ㄛ水縣西南八十里。源出縣西七十里之磨石山,下流合縣前河,通于漢江?;蛞詾榧创呵飼r之雍ㄛ?!蹲髠鳌范ㄋ哪?,吳敗楚師于雍ㄛ,三戰及郢,即此水也。又縣境有汊ㄛ、漳ㄛ、ㄛ,說者以為即《禹貢》之三ㄛ,皆與景陵接界云。今亦湮。溫湯水,在縣南十五里,灌溉稻田,其收數倍。西魏因以名州。流合縣河入漢江。又泗水,在縣西南百八十里,南去漢江十里,水溢而匯曰泗水,亦名泗汊湖。隆慶六年,議開泗港以殺漢水,即此。又縣南七十里有土墻湖,下流通于泗水。
五泉縣西五十里。泉有五穴,涌如鼎沸,灌田甚溥?!跺居钣洝罚何迦l源于縣西北百里之橫嶺。又滶水亦源于此云。新羅泉,在縣北七十里,舊有新羅國僧居此,因名。泉流溉田,民甚便之。《寰宇記》:縣北九十里之石人山,新羅泉發源處也。又師古泉,亦在縣北七十里,泉自山頂飛流,聲聞四五里,灌田甚多。又珍珠泉,出縣南七十里大跡山,水沸如珠,流為青水,居民筑堤潴水溉田。
曹武市縣東四十五里。曹操侵孫吳時過此。又縣北五十里有武臺,枕山臨水,相傳亦操屯兵處。辦頓市,在縣西北九十里,亦名辦頓村。相傳漢光武曾頓宿于此,又關壯繆亦嘗駐焉。一名卓刀市。
皂角鎮縣東南七十里,接景陵縣界?!跺居钣洝罚旱囟嗲鹆昙霸斫菢?。西魏因以角陵名縣?!吨尽吩疲嚎h舊有東廊驛,萬歷八年革。
潛江縣府東南八十里。西南至荊州府二百七十里,南至荊州府監利縣百五十里。漢竟陵縣地。唐大中間,置征科巡院于白γ鎮。宋初,亦曰安遠鎮。乾德二年,升為潛江縣,屬江陵府。后因之。明嘉靖十年,改今屬??h城周五里有奇,編戶二十三里。
潛江舊城縣西四十里豆子湖南。宋初,置縣于此,尋移今治?!吨尽吩疲嚎h本治道隆鄉,以水患,遷于斗堤。是也。又余潭城,在縣西七十里棠林岡,相傳關壯繆守南郡時筑。
潛水縣東一里。所謂漢出為潛也。又縣東二里有洛江河,流入沔陽州??h東三十里有蘆γ河,即漢水分流處。《志》云:漢水自石城北三十里,分流為蘆γ河,經縣東南,復入于漢,故名潛江。潛水復入漢處,曰上新口、下新口。又東南自排沙渡東流,為深江。又南流為恩江。皆弘治及嘉靖中所浚以分泄漢水者也。后或通或塞,下流入沔陽州界。太平湖縣北六十里。相近者曰鄭家湖。又縣西北百里曰青陽湖。又后子湖,在縣東三十里,其相近者曰東白湖、西白湖。又枝江湖,在縣西南十五里。其在縣西南五里者曰陸家院湖,皆漢江支水匯流處也。沱埠淵,亦在縣西南五里。又縣南三里曰馬市潭。《志》云:江水溢出為沱。今江水自郝穴口溢入東北,徑三湖、芝江湖,至縣南為馬市潭。潭北有沱埠淵,縣東有池曰南池、北池。縣北有湖曰太平,西有湖曰青陽,南有湖曰東白、西白,及陸家淵,俱沱水所注。今縣治在斗堤,周廣七百二十八里,皆重湖也。
高氏堤縣西北五里,五代時高氏所筑。起自荊門州綠麻山,至縣南沱埠淵,延亙一百三十里,以障襄、漢二水。后屢經增筑,今縣境凡有八堤,高氏堤而外,曰莫家潭,曰夜汊口,曰白γ垸,曰江汊垸,曰班家灣,曰車老垸,曰太平垸,多至六百余丈,少亦百余丈,皆沖決要口也。《水利考》:縣背重湖,民往往各自為垸,南則陶湖、牛埠,北則太平、馬猖,西則白γ、咸林,東則荷湖、黃漢等,凡百余垸,俱環堤而居。明初,修筑各垸堤塍。又有潭子湖、四港、甘心口各枝河分殺水勢。嘉靖三十九年,諸堤半決,枝河更多湮塞。夏秋漲溢,大為民害。隆慶二年,興工修筑,患始殺。其馬家垸決口,在景陵境,而害在潛江,備尤不可不預者也。里社堤,在縣南,有里社穴,西南通江陵之漕河。宋乾道七年,湖北漕臣李燾修潛江里社堤,是也。
白γ驛在縣北。明初置驛于此。萬歷九年,革。《志》云:縣境要險,有班家灣、浩子口,防御最切。其拖船埠,近沔陽州界,哨守猶易。而蚌湖、蘆γ頭,亦為巡警處。蓋其地皆接通江漢,盜賊易于出沒云。
附見:
興都留守司在府治東。嘉靖十八年置,轄顯陵,承天、沔陽三衛。承天衛在府治西北。洪武初,置安陸衛。嘉靖三年,改為顯陵衛,以護陵寢。十六年,置于城東北十里,環列十營,巡守護衛,而改顯陵衛為承天衛。
荊門州府西南九十里。東南至沔陽州二百九十里,南至荊州府一百八十里,北至襄陽府二百七十里。
春秋時楚地。漢為南郡地。后漢因之。晉仍為南郡地。隆安五年,析置長寧、武寧二郡長寧郡治長寧縣,武寧郡治樂鄉縣。宋泰始中,改長寧郡曰永寧。齊、梁因之。西魏改置基州及章山郡。隋廢屬荊州。唐武德四年,復置基州治章山縣。七年,州廢,屬荊州。貞元中,屬江陵府始置荊門縣。五代時,高氏置荊門軍治當陽縣,尋廢。宋開寶五年,復置軍治長林縣。熙寧六年,軍廢。元三年,復置。端平三年,移治當陽縣。元至元十四年,升為荊門府十五年,復治長林。天歷初,降為州。明初,以州治長林縣省入編戶六十三里,屬荊州府。嘉靖十一年,改屬承天府,領縣一。今屬安陸府。
州環列重山,縈繞大澤,西控巴峽,扼其咽喉;東連鄢、郢,為之襟帶,信荊楚之門戶,實襄、漢之藩垣。唐之中葉,而荊門始建荊門縣置于貞元二十一年。迄乾符五年,王仙芝寇亂荊南,襄鄧帥李福馳救,敗賊于荊門。明年,黃巢自江陵趣襄陽,襄陽將劉巨容等扼之于荊門,伏兵于林中,大破之。當是時,巨容無養寇之心,賊黨且殲矣。然則荊門者,誠鈴束之要地也。宋嘉熙之際,以荊門為次邊,而城垣未備。陸九淵知軍事,謂軍居江、漢之間,為四集之路,南捍江陵,北援襄陽,東護隨、郢之脅,西當光、化、夷陵之沖。荊門固,則四鄰有所恃,否則有背脅腹心之虞。由唐之湖陽湖陽,見河南南陽府唐縣以趣山,則其涉漢之處,已在荊門之脅。由鄧之鄧城以涉漢鄧城,見襄陽府,則其趣山之處,已在刑門之腹。自此之外,間道之可馳,漢津之可涉,陂陀不能以限馬,灘瀨不能以濡軌者,所在尚多。自我出奇制勝,徼敵兵之腹脅者,亦正在此。雖四山環合,易于備御,而城池缺然,將誰與守?因請于朝而城之。嘉熙中,孟珙圖復襄陽,謂必得荊門,然后可以出奇兵。蓋九淵實先發之矣。
長林廢縣今州治。漢編縣地,屬南郡。東晉隆安五年,置長寧縣,為長寧郡治。宋泰始中,以長寧郡名與文帝陵同,改為永寧郡,而縣如故。齊、梁因之。隋郡廢。開皇十八年,改長寧曰長林,屬荊州。唐因之。宋為荊門軍治。元為州治。明初省。今州城,因宋嘉熙中故址修筑。弘治末,圮于水,尋復增修。周六里有奇,有門四。
荊門城州東北六十里。本長林縣地。唐貞元二十一年,析置縣,屬江陵府。乾符五年,賊王仙芝寇荊南,山南東道帥李福馳救,至荊門,遇賊,奮擊敗之。時仙芝已陷江陵、羅城,焚掠而去。六年,黃巢自江陵焚掠而北,襄陽將劉巨容、曹全等扼之于荊門,大破之,即此。唐末廢。《志》云五代高季昌更荊門縣為軍,非也。蓋因荊門舊名耳。又云荊門故城在州東南一里東山下,誤。又長林城,在州西三十里。晉隆安中,分編縣地,置長林縣,屬武寧郡。齊、梁因之。隋開皇十一年,省入長寧。十八年,遂改長寧為長林。《元和志》:晉置長林縣,以其地有櫟林長坂云。又綏安城,在州北。晉末,桓玄置綏安郡,尋省為縣。宋初,省入長寧。
樂鄉城州北八十里。漢鄀縣地。晉隆安五年,桓玄以沮漳降蠻置武寧郡,又立樂鄉縣為治。宋以后因之。梁大寶二年,侯景攻巴陵,岳陽王與湘東王繹為難,聞之,遣軍據武寧,聲言赴援江陵,尋引去。承圣三年,王琳為廣州刺史,琳意欲為雍州,鎮武寧,為國御捍。蓋自武寧以北,即為襄陽界。時荊雍之隙方深也。未幾,引魏軍襲江陵,魏軍濟漢,襲武寧,克之。遂長驅向江陵,江陵下,置鄀州于此。隋初,郡廢。大業初,州廢,縣屬竟陵郡。唐武德四年,仍置鄀州。八年,州廢,縣屬襄州。天三年,朱溫將楊師厚擊江陵,至樂鄉,荊南牙將王建武迎降。五代周并入宜城縣。宋為樂鄉鎮,屬長林縣。今有樂鄉鎮巡司。
章山城在州東北。本長林縣地。西魏置綠麻縣,兼置上黃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基州。大業初,改縣曰章山。又西魏置豐鄉縣,并置基州及章山郡。開皇七年,郡廢。大業初,州廢,皆屬竟陵郡,后廢。唐武德四年,于長林東北百二十里置基州及章山縣。七年,州廢,以章山屬郢州。州復廢,改屬荊州。八年,省入長林。《一統志》:基州城,在內方山東北馬良口,按嘉靖十八年,以馬良望鄉益鐘祥縣,今蓋在鐘祥界內。
編縣城在州東。漢縣,屬南郡。后漢因之。晉、宋以后,仍屬南郡。蕭梁末,廢。亦謂之編都城?!抖家乜肌罚褐葜螙|東山,頂平曠,號太平頂,上有楚望亭,漢編縣所理也??终`。荊臺城,在州東六十里。梁置安居縣。隋開皇十八年,改曰昭立,屬荊州。大業初,改曰荊臺,尋廢入當陽?!吨尽吩疲褐菽狭镉型鸪牵w南北朝時僑置縣也。又有李家市城,在州東南百七十里,五代時高氏筑。那口城在州東南?!洞呵铩非f十八年傳,楚武王克權,權叛,遷權于那處。及文王即位,與巴人伐申而驚其師,巴人叛楚而伐那處,取之。杜預曰:編縣東南那口城,是也。《史記》:周公輔成王,封其弟季于冉??资显唬喝剑嘧鼾?,或作那,皆讀曰然,今那口也?!吨尽芬嘀^之權國城。
東山在州治東南一里。一名東堡山。州西三里有西山,亦名西堡山。又蒙山,在州西一里,兩山對峙,如峨嵋然。麓有蒙惠二泉,舊名泉子山,一名象山。又屏風山,在州西北四里,絕頂平衍,中有二泉。宋紹興中,州民結廬其上,為拒敵計。開禧初,郡守李直炳徙居焉。荊門山,在州南五里,其西又有虎牙山,相去五里。二山本在宜都縣,因州名傳訛也。又靈鷲山,在州北三十里,有龍洞,深五里,泉石甚勝。
內方山州東南百八十里漢江之上?!队碡暋匪苾确街劣诖髣e者也。一名章山,又名馬仰山?!吨尽吩疲厚R仰山有二,一在州北三十五里。又有雞頭山,在州北六十里,最高。諺云:雞頭、馬仰,去天一丈。雞頭相接者曰大明山,皆有泉石之勝。或以雞頭山即《括地志》所云之章山也。象河山,在州北七十里。上有城壘,勢極險峻。下有泉,是為象河。又中城山,在廢樂鄉縣西南。上亦有城,極險峻。又綠麻山,在州東南百三十里。宋末,呂文煥遣都統邊居誼筑綠麻城,城蓋在山下,俗亦名桃李山。
長坂在州西北。李巡曰:高峰山坡曰坂。后漢建安十三年,曹操入荊州,先主將南保江陵,操以江陵有軍實,恐先主據之,乃輕軍到襄陽,一日夜行三百余里,追及于當陽之長坂,先主棄妻子走,使張飛將二十騎拒后。胡氏曰:長坂,在當陽縣東南百二十里長林城北?!冻且乜肌罚洪L林城北有櫟林長坂,即曹操追先主處。蓋長坂起于當陽之北,而接長林之境矣。太子岡,以州北五十里。元文宗自潛邸歸即位,嘗駐此,因名。
漢水州東九十里。自鐘祥縣流入境,又東南流,入潛江縣界,謂之沔水。先主敗于當陽長坂,濟沔,與劉琦俱到夏口,即此處也?!端肌罚簼h水入州境,不至沖泛者,東賴王家堤,東南賴綠麻堤以障之也。其堤防要害,全在沙洋鎮一帶。此鎮控荊門、江陵、監利、潛江、沔陽五州縣之上流。漢水自綠麻口直沖沙洋,北岸舊有堤,接連青泥湖新城鎮,由沈家灣諸處至潛江界,凡二十余里,惟沙洋堤勢獨寬厚,軍民廛居其上。嘉靖二十六年,堤決,漢水直趣江陵龍灣寺而下,分為支流者九,于是下流州縣,俱被氵沒。二十八年,有司修筑失宜,未幾,復決。舊江身漸狹,南北相對止二十余丈。決口東西相對約三百余丈,反為正派,幾不可復障而東矣。隆慶初,改筑高厚,水患始少。但此堤與紅廟堤相對,慮紅廟水漲,居民每欲盜決以泄水,備不可弛也。直河州東南百二十里。又東南三十里有平塘湖河流合焉。又南流入于三湖,東合沔,一名直渠。溉田百頃,長而且直,因名。又權水,在州北。《志》云:權水出西蒙諸山,東北流經太子岡,會流為曹將軍港。唐曹全、劉巨容敗黃巢于此,因名。下流徑內方山西,又東南徑古權國城,又東入于沔。又官堰河,在州北百里,其地有臺山,河源出焉,東入漢江。
建水州北百三十里。一名湕水。梁太清末,蕭自襄陽攻江陵,會其將杜等叛襲襄陽,棄糧食鎧仗于湕水而還。明年,西魏將楊忠救,乘勝至石頭,將趣江陵,湘東王繹遣使說忠,忠遂停湕北。大寶二年,岳陽王以侯景攻巴陵,遣其將蔡大寶軍武寧以規江陵。湘東王繹遣使謂曰:君忽頓武寧,即當遣勁甲頓湕水,待時進軍也。湕水,蓋襄陽江陵之襟要矣。亦名建陽河,又名楊水,亦名大漕河。流入江陵縣界。云夢澤在州東北。舊蓋與德安府之云夢相連?!稘h志》注:編縣有云夢官。又今州西北四十里有云夢山,或以為云夢之浸舊至于此。今湮。藻湖,在州東北百十里,州東北百三十里有后港,合諸陂澤水,東流入焉。又有長湖,在州北百六十里。屯湖,在州東九十里。又州東馬良村有馬良湖,東南百里有藤湖,百七十里有喬母湖,百八十里有蒿臺湖,皆流匯于漢江。
蒙惠二泉州西二里。源出蒙山之麓,分二派,北曰蒙,南曰惠。蒙泉常寒,惠泉常溫。宋知州彭乘引為三沼,合流至竹陂河入漢江。居民分引溉田,甚賴其利?!吨尽吩疲褐輺|九十里有百頃山,有溫冷二泉,溉田百頃。又州北二十里有南泉,源出靈鷲山,溉田數百頃。鹽井,在州北九十里,產鹽,味苦。
東關州北一里。宋末,設以御敵。又西堡寨,在蒙山上。元末,鄉人筑以御寇。又有東寨,《志》云:在州南二百里,亦元末御寇處。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