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府西北三百五十里。西北至平涼府涇州百五十里,西南至鳳翔府百六十里,北至慶陽府寧州百四十三里。
古西戎地。后公劉居此,為豳國。秦屬內史。漢為右扶風、安定、北地三郡地。后漢因之。興平元年,分安定、扶風置新平郡治漆縣。魏、晉因之。后魏亦曰新平郡。西魏置南豳州今慶陽府寧州為北豳州,尋曰豳州北豳州廢,故止曰豳州。后周及隋因之。煬帝初,州廢,改屬北地郡。義寧二年,復置新平郡。唐復曰豳州。開元十三年,改豳曰以豳與幽相類也。天寶初,曰新平郡。乾元初,復為州。中和中,為靜難軍治。宋仍曰州亦曰新平郡靜難軍。金、元因之。明初,改屬西安府,以州治新平縣省入編戶十七里,領縣三。今仍曰州。
州涇水北繞,巖南峙,依山為城,地勢雄壯《志》云:州城東西皆有河,北注于涇。而城西南為紫微山,險固可恃。唐太宗初立,突厥自涇州入寇,南至便橋,既盟而退。太宗曰:若命諸軍伏于豳州以邀其前,而大軍躡其后,覆之如反掌耳。天寶后,以寧為重鎮,常屯重兵于此,以遏虜沖。蓋厚涇原之形援,固畿輔之藩衛,州實南北衿要也。
新平廢縣在州治西。漢漆縣也,屬右扶風。后漢建武六年,遣耿等繇隴道伐蜀,為隗囂將王元所敗。諸將下隴,帝令耿軍漆。八年,帝征隗囂軍至漆,馬援聚米為山谷處也。建安中,置新平郡治此。晉以后因之。太元九年,姚萇攻秦新平,久之乃克,悉亢其民。既而苻登取之,置兗州于此。尋復降于姚萇。后魏改置白土縣,亦為新平郡治。西魏為豳州治。隋開皇四年,改為新平縣。唐、宋因之。明初廢。今州城周五里,有門四。
白土廢縣在州西南。宋白曰:姚萇之亂,新平屠廢,后魏于縣西南置白土縣。隋開皇中,移入州治云。豳州舊城,在州城南。又州東北有豳亭,州東五十里有豳谷。《一統志》:州有古公城。今為古公鄉。
山在州治南,城垣所依也。又紫微山,在城西南隅,連跨外郭。上有宋金時屯兵寨。或謂之巖。一名安定巖。或曰,山麓有五龍阪。唐初,世民御突厥于豳州。突厥奄至城西,陳于五龍阪,世民卻之,是也。壽山,在州城南。四面律,其頂平曠,有茂林修竹之勝。白土原在州東北。后魏因以名縣。其北又有東陽原。
涇水在州西北二十里。有高渠渡。其上流自長武縣會水流入境。又東南流,經州東五里,有北渡。又東南流,經淳化縣西南而南入永壽縣界。《志》云:州東三十里有大峪河、南河,西十里有水簾河、洪龍河,皆引水灌田,流注于涇。
白土川在州西南九里。東北流,經白土原及東陽原之西,又東北注于涇水。或謂之漆水。又狼乳溝,在州南二里。相傳后稷棄于此,有狼乳之,因名。
清溪在州西南三十五里。接鳳翔府麟游縣界,下流合麟游水。又東南流,入于渭水。溪流甚徹,故名。今堙。宋紹興中,金人自鳳翔轉犯州。宋將田晟帥兵拒之于清溪,金人引卻,即此。
通塞鎮在州北,唐置。中和元年,鎮將朱玫起兵討黃巢,誅巢寧帥王玫于通塞鎮。即此。永定壘,在州北,有二。《志》云:唐太宗討薛舉時置。
胡空堡在州西南。空,苻秦將也。其西又有徐嵩堡。秦敗,二人皆筑壘自守,堡因以名。晉太元九年,姚萇殺苻堅,葬于二壘之間。既而苻登改葬堅,二壘皆降于登。十二年,登據胡空堡,戎夏歸之者十余萬。后秦將姚方成尋拔徐嵩壘,嵩死之。后魏主燾延和二年,平涼休屠金崖等與安定鎮將延普相攻。崖等攻普不克,退屯胡空谷。魏主遣將陸俟擊擒之,是也。桃奴堡,在胡空堡東。又有帛蒲堡。桃奴、帛蒲,皆屠各姓名,筑堡于此。晉太元十九年,苻登自雍攻二堡,拔之。《志》云:今州治西,有新平驛。
淳化縣在州東百里。東北至州中部縣百三十里。漢馮翊郡之云陽縣地。宋淳化四年,始析縣之黎園鎮,置淳化縣,屬耀州。金改屬州。今縣城周四里有奇,編戶三十三里。
云陵城縣北二十里。漢昭帝母鉤弋夫人葬此。始元中,置為陵邑,屬左馮翊。元始四年,為王莽所廢。舊《志》云:陵在甘泉山。蓋縣本云陽縣地也。
甘泉山在縣東南九十里,與涇陽縣接界。又東南二十五里,即仲山也。詳見涇陽縣。
黃山縣東南五十里。唐初,稽胡犯宜君,竇軌敗之于黃山。又山下有地名黃丘。晉永嘉末,賈疋敗劉曜于黃丘。即此。
涇水縣西南六十五里。自州流入境,南入乾州永壽縣界。又縣西北四十里有姜源水,南流入于涇水。清水,在縣東。源出三水縣石門山。又東南經黃山,西南流,入于耀州界。
黃水在縣東南。《志》曰:源出石門山黃谷,東南注宜君水。宜君水,即沮水,以徑州宜君縣而名。
金源堡《通志》:在縣西四十里。堡立涇水中,四面斗絕。上有洞窟數十,蓋昔人避亂之所。
三水縣州東北七十里。南至乾州永壽縣百里。本漢縣,屬安定郡。晉廢。后魏移置縣于此,屬新平郡。西魏時,又置恒州,州尋廢。隋仍曰三水縣,屬豳州。大業初,州廢,縣屬北地郡。唐仍屬州。宋因之。元并入淳化縣。成化十四年,復置。縣城周五里有奇,編戶十一里。
邑城縣東北二十五里。本秦邑。漢初,酈商破雍將周軍于邑。即此。漢置縣,屬右扶風。建武二年,鄧禹入關,引兵北至邑。六年,隗囂反,敗諸將于隴坻。光武使耿軍漆,祭遵軍,馮異軍邑。異軍未至,囂乘勝發兵下隴,遣其將行巡取邑。異急引軍據之,曰:賊若得邑,三輔動搖矣。即此城也。晉仍為邑縣,屬新平郡,后廢。古豳城,縣西三十里。相傳公劉始都于此。《后漢志》:邑有豳鄉、有劉邑,皆以公劉得名。
翠屏山在縣治南。亦謂之豳山。今城據其上。又雞阜山,在縣東北二里。又縣東七里舊有肖塔山。縣西北十五里,又有白虎山,以峭拔得名。
馬嶺山在縣西。一名箭嶺。或曰,即長城嶺也。朱梁開平三年,岐王李茂貞遣降將劉知俊圍靈州,梁遣將康懷貞等克慶州,游兵至涇州之境。知俊釋靈州之圍,引兵還,梁亦急召懷貞等還。至三水,知俊遣兵據險邀之,懷貞等力戰僅免。《薛史》曰:知俊邀擊懷貞等于州之長城嶺。是也。又縣有羅川谷。宋白曰:以二泉并流而名。
石門山縣東南六十里。南入淳化縣界。岡巒篎紛,干霄秀出,頂上石巖容數百人。《甘泉賦》:封巒石開,施靡延屬。謂此也。或云唐石門縣,蓋以山名。今兩山壁立,其狀如門。《史記》:秦獻公二十二年,與晉戰于石門。疑即此地云。今有石門巡司。
官家洞縣東三十里。峭壁三百尺,下臨水,高下各數十窟,可容數百人。中有二井,蓋避兵之險絕者。沿川上下數十里,處處有之,惟官家洞為最著。
三水河在縣城東南。一名水。源出宜君縣,西流入縣界,又西南入于涇水。《志》云:縣境有羅川水,以三泉并流而名。三泉者,縣東二里有玉泉,縣南三里為稍泉,自高山涌出,縣北為白馬泉。合流為一河,故曰三水河。亦曰羅川水云。
梁渠川在縣北二十里。又北十里有支唐川,有灌溉之利。又萬壽湫,亦在縣北二十里。唐大歷八年,因風雷而成,民資以灌溉。
龍泉鎮在縣東北。唐乾寧二年,李克用攻王行瑜于梨園寨。行瑜求救于鳳翔帥李茂貞。茂貞遣兵屯龍泉鎮,而自將三萬人屯咸陽之旁。既而行瑜復以精甲五千守龍泉寨。克用攻拔之,行瑜走入州。《金志》縣有清泉鎮,當即龍泉矣。半川府,在縣北十五里,唐府兵之一也。
長武縣州西北八十里。西北至平涼府涇州七十里。漢北地郡鶉觚縣地。后漢屬安定郡。魏晉因之。后魏熙平二年,分置東陰盤縣。廢帝初,改為宜祿縣,以南臨宜祿川而名。后周廢入鶉觚縣。唐貞觀二年,析豳之新平、涇之保定、靈臺,復置宜祿縣,屬州。宋、金因之。元廢。明萬歷十一年,于舊宜祿城置縣,曰長武。縣城周五里,編戶十二里。
宜祿城在縣東南。舊縣治此。唐廣德二年,仆固懷恩以吐蕃、回紇逼州,前軍至宜祿,寧節度白孝德敗吐蕃于宜祿,是也。后徙今治。元省入州,為宜祿鎮。《九域志》:宜祿在州西六十里。
長武城在縣西北。唐大歷初,郭子儀命李懷光筑長武城,據原首,臨涇水,俯瞰通道,扼吐蕃南寇之路。七年,吐蕃入犯,渾破之于此。自是常屯兵以防秋。十二年,吐蕃寇長武,郭子儀遣將拒卻之。貞元三年,吐蕃入長武城,又城故原州而屯之,因出神策軍分屯近畿。此為長武鎮。元和初,高崇文為長武城使,以城控扼要害,練卒五千,常如寇至。是也。五代時,為長武鎮。宋初因之。咸平四年升為縣,屬涇州。五年,省為寨。景中,范仲淹奏遣宋良領蕃漢軍馬,往涇州長武寨把隘。大觀二年,復置長武縣。金因之。元并入涇州,仍為長武寨。宋白曰:長武鎮近鳳翔府麟游縣界,西去涇洲四十里。《一統志》涇州東七十里有長武寨。今為縣境。
高城在縣北五里。或曰,即后魏之廢淺水縣也。唐初,薛舉寇涇州,進逼高,游兵至于岐。劉文靜等陳于高あ西南,舉潛師掩其后,戰于淺水原。文靜大敗。舉遂拔高。繼而世民破薛仁杲于高,遂追敗之涇州,是也。《新唐志》寧州定平縣有高城。蓋本屬寧州境內。
靜山縣南十五里。又南五里為宜山、峻山,前后皆有川河繞之。黑虎山,在縣東四十里。黑水河繞其下,流入涇水。
鶉觚原縣北五里。因鶉觚縣而名。宋元嘉七年,北魏將古弼敗夏主定于安定。定走鶉觚原,為方陳以自固。魏主燾就圍之,斷其水草,人馬饑渴。數日,定潰圍西走上わ。魏兵因乘勝取安定。亦曰淺水原。原東為高城。唐初,薛仁杲寇涇州,世民拒之,至高。仁杲使其將宗羅迎戰,世民堅壁不出。相拒六十余日,世民乃使梁實營于淺水原以誘之。羅力攻,實據險不下。數日,又遣龐玉陳于原南,出賊右。戰方亟,世民自原北出賊不意。賊潰走,追至析城,據涇水臨之。仁杲懼,遂降。析城,即涇州東北十四里之薛舉城也。
黃原縣北百里,接平涼府涇州界。,音倍。黃,草名也,以草名原。唐大歷八年,吐蕃寇涇、二州,郭子儀遣渾戰于宜祿。登黃原望虜,命據險布拒馬以備之。諸將不用命,敗績。
涇水縣北二十里。自涇州流入,合水,又東南流入州界。黑水河,在縣東四十里。其上源出慶陽府太白山。自寧州東南流入縣境,至黑虎山下,入于涇水。
芮水在縣北。《水經注》:水經宜祿川。亦名宜祿水。過淺水源,又東合于涇水。唐初,隴州刺史韋達擊薛仁杲于宜祿川,敗之。即此。
窯店在縣西三十里。與涇州分界,有巡司戍守。又亭口鎮,在縣東四十里。《金志》宜祿縣有亭口鎮。是也。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