鷲峽在仇池山北,亦謂之塞峽。晉太和六年,苻堅遣苻雅等伐仇池,至鷲峽,與楊纂戰于峽中,纂兵大敗。又義熙六年,仇池楊盛叛姚秦,侵擾祁山。秦王興遣將軍姚恢出鷲峽,秦州刺史姚嵩出羊頭峽,右衛將軍胡翼度出城以擊盛。又后魏太和二十一年,氐帥楊靈珍以武興降齊。魏將李崇討之。靈珍遣其從弟建屯龍門,自帥兵屯鷲峽以拒崇。崇遣別將繇他路襲破龍門,自攻鷲峽,靈珍敗走,遂進克武興?;蛟旗`珍在武興,則鷲峽當是武興之鷲峽。胡氏曰:《水經注》仇池東北有龍門戍,而鷲峽在龍門之西南、仇池之北,意靈珍已得仇池也。羊頭峽,或云在仇池東。城,今隴州。武興,見漢中略陽縣。
龍峽在縣南十里。峽南半山有洞,曰雷洞。宋紹興初,金人南侵,郭執中集鄉豪守此以拒之。魚竅峽,在縣西二十里。又縣東北有觀音洞。兩山壁立,洞在山半,至為高險。
西漢水在縣東南百余里。自西和縣西南流,經縣西南,接階州界,復東南流,經縣南入略陽縣界?!逗鬂h書?虞詡傳》:詡為武都太守,按行川谷,自沮至下辨數十里中,皆燒石剪木,開漕船道,于是水運通利。沮,今漢中略陽縣也?!独m漢志》:下辨東三十余里有峽,中當水泉生大石,障塞流水,至春夏輒溢。詡使人燒石以水溉之,石皆裂,因鐫去石,遂無泛溢之害。濁水在縣西南,即白水也。自西和縣西南流,歷縣界,接階州北境,復折而東南流,經縣西南,又東入略陽縣境?!端涀ⅰ罚簼崴浳浣殖悄稀=袢コ巧踹h。
東河在縣治東。源出秦州南入龍峽,又東南至略陽縣境,入嘉陵江。即唐元和中、山南節度使嚴礪通運道、餉成州戍卒處也。又有南河,一名下辨水,出縣西南青渠堡,會東河入于龍峽。
六漢水在縣西北六十里。源出西和縣境,流經縣之六漢堡,又西入西漢水。建安川,在縣西百里,自階州流入境,又東合于西漢水。故建安城以此名。又洛谷川,亦出縣西山谷中,經駱谷城下,下流亦入于西漢水。
泥陽川在縣東五十里。祝穆云:水自天水谷發源,東南流,至泥陽鎮與栗亭水合,東南入徽州界,注嘉陵江?!端逯尽罚汉笪褐媚嚓柨h,西魏廢入同谷。即此處也。朱梁貞明初,蜀將王宗翰與李茂貞將郭守謙戰于泥陽,蜀兵敗退,保鹿臺山。萬丈潭,在縣東南七里。相傳魯有黑龍自潭飛出。一名鳳凰潭。縣西二十里有黃龍潭,西十里有白龍潭。裴公湖,在縣治西南,唐刺史裴守真所創。舊為一郡之勝,有堤曰云錦堤。黃渚關在縣北百里,有巡司戍守。《志》云:縣東北二百二十里有白環堡,近隴州之白環谷,因名。又堡南十里,有止店堡。
赤亭在縣西北?!独m漢志》下辨有赤亭。后漢元初二年,虞詡為武都守,羌眾攻圍赤亭,詡擊退之。宋元嘉十八年,遣裴方明伐仇池,破斬楊難當將苻弘祖于濁水。難當弟和退走,方明追至赤亭,又破之。
蘭皋戍在縣南。蕭子顯曰:武興西北有蘭皋戍,去仇池二百里。宋元嘉十九年,遣裴方明等伐仇池,楊難當遣其將苻弘祖守蘭皋,是也?!对S九域志》階州將利縣有蘭皋鎮。
濁水戍在縣境,亦曰濁水城?!段宕尽罚撼窃谏系摽h東南、武階城西北。宋元嘉十九年,裴方明伐仇池,與楊難當將苻弘祖戰于濁水,破斬之。二十年,北秦州刺史胡崇之守仇池,與魏人戰于濁水,為魏所擒。又是年,宋將姜道盛與仇池楊文德攻魏濁水戍,道盛敗死。
龍門戍《水經注》云:在仇池東北。后魏李崇討叛氐楊靈珍。靈珍于龍門北數十里中伐樹塞路,以拒魏兵。崇命別將慕容炬從他路襲破之。今縣東有龍門鎮,或曰即故龍門戍,苻秦所置。又有西安鎮,在縣西,宋置。
附見:
鞏昌衛在府城內。洪武三年建,轄左右中前后五千戶所。又安邊守御千戶所,在成縣城內,嘉靖初建。
秦州府東三百里。東至鳳翔府隴州三百五十里,東南至漢中府鳳縣三百二十里,南至成縣二百六十五里,東北至平涼府三百四十五里。
古西戎地。秦始封于此周孝王封秦非子為附庸。今秦亭、秦谷是其處,及并天下,置為隴西郡。漢析置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治平襄,王莽末,隗囂據其地,建武中討平之。永平十七年,更為漢陽郡治冀。三國魏增置秦州治上わ。晉因之,又改漢陽為天水郡亦治上わ,其后為氐羌所據。后魏仍為天水郡,亦置秦州仍治上わ。隋初,郡廢。煬帝又改州為天水郡。隋末,薛舉據其地。唐復曰秦州。天寶初,曰天水郡。乾元初,復故初治上わ,后移成紀。大歷初,沒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復。咸通四年,置天雄節度治此。景福初,為李茂貞所據。五代初,沒于蜀,亦置天雄軍。后唐平蜀,改為雄武節度。漢初,又為后蜀所取。周顯德二年,收復。宋仍曰秦州亦曰天水郡雄武軍節度。金因之又改軍曰鎮遠軍。元仍為秦州,尋以州治成紀縣省入。明亦曰秦州編戶四十九里,領縣三。今仍曰秦州。
州當關、隴之會,介雍、涼之間,屹為重鎮。秦人始基于此,奄有豐岐。東漢初,隗囂據之,妄欲希蹤西伯也。其后,武侯及姜維皆規此以連結羌胡,震動關輔。蜀漢延熙十八年,姜維破魏雍州刺史王經于洮西,進圍狄道。魏征西將軍陳泰曰:維若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略陽積谷之實略陽,見秦安縣,招納羌胡,東爭關隴,此我所惡也。而乃以乘勝之威挫堅城之下,是我破敵之時矣。蓋關中要會,常在秦州。爭秦州,則自隴以東皆震矣。晉元康以后,關中多事,秦州每為棋劫之勢。唐初,薛舉據秦州,與唐爭關中。舉不速亡,則三輔未必能一日無事也。大歷以后,秦州沒于吐蕃,雍岐之境,烽火相接矣。李茂貞兼有秦州,關中諸鎮,岐為最強。其后蜀人得此,數爭岐隴。周世宗克秦州,而孟蜀之亡兆已見于此矣。宋人南渡以后,以梁、益為東南上游,拮據蜀口,嘗在秦隴間。宋卒棄秦州,五路遂不可復紹興十年,吳復秦州,和議成,割以畀敵。三十一年,吳收復秦州,旋棄之,以堅和議。虞允文曰:關中天下之上游,隴右關中之上游,而秦州其關隴之喉舌歟。
成紀廢縣今州治。《帝王世紀》:伏犧生于成紀。漢置縣,屬天水郡。后漢屬漢陽郡。魏晉仍屬天水郡。后魏因之,尋廢。后周復置縣,屬秦州。隋唐仍舊?!短浦尽罚呵刂荼局紊悉?,開元二十二年,地震,移州治于成紀縣之顯親川。天寶初,復還舊治。大中初,又移于成紀。宋因之。南宋以后,始移天水軍治天水縣。金仍置秦州于成紀。元末,縣省。又韓公城,即秦州東西關也。宋慶歷二年,守臣韓琦以州東西居民軍營,皆附城旁,因請筑外城,凡十一里,與內城聯合為一。秦民德之,稱為韓公城。今城周四里有奇,門四。上わ城在州西六十里。古わ戎邑。秦武公十年伐わ戎,置縣。即此。漢曰上わ縣,屬隴西郡。わ,音圭。后漢建武八年,隗囂別將保上わ。帝自將征囂,幸上わ,既而東還,使耿、蓋延圍上わ。囂平,改屬漢陽郡。三國魏為秦州治。蜀漢建興九年,武侯出祁山,魏司馬懿御之,留兵守上わ,余眾悉出,西救祁山。武侯自逆懿于上わ,敗上わ守將郭淮等,與懿遇于上わ東。懿斂兵依險,兵不得交,武侯引還,懿等尋漢軍后至鹵城。鹵城,即西城之訛也。又魏正元二年,陳泰屯于上わ,以備姜維。晉亦為秦州治。永嘉末,南陽王保保上わ。大寧初,保故將陳安,亦據此以拒劉曜,為曜所敗。咸和三年,曜敗于石勒,曜子熙及胤棄長安,走上わ,尋為石虎所敗。義熙十二年,赫連勃勃攻姚秦上わ,拔之,毀其城。明年,上わ為西秦所取。宋永初元年,夏人復取之。元嘉四年,夏主昌為魏所攻,自統萬奔上わ。七年,夏主定敗于平涼,亦走保上わ。八年,上わ為仇池楊難當所取。十三年,入于后魏,亦為秦州治。太平真君七年,金城邊固等據上わ東城,攻略西城,秦益二州刺史封敕文擊平之。時上わ有東西二城也。《地形志》亦作上封縣,避魏主嫌名耳。隋復曰上わ,仍為秦州治。唐因之。后沒于吐蕃。大中三年收復,縣仍屬秦州。朱梁貞明六年,蜀將王宗儔等伐岐還,分屯上わ是也。宋省入成紀。天水城州西南七十里。漢上わ縣地。唐初析置天水縣,旋廢。宋復置,屬秦州。紹興初,州沒于金,分置南北二天水縣,南天水縣隸成州,北天水縣亦羈附焉。嘉定初,并為天水軍。九年,移于天水縣舊治?!吨尽吩疲禾焖悄先コ煽h二百二十里。是也。元廢。
顯親城在州東南十里,本成紀縣地。后漢建武中,分置顯親侯國,以封竇融弟友,屬漢陽郡。建安十九年,韓遂屯于此。曹操將夏侯淵襲攻遂,遂敗走。晉為顯新縣,屬天水郡。太元十七年,休官權千成據顯親,自稱秦州牧,降于乞伏乾歸。休官,蓋雜夷部落也。后魏仍為顯新縣,亦屬天水郡。孝昌二年,天水民呂伯度叛,其黨莫折念生據顯親川以拒之,既而降魏。后周縣廢。劉句曰:成紀縣舊治小坑川,開元中移治敬親川,即顯親川也。王氏曰:成紀城,在今縣北三十里。今縣即顯親故城云。西縣城州西南百二十里。秦縣。漢初,周勃、樊噲擊破西丞,是也。漢亦曰西縣,屬隴西郡。后漢建武八年,來歙攻隗囂,入略陽,囂引軍攻之。既而敗奔西城,詔馮異、彭岑等圍之。彭擁谷水灌西城,城未沒丈余,囂將王元將蜀兵赴救,乘高卒至,力戰入城,迎囂歸冀是也。永平以后,縣屬漢陽郡。晉改為始昌縣,屬天水郡。后魏時,改置楊廉縣。后周廢。戎丘城,在西城西。《水經注》:戎丘城在西城西北。戎溪水徑其南。建武八年,吳漢圍西城。隗囂將王捷別在戎丘,登城呼漢軍亟退,因自刎以明死守處也。蜀漢建興六年,武侯使馬謖與張戰于街亭,親引大軍屯于戎丘。即此。望垣城在州西南。漢縣,屬天水郡。后漢屬漢陽郡。中平二年,張溫使董卓討先零羌。羌人圍卓于望垣北,卓走還扶風。即此。陳壽曰:其地有望垣峽,晉廢。罕城,在州南漢縣,屬天水郡。,音羌肩反。罕,本金城南二種羌也。師古曰:漢破罕之羌,處其人于此,因以名縣。后漢省。
れ冢山州西南九十里,此西漢水所出之れ冢也。其旁有神馬山,馬池水出焉?!堕_山圖》:隴西神馬山有淵池,龍馬所生,一名龍淵水。昔人嘗于此得馬頭骨,長三尺,其旁地因名馬頭。晉義熙十二年,西秦乞伏熾磐遣將鎮馬頭,以逼秦之上わ。即此。
麥積山州東南九十里。狀如麥積,為秦地林泉之冠。中又有豆積山,一名麥積崖。北魏正光末,隴右叛亂,東侵岍岐。李苗請固守隴東,命偏將出麥積崖以襲其后。又西魏大統六年,乙弗后自殺于秦州,鑿麥積崖而葬之,號曰寂陵。山之北有雕窠谷。相傳隗囂曾據此,有避暑宮。
黑谷山在縣西南百里。山盤紆數百里,接西和、成縣之間。保秦隴者,以黑谷為要隘。今亦見西和及成縣。吳寨山,在縣東八十五里。相傳紹興末,吳復秦隴,嘗置寨于此,山因以名。
孤山在州西北。魏正始三年,秦州賊呂茍兒屯孤山,圍逼秦州。元麗擊破之。別將李韶復掩擊孤山,覆其巢穴,茍兒遂降。胡氏曰:時秦州治上わ,山蓋在上わ界。
大寒嶺在州西。晉太元二十年,西秦將乞伏益州擊苻秦故將姜乳于上わ,乳敗之于大寒嶺。胡氏曰:嶺在上わ縣西。竹嶺,在州西南二百里?!端涀ⅰ罚褐駧X水出南山竹嶺,東北入籍水。晉元興三年,西秦乞伏乾歸與仇池楊盛戰于竹嶺,為盛所敗。義熙十二年,楊盛逼后秦。秦州上わ守將姚嵩拒卻之,追盛,戰于竹嶺,敗死。竹嶺之南蓋近仇池。胡氏曰:上わ西南有南山竹嶺。射虎谷在州西。東漢建寧二年,段討叛羌于凡亭山,羌眾潰奔。既而復聚于射虎谷,分兵守谷上下門。于西縣結木為柵遮之,分兵夾東西山奮擊,大破之。凡亭山,杜佑曰:瓦亭山之訛也。射虎谷,蓋在西縣之東北。
木門谷在州西南九十里。蜀漢建興九年,武侯圍祁山,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追之。進至木門,蜀人乘高布伏,中飛矢而卒?!端涀ⅰ罚耗鹃T谷水出南山,北流入籍水,以注于渭。胡氏曰:谷在天水縣南十里。
金沙谷在州東南。朱梁貞明元年,蜀將王宗綰敗李茂貞秦州兵于金沙谷,乘勝趣秦州,至上染坊,秦州迎降。上染坊,舊《志》云:在州南三十二里。
赤谷在州西南七里,有赤谷川。宋嘉定十一年,利州統制王逸復大散關及皂郊堡,進攻秦州,至赤谷口。沔州都統劉昌祖遽命退師,遂潰還。
胡奴阜在上わ故城西。晉大元十一年,苻登攻姚秦將姚碩德于上わ。萇馳救,登與戰于胡奴阜,大敗萇兵處也。鐵堂峽,在天水廢縣東五里。漢姜維世居此。峽有鐵堂莊,四山環抱。渭水在州北二十五里。自秦安縣東流入境,循隴山之麓,折而東南,入鳳翔府隴州境。今州東五十里有渭水渡。又秦水,在州東六十里。源出小隴山,西入于渭。
西漢水出れ冢山西南,流入西和縣境。其下流合于寧羌州之嘉陵江。今附詳大川漢水。馬池水,在州西南れ冢山下。南流合于西漢水,即所謂龍淵水也。
西谷水在廢西縣城北。《水經注》:水出西谷,眾川瀉流,合成一川。東南流,徑故西城北,又東南流注西漢水。馮異攻西縣,引此水以灌城?;蛑^之白水,下流入西和縣境。亦曰濁水。漢初,樊噲別擊西丞于白水北,是也。又謂之楊廉川,隗囂將楊廣守西城,因以名水。廣,訛為廉也。籍水在州南。《志》云:源出州西南九十里刑馬山,東流入于渭。《水經注》:籍水出當亭西山,東歷當亭川,又東經上わ縣南,下流入于渭。是也。杜佑曰:籍水,一名洋水,又名嶧水。段谷水在州西南?!端涀ⅰ罚荷悉锬嫌卸蜗?。水出西南馬門溪,東北流,合籍水。杜佑曰:上わ有段谷泉。蜀漢延熙十九年,姜維與鄧艾爭武城山,不克。夜渡渭東行,緣山趣上わ,鄧艾與戰于段谷,姜維大敗處也。
長離水在州東。《水經注》:瓦亭水南經成紀縣東,歷長離川,謂之長離水。漢末,燒當羌據之。夏侯淵擊長離諸羌,韓遂來救,淵擊破之。即此。三陽川,在州北二十里,東流入渭。宋三陽寨以此名。
天水湖在州南七里?!肚刂萦洝罚嚎で坝泻?,冬夏無增減,故有天水之名。馬跑泉,在州西南四十里。相傳唐初尉遲敬德與番將金牙戰于此,士卒罷渴,敬德馬忽馳,泉遂涌出,因名。明初,徐達定關隴,引兵向秦州,至馬跑泉,其守將棄城遁去。
石榴關州南九十里。又南十里有現子關,當隴川吳山之大路。白水關,在州西南?!豆珜O述傳》:白水關,在漢陽西縣。蓋州境亦有白水關。
定西寨在州西北,宋置,領寧西、牛鞍等堡。三陽寨,在州北四十里。亦宋置。領渭濱、武安、蝸牛諸堡,皆與西夏拒守處也。
安遠寨在州西。宋嘉定十三年,四川帥安丙遣將會夏人攻鞏州,不克。夏人自安遠退師,宋將程信邀之共攻秦州,不從。信亦自伏羌引還?!端沃尽罚褐菥秤邪碴枴⒈0仓T寨。皂郊堡州西南三十里,宋置,有皂祁搏馬務。嘉定十年,金人犯皂郊堡,破天水軍。明年,又焚大散關,破皂郊堡。既而利州統制帥官軍復之。未幾,金人合長安鳳翔之眾,復攻皂郊堡,遂趣西和州。宋守將棄城遁,金人復犯大散關。蓋隴右之要區也。劉溝堡,在州北。宋置。熙寧二年,夏人寇秦州,陷劉溝堡。即此。
劉家圈在州東北。宋紹興十一年,吳拔秦州。金將胡盞屯劉家圈,據險自固,前臨峻嶺,后控臘家城。進次劉家灣,遣姚仲、王彥銜枚渡河,涉峻嶺截坡上。既至,萬炬齊發,敵駭愕出戰,大敗,退保臘家城。攻圍垂破,朝庭主和議,乃班師還。
樗泉營在州西北。后漢永初五年,漢陽人杜琦等據上わ以叛。琦死,其黨杜季貢等將其眾據樗泉營,既而敗降于滇零羌,是也。柔兇塢,在州西南。晉永嘉末,涼州刺史張軌遣其子等將兵詣長安,尊輔秦王業。秦州刺史裴苞據險拒之,為所敗,奔柔兇塢。
諸葛壘州東二里。俗謂之下募城。旁有司馬懿壘,俗謂之上募城。漢建興中,武侯攻天水,司馬懿拒之。此其對壘處也。地綱,在州西南故天水及長道二縣境。宋紹興中,吳以地勢平衍,敵騎入犯縱橫無礙,乃建地綱于平田間,縱橫鑿為渠。每渠闊八尺,深丈余,連綿不斷如網。后金人來犯,騎兵始不得肆。
新店在州西。宋建炎二年,金將婁宿陷秦州、犯熙河,經略使劉維輔逆敗之于新店。即此。高橋,在縣南一百二十里接成縣境,今有巡司戍守。
秦安縣州西北九十里。東北至平涼府靜寧州百八十里。漢隴縣地,屬天水郡。晉為新陽縣地。后魏為略陽縣地。隋為隴城縣地。唐因之。宋為納甲城。金正隆中,置秦安縣,屬秦州。元因之。今縣城周三里有奇,編戶十里。
隴城廢縣在縣東九十里。漢隴縣,屬天水郡。后漢屬漢陽郡,為涼州刺史治。晉縣廢。大寧初,南陽王保故將陳安保隴城,劉曜攻拔之。即此。后魏置隴城縣,為略陽郡治。后周以阿陽縣并入,又改縣曰略陽。隋開皇二年,郡廢,改縣曰阿陽。六年,復為隴城縣,屬秦州。唐武德二年,改屬交州。八年,州廢,仍屬秦州。宋因之。元至元七年,省。顏師古曰:漢隴縣即唐之隴城縣。宋白曰:隴城,漢之冀縣,魏黃初中,改曰隴城。謬矣。今有隴城巡司置于此。略陽城在縣東北六十里。漢曰略陽道,屬天水郡。其地當隴口之要。后漢建武八年,隗囂據隴右。漢來歙從番須回中徑襲略陽,斬其守將。囂驚曰:何其神也。帝聞得略陽,甚喜,曰:略陽,囂所依阻,心腹已壞,則制其肢體易矣。囂盡銳爭之,斬山筑堤,激水灌城,不能下。漢軍救略陽,囂走西城。永平中,縣屬漢陽郡。晉屬略陽郡。晉亂,縣廢。后魏置隴城縣,略陽并入焉。永安三年,爾朱天光擊平略陽賊帥王慶云于水洛城,頓兵略陽。永熙三年,宇文泰擊破侯莫陳悅于水洛,悅退保略陽。泰遣輕騎趣略陽,悅復退保上わ。即略陽故城也。或曰,時仍置略陽郡于故城中。章懷太子賢曰:略陽城,在隴城西北。是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