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龍山州北四十里。狀若盤龍。一名走馬山。下有臘魚堰水?!吨尽吩疲褐菸鞅笔镉谢佚垖?,自盤龍山南來,或起或伏,至此岡阜高出,遇雙河口水,折而西旋,狀若回龍云。七龜山,在州西北二十里。南北兩山對峙,延亙十余里,中平坦,有七山羅列前后。又筆架山,在州西二十五里。有三峰峙立,山之陰為盧崩溝。又州西四十里有息臺山,在東館鎮(zhèn)之北,亦雄峻。
大旺山州東南五十里。自蟆頤山南趨,或起或伏,至此,峰巒屹立,回拱州城。又連鰲山,在州西南九十里,山勢連續(xù),其形如鰲。又石佛山,在州西南二十五里,下有爾家川,地膏腴,宜種植。
大江州東六里。自成都府新津縣流入彭山縣境,其華陽雙流之支江,亦流合焉,流經(jīng)蟆頤山下,山在江之東岸,江流至此,瑩若玻璃,因名玻璃江。亦曰蟆頤津。又南流入青神縣界?!吨尽吩疲褐輺|四里有玉津,即玻璃江渡口也。余詳大川岷江及川瀆異同。松江在州城東南。自蜀江分派,西南流繞州城,與醴泉江合,復(fù)入蜀江。江中有哭王灘,孟昶降宋入朝,國人哭送之于此,因名。醴泉江,在州西八里。其上流曰雙河,源出蟠龍山,分流自山東者,曰臘魚堰水,自山西者,曰柏堰水,至州西北十里而合流,名雙河口。又東南流,為醴泉江,繞州城,與松江合入蜀江。
思江州南五十里。其上流即青衣江也。自丹棱縣東南流入州界,過思鄉(xiāng),至青神縣境,下流入蜀江。詳見大川青衣水。金流江,在州西南八十里。源出丹棱縣,東南流經(jīng)州境金流鄉(xiāng),至青神縣南而入青衣江,以其峻急難渡亦名難江。又有多棱川在州西南七十里,亦自丹棱縣流入,南接青神縣界,下流入金流江。環(huán)湖在州治西。舊有沼州人為工梁塞之,宋魏了翁為守,特疏鑿之,名曰環(huán)湖。又龍?zhí)对谥菸髂鲜嗬铩T醋怨P架山瀘崩溝,東流而入醴泉江。又有白龍池,在州西南八十里。四山環(huán)繞,中為池,其水久旱不竭,久雨不溢。
蟆頤堰州東七里。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開,障蜀江水溉眉山、青神田畝七萬二千有奇。宋嘉定間,魏了翁來守是州,又畚武陽石壘堤,其利視昔尤博。
魚耶鎮(zhèn)《志》云:在州東兩河口,有巡司。又東館鎮(zhèn)在州西七十五里。眉州驛,在州東七里。水驛也。又州東南三十里有石佛水驛?!吨尽吩疲褐輺|玻璃江濱有江都館,舊名共飲亭,宋邑宰胡文靖建,為迎勞賓客之所。嘉定間,魏了翁來為州,更拓之,改曰江都館。
彭山縣州北四十里。北至成都府雙流縣九十里。秦置武陽縣,屬蜀郡。漢屬犍為郡。后漢為犍為郡治。晉、宋因之。齊仍屬犍為郡。梁改犍為縣,置江州。西魏改縣曰隆山。后周省州置隆山郡。隋開皇初,郡廢,縣屬陵州。唐初因之。貞觀元年,省入通義縣。二年復(fù)置,屬眉州。先天初,改曰彭山縣。宋、元因之。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fù)置。編戶五里有奇??h今省。
武陽城縣東十里。相傳蜀國故城也。秦惠王使張儀伐蜀,開明拒戰(zhàn)不勝,退走武陽,即此。秦因置武陽縣。漢因之。后漢建武十一年,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于黃石,晨夜兼行二千余里,徑拔武陽。是也。晉仍曰武陽縣,兼置西江陽郡治此。蕭齊因之。蕭梁改縣曰犍為,因置江州,今亦謂之江州城。周省江陽郡。隋初,省江陽縣。又《郡志》:縣西北五里有犍為城。漢昭帝時,犍為郡自道移治武陽。蕭齊時,郡還治道。因名故郡治曰犍為城。或曰,蕭梁時,犍為縣蓋治此。今縣唐貞觀初所改置。
綿水廢縣縣東南十余里。劉宋置綿水縣,屬江陽郡。蕭齊因之?!吨尽吩疲汉笾芨臑榘姿h。隋廢。
鼎鼻山縣東北二里。山形曲如鼎鼻。劉句曰:西魏改犍為縣曰隆山,以界內(nèi)有鼎鼻山,地形隆起故也?!稄V記》曰:今縣南十余里之打鼻山,乃故鼎鼻山,縣東北之鼎鼻山是其支峰耳?!兜刂尽罚捍虮巧?,山形孤起,東臨江水。俗云:昔周鼎淪于此,或見其鼻,故名鼎鼻。晉義熙中,劉裕遣朱齡石伐譙縱,縱將譙小茍塞打鼻山以御之,即此?!兑嬷萦洝罚荷缴嫌谐?,亦名鼎鼻。鼎鼻、打鼻音相近也。大江過山下有灘,朱齡石伐蜀時立寨于此?!独ǖ刂尽罚憾Ρ巧奖庇旋堉?,東接導(dǎo)江水。平蓋山,在縣治北,下臨系龍?zhí)?。潭在縣西北四里,有系龍橋。又金華山,在縣東六里。又縣東北六里有盤石山。皆近郊之勝也。
彭亡山縣東十里。《郡國志》:周末彭祖家于此而亡,因名。后漢岑彭擊公孫述,至武陽營所,問山名彭亡而惡之,改曰平無。欲徙,會日暮而止。是夜果為刺客所殺。山亦名彭女山,亦曰平模山,亦曰彭模山?;笢胤ダ顒?,至彭模,直指成都,留參軍孫盛等守輜重于此。李勢將李福等來攻,盛擊走之。既而溫平蜀,命益州刺史周撫鎮(zhèn)彭模。義熙九年,朱齡石伐譙縱,自外水至平模,去成都二百里??v遣其黨侯煒等屯平模,夾岸筑城以拒,齡石攻拔其北城,南城亦潰,遂趣成都。是也?!端?jīng)注》:江水自武陽東至彭亡聚,謂之平模水,亦曰外水。彭亡聚,蓋在山下。象耳山縣東北二十五里。山形聳秀,連峰接嶺,南至蟆頤山。下有寶硯、磨針二溪,龍池、蟹泉諸勝。又居崍山,在縣東北十二里,導(dǎo)江水在其南。天社山,在縣北?!度A陽國志》:武陽去成都百五十里,渡大江,昔人作大橋,曰漢安橋,廣一里半。每夏秋水盛斷絕,歲歲修理,百姓苦之。建安二十一年,太守李嚴(yán)乃鑿天社山,尋江通車道,省橋梁,吏民悅之。即此。
北平山縣西北三十里,上有天柱峰。《志》云:縣東北二十五里有石倉,在半山石壁間,巖竇如蜂房,相傳竇中嘗出米,謂之石倉米洞。
大江縣東北二里。又成都府之內(nèi)外江,俱自雙流縣流入焉,合流而南,亦名武陽江?!吨尽吩疲嚎h東北二里有龍爪灘在江中。又有鼓樓灘在縣南十余里,江流峻急,聲如擊鼓,因名。赤水,在縣東北二十八里,自成都府仁壽縣流入境,注于大江。漢建安末,黃龍嘗見于此。一名黃龍溪。
馨堰縣西南二十里。擁江水為六堰開、六水門,灌郡下田。相傳亦李冰故址也。后漢初,公孫述僭位,犍為不屈,述攻之。功曹朱遵拒戰(zhàn)于六水門,先埋其車輪于橋側(cè),以示死守。今縣北二十里有埋輪橋。
通濟堰縣西北四十里。有大堰一,小堰十。自成都新津口引渠南下,灌溉彭山、眉山、沿江之田,凡百二十里,計田千六百頃。唐開元中,益州刺史章仇兼瓊所開。五代時,張琳復(fù)自新津修覺山浚故址,至州西南合于松江,其利尤博。
魚鳧津縣東北二里?;蛟?,即魚涪津也?!逗鬂h志》:南安縣北有魚涪津,廣數(shù)百步,臨大江。建武十二年,吳漢破公孫述將魏黨等于魚涪津,遂圍武陽。晉惠帝永康元年,趙據(jù)益州以叛,遣兵襲殺西夷校尉陳總于南安魚涪津。舊《志》:津在嘉定州夾江縣界。沙頭津,在縣北,亦大江津濟處也。晉永和三年,桓溫自平模直指成都,李勢將昝堅與溫異道,還自沙頭津濟。比至,溫已軍于成都陌,其眾遂潰?!吨尽吩疲航蛟诳h北二十里。
武陽驛在縣治東。水驛也。隆慶二年,自眉州改今屬。或曰,驛舊置于龍爪灘,旁亦名龍爪驛。
丹棱縣州西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洪雅縣六十里,西北至邛州蒲江縣百五十里。漢南安縣地。后周置齊樂縣,屬齊通郡。隋開皇中,改曰丹棱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因之。元省。洪武十三年,復(fù)置。今城周不及三里,編戶四里。齊樂城縣東北二十里。劉句曰:蕭齊置齊樂郡。今《齊志》不載。《州志》云:齊曰南樂縣,后周改為齊樂。亦誤。縣蓋后周時置,本治此,隋唐間遷于今治。
赤崖山縣北二十里。高聳赤色,如鳥ヵ之狀,拱翼縣治。又北五里曰簸箕山,山圓而大,以形似名。又三箐山在縣東北三十里,接彭山縣界。龍鵠山,在縣北十五里,山高聳。宋李燾父子讀書于此。一名龍鶴山。
飄然山縣西五里,山幽勝。又縣東南二十二里有金釜山,下臨平羌江。
青衣水縣東南十七里。一名平羌江。源出雅州蘆山縣之盧山,經(jīng)洪雅縣北流入縣境。又東南流經(jīng)州南,歷青神縣東而入嘉定州夾江縣界。雍泔水,在縣南二十里,下流合青衣水?!吨葜尽罚盒U語藥曰雍,漿曰泔,是水可以愈疾而甘美如漿也。又夷郎川,在縣東二十里,土地平曠,宜耕稼。本名夷朗,訛為夷郎。
柵頭鎮(zhèn)縣南四十里。鎮(zhèn)有九龍洞,其中幽勝,上有峰巒。《志》云:鎮(zhèn)當(dāng)嘉、眉、雅往來之沖,人物阜繁,商旅輳集,甲于西南。
青神縣州南八十里。西南至嘉定州夾江縣六十里,東至成都府井研縣百里。漢南安縣地。西魏置青衣縣,蓋取蠶叢氏青衣以勸農(nóng)桑為名。后周為青神縣,并置青神郡。隋初罷郡,以縣屬嘉州。唐屬眉州。宋、元因之。明洪武九年省,十三年復(fù)置。城周五里有奇,編戶四里??h今省。
青衣城在縣東南。劉句曰:青神縣臨青衣江,魏因以青衣名縣。本治思水口,唐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吨葜尽罚毫呵嘀莩窃诮窨h南五里,后周改為青神郡。誤。
熊耳山縣治西?!妒裰尽罚和垡园睘榍伴T,熊耳、靈關(guān)為后戶?!端?jīng)注》:江水又東南徑南安縣西,有熊耳峽,連山競險,接嶺爭高。河平中,山崩地震,江水逆流,懸既有灘,名壘坻。亦曰鹽既,李冰所平也?!度A陽國志》:青衣有沫水,觸山脅為溷崖,水脈漂疾,破害舟船,歷代患之。李冰發(fā)卒鑿平溷崖,通正水道?!稘h書?溝洫志》:李冰鑿離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