曰玉馬峰。又東五里曰崖山,上有琵琶、三老二峰,一名大山,以形勢高大而崖壁峻絕也。與貴溪縣仙巖、龍虎諸峰,皆參差相接。
金窟山縣東五里。相傳前代采金處??h東二里又有銀山,唐時出銀礦,宋初廢。又西里許為白馬塢,蓋南唐李煜時采銀場也。皆與金窟山岡脈相接。又翠云山,在縣南四里,岡巒環合,林木蔥,一名翠云門。《志》云:縣東五里有上幕嶺,東南五里有仙山,南三里有卓筆峰,山脈自上幕而南,如帷幕旋繞,而翠云山尤為杰出。
銅斗山縣西南二十五里。崖壁高峻。曾鞏《記》:山能出風雨,弭災害,為一郡七邑之望。其西南對峙者曰芙蓉山,山旁一峰望之如城,上有池泉。又官山,在縣南三十五里,上有四峰如削,下瞰清江,望之如屏障。又南十五里有韓婆山,亦宋建炎間鄧雩、傅安聚兵保障處。張祉山,在縣東北六十里,接安仁縣界。又縣西北五十里有疏山,濱于汝涯,梁周迪起兵處。唐大中初,有何仙舟者隱此,名曰書山。南唐改名疏山。崇峰嶺縣西三十里。相接者曰百歲峰,山頂高峻,登眺甚遠,一名望仙嶺。《志》云:黃蜂泉出百歲峰,寬不盈畝,而泉脈星燦,多于蜂房,歲旱可灌千畝。又有白犴嶺,一峰聳秀,與崇峰相接。《志》云:縣南十五里有梅峰,脈接南城縣界。又柏岡,亦在縣西三十里,岡勢蜿蜒回伏,矯如游龍,百歲、崇嶺諸峰森列其前,云林、寶應諸山橫亙其左,稱為絕勝。又柘岡,在縣西六十里,岡西有巖,穹曠可坐數百人。龍角巖,在縣東北。山巔兩石對峙如龍角,中通一徑,深入石室,高明寬廣,可坐百人。
福水縣南十里。源出南城縣界,經梅峰北,至鼓樓岡,折而西,至臨川界,會石門港水。又清江水,在縣南四十里,亦出南城縣界,其水清澈,宜漚楮,故土人造紙,以清江著名。西北流,會福水,入汝水。金溪水,在縣治北,源出上幕嶺東,水色如金?!吨尽吩疲嚎h北又有齊岡水,源出金窟諸山,流經縣西五十里??h北四十五里又有苦竹水,亦西南流,會金溪諸水,南注于清江,為汝水之上流。
三港水縣東五十里。源出山,歷白蓮港,至黎盆渡,與青田港水合。又青田港,在縣東二十五里,源出云林山,經縣東北三十里,有仙巖港,自貴溪流合焉,又北入東鄉縣界。
石門驛縣西五十里。《輿程記》:在府南六十里,又六十里而至建昌郡治。《通志》云在縣東,似誤。宜黃縣府西南百二十里。東至建昌府百五十里,南至贛州府寧都縣二百五十里。漢臨汝縣地。三國吳析置宜黃縣,屬臨川郡。晉、宋以后因之。隋并入崇仁縣。唐武德五年復置宜黃縣,八年省。宋初,南唐置宜黃場。開寶三年,升為縣,屬撫州。《圖經》:祥符中,縣城周二里有奇。嘉定十七年增筑,紹定三年毀于寇??h治西南北倚山,東逼溪水,難建城垣。今無城,編戶六十八里。宜黃故城在縣治東?!吨尽吩疲嚎h本黃填鎮,水東有百花洲,宋初置城于此,今猶謂之舊縣城。
鳳凰山在縣治北隅。平地崛起,高百十仞,陡絕難攀,下有獅子石?!吨尽吩疲荷脚f名雞籠山,一名鳳臺山,今縣治,亦名鳳凰城,以山名也。又卓望山,在縣東三里。舊《志》云:山高二百丈,周圍十里許。玉華山,在縣南十五里,亦曰石麓山,三面壁立,惟南一徑可通,上有田可二頃,又有泉,昔人嘗立寨于此。其南五里為石梁,突起數十丈,橫跨兩崖,下平廣,可容數十人,謂之石覤。
黃山縣南四十里。其山四面黃茅無際,上有雷公嶺,下有龍潭,導流為九曲溪,入黃水?!吨尽吩疲狐S山縣之鎮山也。又女王城山,在縣東南二十里,諸峰連抱如城。縣東南百里曰軍山,接南豐縣界,盤回峭拔,宜水出焉。曹山,在縣北三十里,本名荷玉山,巔有羅漢峰,下有三潮泉。唐咸通中,改今名。
黃土嶺縣南九十五里,又南接寧都縣界。黃水源出于此。又云蓋嶺,在縣東北五十里,嶺高聳,常有云氣盤繞。《志》云:縣東南百二十里有箬嶺,上多箬竹,宜為箭,漳水之源出焉,東北流合于宜水。又九峰,在縣東四十余里,以群峰連絡而名。
宜黃水在縣治東北。宜、黃二水名也。宜水發源軍山,北流四十里,與漳水合,又經三十二灘磯,至縣南,繞東趨北,至丁家洲,凡百里而與黃水合。黃水,源出黃土嶺,經四十四灘磯,凡百余里,至城西,繞北趨東,至教場前,與宜水合。又東北流,與曹水合。曹水,源出崇仁縣境之雙坑,流四十里,合宜黃水,又東北入臨川縣界,至府城西南十余里之龔家渡,合臨水而注于汝水。止馬鎮縣南百里,有巡司?!吨尽吩疲嚎h又有上勝巡司,今革。
樂安縣府西南二百四十里。西南至吉安府永豐縣百二十里,北至南昌府豐城縣百六十里,西北至臨江府新淦縣百五十里。本宋崇仁縣及永豐縣地,地名詹墟。紹興十九年,議者以崇仁疆土闊遠,山嶺重復,盜賊出沒不時,乃析置樂安縣,屬撫州,以樂安鄉為名。《圖經》:宋祥符中有城,周八里有奇,后廢。明嘉靖四十一年營筑,周三里有奇。編戶二百三十二里。
巴山廢縣縣西南三十里。梁置巴山縣,并置巴山郡治焉。敬帝末,詔分江州臨川、安成、豫寧、巴山四郡置高州,以黃法氵為刺史,鎮巴山?!吨尽吩疲阂云涞卦谀辖?,負山面水,據高臨深,故曰高州。陳州廢,隋郡縣俱廢入崇仁縣。宋白曰:故巴山郡城在崇仁縣巴山之北。似未可據。興平廢縣在縣西。三國吳置縣,屬廬陵郡。晉、宋因之。梁改屬巴山郡。隋廢入永豐縣?!端沃尽罚号d平舊縣,在永豐縣南五十里?!都仓尽吩疲涸诩h東百七十里。今為縣境。又安浦廢縣,在縣西南六十里。三國吳置縣,屬臨川郡。晉以后因之。隋廢入崇仁縣。神運城,在縣南八十里,唐末筑以御寇?!吨尽吩疲簳r有羅仆射者,領兵逐寇,置城于此。今遺址尚存,一名銅壺寨。
鰲頭山在縣治前。山有兩峰,一峰特秀,山麓皆石骨,下瞰溪流,如靈鰲赴海。山半又有泉,甚甘冽。又象眠山,在縣治東,勢如象眠,縣之主山也。治西又有仕山,亦聳秀,與象眠相匹。又西一里曰青錢山,下枕龍岡,勢如疊錢,故名。金華山,在縣西北三十里,形似覆瓢?;蛞云漕愭呐鹑A而名。大盤山縣西北八十里,跨新淦、永豐二縣界。有十二峰,環列如盤。《志》以為寶唐水出此。又杯山,在縣北三十里,形如覆杯,接南昌、臨江二郡界,有杯山水流入崇仁縣界,合寶唐水?!吨尽吩疲罕街睘榻鐜X,其北麓即豐城縣界也。相近者曰豐材山,本名麻山,唐天寶六載改今名。山高秀,冠于群山。鹿角山,在縣南二十五里,群峰高聳,參差并峙,形如鹿角。
大木嶺縣南八十五里。其南麓即永豐縣界也。又寶嶺,在縣南四十五里,高數十里,延袤二里。又石橋,在縣西四十里,石巖穹窿,望之如梁,其下空洞軒豁,為縣境之勝。
鰲溪在縣治南。源出縣東三十里芙蓉山,西流三十里至縣,經鰲頭山北,因名鰲溪。又西流經永豐縣界,合于贛水。又石陂水,在縣西北七十里,源出大盤山,東北流,合寶唐水。下有大巖,春夏水泛,涯不辨,秋冬水落,石門谺然,其中軒豁,可容大廈,亦謂之大溪源水。
大溪在縣南。源出崇仁縣華蓋山,西流至烏水,流入永豐縣界。又遠溪水,在縣南八十里,源出曹溪烏麻洞,分三派,合于烏水,亦入永豐界,下流注于贛江。
龍義鎮在縣北添授鄉。有巡司,明初置。又南平巡司,在縣西二十二都,宣德十年置??h南云蓋鄉又有望仙巡司,亦明初置。嘉靖十一年,以縣北二十里大嶺洞草寇陳文一等作亂,設屯堡一所,后事寧,移望仙巡司戍守?!吨尽吩疲浩涞亟裨诖蠛汉翈X上。又橫山巡司,《志》云:在縣北二十五都,正德七年析置??嘀袷?,或云在縣西北,有苦竹水經此,西入新淦縣界。
東鄉縣府東七十里。北至饒州府余干縣百二十里,東北至饒州府安仁縣九十里,南至金溪縣九十里,西北至南昌府進賢縣百四十里。本臨川、金溪及進賢、余干、安仁諸縣之遠鄙。明正德七年,平東鄉盜。明年,析置今縣,筑城環濠,尋城以磚石。十三年,大水城壞。嘉靖二十二年增修,周不及四里。編戶百二十里。
七寶山縣東十余里。舊嘗產銀、鉛,因名。又東接積煙山,山半有龍池瀑布。山之南麓即安仁縣界也。又羅首山,在縣東北二十里,亦接安仁縣境。《邑志》云:羅首縣之鎮山也。
庾嶺縣南三里。一名長林嶺,俯臨通衢。又南數里曰金峰,亦高聳?!吨尽吩疲嚎h治在庾嶺北,大夫岡之左,三港之口。是也。吳嶺,在縣東南,相傳吳芮曾經此,上有洗馬池。又帝圣峰,在縣東北三十五里,北麓即余干縣界。又桃花峰,在縣西十里,《志》以為境內之望。
三港水在縣治東南。自金溪縣北流入縣界,其上源合白蓮、青田二港,因名。繞縣東,又東北入安仁縣境,會錦江而達余干縣之龍窟河?!吨尽吩疲嚎h境有潤溪,又有清溪,俱流入三港水。白鎮縣東四十五里。有巡司,為路出安仁之中道。舊有安東公館,今廢。又古氣巡司在縣西北十里,橫山巡司在縣東北十五里,明初俱屬臨川縣。正德中設縣后,二巡司俱革。平塘鎮,在縣西三十里,元置稅課局于此。明初,鄧愈駐兵于臨川之平塘,襲撫州,克之。后亦為平塘稅課局。正德五年廢。今為平塘鋪?!堵勔婁洝罚嚎h東南有賽陽關,路通金溪及貴溪、安仁縣。
附見:
守御撫州千戶所在府治東南。明洪武初置衛,尋改為所。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