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泉城縣東南五十里。《史記》:秦簡公塹洛城重泉。即此。漢置縣,屬左馮翊。后漢因之。晉仍屬馮翊郡。后魏廢?!跺居钣洝罚禾品钕瘸?,距今縣治三十里,即故蒲城縣也。其地有晉城,相傳晉公子重耳所筑,俱在縣東南。賈城,在縣西南十八里,古賈國也。《左傳》桓九年,芮伯、梁伯、賈伯伐曲沃。此即賈伯城矣。又西南二十二里,有魯王宮城?!洞蠼y(tǒng)記》以為魯哀王城,板筑之跡猶存?;蛟?,魯當(dāng)作鹵,王當(dāng)作潢,蓋昔煮鹽之處。
沙城在縣東沮水側(cè)?!队⑿塾洝罚翰懿倥c馬超隔渭水而陣,渡渭,輒為超騎所沖突。婁子伯說操以今時天寒,可起沙為城,以水灌之,一夕而成。即此處。長城,在縣東五十里。洛水所經(jīng)。闞る以為即沮水也。戰(zhàn)國時為秦魏之疆,筑長城于此,名曰塹洛。稍南有木屐追四,在沮水岸側(cè)。相傳禹治水棄屐于此。泥積成追,各周二里,崇百尺。
堯山縣北二十里。一名浮山。相傳堯時洪水為災(zāi),此山獨浮也。唐穆宗葬此,曰光陵。其前又有一山,與堯山疊峙,名為重山。豐山縣西北三十里??h之名山也。一名蘇愚山。唐睿宗葬此,曰橋陵??h因有奉先之名。又金粟山,在縣東北三十里。山有碎石,若金粟然。唐玄宗葬此,曰泰陵。又金幟山,在縣西北二十里。唐憲宗葬此,曰景陵。蟠龍山在縣西三十里?!吨尽吩疲禾泼骰蕠L游此,于山下得石如蟠龍,因名。其地為龍東鄉(xiāng)。
白堂山縣東北三十五里。舊《圖經(jīng)》:白起嘗立寨于此,因名。其南為不群山。亦曰孤山,以諸峰相接,唯此獨峙而名。又有馬冢山,在縣西北五十里?!吨尽吩疲嚎h西北四十里有白馬谷。
洛水縣東五十里。與同州接界。又東南流,入朝邑縣界,亦謂之沮水。今縣東南有晉城鄧、蔡二渡,蓋即洛水津濟(jì)處?!吨尽吩疲嚎h南有南河水。其上流,即同官縣之烏泥川,東流入洛。
西鹵池縣西四十里。《長安志》:白鹵鹽池東入沮水,闊五十丈,深二丈。蓋鹵水泛漲流注,故曰鹵渠。又有東鹵池,在縣南二十里?!稘h書》:宣帝微時,困于蓮勺鹵中。謂此池也。唐至德后,鹽不復(fù)生。梁田陂在縣西三十里。唐中和二年,李克用自沙苑進(jìn)軍乾坑,與諸道兵合。黃巢將尚讓等將十五萬眾,屯于梁田陂。合戰(zhàn),賊眾大敗。梁田陂,劉句作良天陂。
乾坑在縣西北六十里。東北接澄城縣界。漢武帝時,臨晉人莊熊羆言,臨晉民愿穿洛,以水溉重泉以東萬余頃故惡地。誠得水,可令畝十石。于是發(fā)卒穿渠,自征引洛水至商顏下。蓋即龍首渠之尾也。唐中和三年,李克用繇河中濟(jì),討黃巢,自沙苑進(jìn)屯乾坑,即此。胡氏曰:乾坑在沙苑西南。又西南即梁田坡。
穆公寨縣東北三十里?!吨尽吩疲呵啬鹿捅帯F湎嘟星匕灼鹫?。又縣東四十里沮水西岸,舊有晉太子虛糧寨。溫湯府,在縣東南六十里。唐折沖府也。有溫湯,源出沮水岸,西流二里,仍入于沮水。《長安志》:縣有唐折沖府五,曰相原、曰孝德、曰溫湯、曰宣化、曰懷仁。
野人堡在縣西北。晉太元十八年,苻登將竇沖叛登,稱秦王。登攻沖于野人堡。即此。
附見:
潼關(guān)衛(wèi)在華陰縣東潼關(guān)城中。洪武三年置,轄右千戶、中千戶二所。余見前潼關(guān)。
商州府東南二百二十里。東至河南南陽府七百四十里,北至河南陜州四百里,西南至漢中府興安州六百二十里,東南至湖廣鄖陽府七百三十里。
《禹貢》梁州地。古商國也。春秋時屬晉所謂陰地是也。以在洛水之上源,亦曰上雒。戰(zhàn)國初屬魏。《國策》:楚、魏戰(zhàn)于陘山,魏許秦以上雒。戰(zhàn)國屬秦衛(wèi)鞅封于此,為商君。始皇并天下,屬內(nèi)史。漢屬弘農(nóng)郡。后漢屬京兆尹。晉初為京兆南部。泰始二年,改置上洛郡。后魏太延五年,置荊州于此。太和十一年,改洛州。后周改為商州。隋初廢郡,煬帝又改州為上洛郡。唐復(fù)為商州。天寶初,亦曰上洛郡,乾元初復(fù)故。宋因之。元以州治上洛縣省入。明初,改州為縣。成化十二年,復(fù)升為州編戶二十八里,領(lǐng)縣四。今仍曰商州。
州扼秦楚之交,據(jù)山川之險,道南陽而東方動,入藍(lán)田而關(guān)右危。武關(guān)巨防,一舉足而輕重分焉矣?!吨芏Y?職方氏》分九州為商、密之地孔氏曰:商,商邑,即今州。密,密鄉(xiāng),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境之廢丹水縣。其地相連,皆古所稱厄塞也?!妒酚洝罚呵匦⒐荒?,城商塞,曰關(guān)見藍(lán)田縣,去今州百六十里,曰武關(guān),曰白羽城今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曰蒼野聚在州南。州為秦東南險塞也。晉義熙十三年,赫連勃勃謀取關(guān)中。王買德曰:青泥上洛,南北險要。唐建中四年,朱Г據(jù)長安,侍御史萬俟著開金、商運路,奉天圍解,諸道貢賦俱至??追f達(dá)曰:四瀆以江河為大,商州乃江河之交也。秦嶺西水入于河,東水入于江;熊耳山北水入于河,南水入于江;清池山東水入于河,南水入于江。而州境之水,其大者曰楚水、洛水、丹水云。
上洛廢縣即州治。春秋時晉地?!蹲髠鳌钒哪?,楚司馬起豐析臨上洛?!吨駮罚簳x烈公三年,楚人伐南鄙,至于上洛。即此。漢元鼎四年,置上洛縣。東漢末,以縣在武關(guān)關(guān)之間,置上洛都尉。建安十一年,高舉兵并州,不克,欲南奔荊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斬之。晉為上洛郡治?!锻ㄓ洝吩唬嚎ぴ诼迳?,故名。后魏為荊州治,又為洛州治。周為商州治。隋以后因之。元廢。今州城周五里,有門四。商洛廢縣州東九十里。古商邑,契所封也。戰(zhàn)國時為商于地。蓋近南陽之界,秦商君封此,張儀以紿楚懷王也。漢置商縣,屬弘農(nóng)郡。后漢屬京兆尹。晉屬上洛郡。后魏皇興四年,置東上洛郡。永平四年,改屬上庸郡。后周改縣為商洛縣,屬上洛郡。隋屬商州,后因之。金貞元二年,廢為商洛鎮(zhèn)。盛弘之《荊州記》:武關(guān)西北百二十里有商城。謂此也。孔氏曰:縣南一里即商洛山。
高車山州南二里。相傳漢高后使張良高車駟馬以迎四皓處。又州北二里有高車嶺。又有戴云峰,在州北三里。其山欲雨先云,律高出,望之如旗,俗謂之搠刀山。蓋州主山也。一名智亭山,以四皓隱此、智能避世而名。
熊耳山州西五十里。山東西各一峰,狀如熊耳,因名?!渡胶=?jīng)》:熊耳山上多漆,下多棕,浮濠之水出焉。今山產(chǎn)棕漆。唐《六典》以為伊水所出,誤也。《志》云:自州西三十里逾丹水,有馬蘭峪。又西十里為野人峪,林谷深僻。又十里為麻澗。澗在熊耳峰下,山澗環(huán)抱,厥地宜麻,因名。自麻澗行六十里而至秦嶺。
商洛山州東南九十里。皇甫謐云:南山曰商山,又名地肺山,亦稱楚山。蓋即終南之支阜矣?!读洹罚荷侥系烂皆簧躺?。漢初四皓隱于此,亦謂之商阪。蘇秦曰:韓西有宜陽、商阪之塞。司馬貞曰:商阪在商洛間,適秦楚之險塞也。西魏大統(tǒng)三年,高歡使高敖曹分軍趣上洛。敖曹自商山轉(zhuǎn)斗而進(jìn),攻上洛,克之。即此。州西南九十里為良余山,亦名秦望山,乳水所出。此又商洛之支隴矣。班固《兩京賦》:商洛緣其隈。《漢書》:高祖發(fā)巴蜀之民,定三秦,遷其渠帥于商洛之地。即今州境也。蓋商洛為山之統(tǒng)名。王維詩“商山包楚鄧”是也。清池山,在州北六十里。清池水出焉?;蛟唬杭吹に病!兑唤y(tǒng)志》:州東南二百里有竹山,丹水所出。
丹崖山在州南山。皆赤壁,亦曰紅崖山。宋慶歷初,知商州皮仲容議采洛南紅崖山,虢州青水冶青銅,置阜民、朱陽二監(jiān)?!吨尽吩疲褐輺|十五里東原上有紅崖冶。其地產(chǎn)銅,舊有錢官。又三十五里有洛原監(jiān),亦宋時錢官也。朱陽監(jiān),今見河南陜州。
秦嶺在州西八十里。其地有澗,曰息邪澗,丹水所出也。今有秦嶺巡司,在州西百二十里。余詳名山終南。
劉嶺州南五十里。甚危峻,有萬木森羅其上。宋高宗割商、秦之半畀金人,以劉嶺為界。即此。又黃沙嶺,在州北二十五里。上有馬跑泉,流合于普濟(jì)渠。老君峪州東百里。北有路,通函谷關(guān)。又州西百里有黑龍峪。椎平原,在州西三里?!吨尽吩疲簼h名也。又西一里為金雞原。又西十一里為仙娥峰。唐時于此置仙娥驛。
楚水在州東南。源出商洛山,北流會于丹水。《志》云:楚水有兩源,其東源出商山,西源出良余山。即乳水矣。
丹水在州城南。源出州西秦嶺,東流入河南內(nèi)鄉(xiāng)縣界?!秴问洗呵铩罚簣蛴械に畱?zhàn),以服南蠻。《史記》:漢高入秦,王陵起丹水以應(yīng)之。《漢志》注:丹水出上雒冢嶺山,東至析入鈞?!端?jīng)注》:丹水出上洛縣西北冢嶺山,東南流與清池水合。水源東北經(jīng)清池山西南入于丹水,東南過其縣南,楚水注之。丹水自蒼野又東歷菟和山,又東南過商縣南,又東南至丹水縣。唐天寶中,崔建言山南可引丹水通漕至商州,自商山出石門,北抵藍(lán)田。使通之,不就?!吨葜尽罚旱に粗莺?,亦名丹江,源出秦嶺昌黎祠下息邪澗,舊名竹山。按:冢嶺山盤據(jù)廣遠(yuǎn),今之秦嶺當(dāng)即冢嶺之南麓,而甲水所出之秦嶺,則當(dāng)在縣之東南。乃《志》謂秦嶺舊名竹山。夫竹山所出之丹水在洛水之北,南入洛水?!吨尽氛`也。
普濟(jì)渠在州北?!吨尽吩疲捍髟品逯从卸簴|曰少谷泉,西曰西平泉。合為普濟(jì)渠,通入城市,以供日汲。又南注于丹水。又州東有商顏渠,舊引洛水至商山下,因名。
武關(guān)在州東百八十里。有巡司戍守?!遁洺逃洝罚鹤晕潢P(guān)西北,行五十里至桃花鋪,又八十里至白羊店子,又八十里至麻澗,又百里至新店子,又百里而至藍(lán)田縣。皆行山中,至藍(lán)田始出險就平云。今詳見重險武關(guān)。
蒼野聚州南百四十里。《左傳》哀四年,楚人謀北方,司馬起豐析以臨上洛,左師軍于菟和,右?guī)熫娪谏n野。杜預(yù)曰:上洛東有菟和山。安山驛在州北五十三里。其地有安山。山下有紫榆澗,清池水經(jīng)焉。又商於驛在州西五里,皆唐置。
商南縣州西北八十里。明初為商縣地。成化十二年,改縣為州,析置今縣。今城周不及二里,編戶十五里。
漢王城縣東三十一里。相傳沛公入關(guān)時所筑。今為富水堡,有富水巡司。本唐之富水驛也。又今縣治即唐之層峰驛云。
商洛山縣南一里。蓋州境之山,多以商洛名。分水嶺在縣西十里。其水分東西流。又縣南二十五里有雙廟嶺。又南十五里有吐霧山。峰嶺最高,天將雨則霧起,因名。又十里為大小嶺關(guān),南望荊楚,數(shù)百里如在目中。
兩河在縣南。西入雷家灣,東出金斗溝,斜流百余里。自雷家灣以下,名上兩河,自徐家店以下,名下兩河。又有扶川,在縣南百里,分上中下三川,流合于兩河?!吨尽吩疲簝珊?,在縣南四十里。城東有冰河,西三十五里有清油河,俱為灌溉之利。
洛南縣州東北七十里。東南至河南淅川縣四百十里。漢上洛縣地。晉置拒陽縣,屬上洛郡。后魏因之。西魏復(fù)置拒陽郡。隋廢郡,縣改今名。唐、宋因之。金元仍屬商州,后廢為洛南鎮(zhèn)。明成化十二年,復(fù)置。今城周三里有奇,編戶二十里。
拒陽城在縣東南。東晉時置縣于此。《舊唐書》:隋改拒陽為洛南,舊治拒陽川。顯慶三年移理清川。即今治矣。
玄扈山縣西北百里。相傳黃帝受圖處。玄扈水出于此,亦謂之陽虛山?!端?jīng)》:ん舉山、玄扈山、陽虛山、獲輿山、龍余山、蠱尾山、鹿蹄山、冢嶺山、竹山,皆一山而異名也。陽華山,在縣東北。《水經(jīng)注》:洛水自上洛縣東北流,經(jīng)拒陽城西北,分為二水。枝渠東北出為門水。門水又東北歷陽華之山,即華陽也。武王歸馬之處。秦魏冉同父弟芊戎封華陽君,亦此地。
魚難山縣東北八十里?!吨尽吩疲嚎h東八十里有大谷龍山。其山北接秦嶺,多出金。又北為魚難山。魚難水出焉。崖高五十余丈,謂之撲水崖。魚不能過,故曰魚難。又南經(jīng)石門入洛,兩石相夾,中通行路,崖高萬仞,極為險阻,俗謂之鬼門也?!锻ㄖ尽罚荷棠峡h東八十里有魚難山。書堂山,在縣東。山高聳,北望太華,南俯商、鄧。
洛水縣北七里。其上流曰玄扈水,今名黑潭子?!吨尽吩疲嚎h西百里有洛水泉,出秦嶺,下流入于洛水。
洪門堰在縣東北?!端?jīng)注》:洛水歷陽華之山,又東北歷峽,謂之鴻關(guān)水。是也。其支流東北至河南靈寶縣而注于河。宋為洪門堰。紹興十年,金人陷商州,州守邵隆破金人于洪門,復(fù)商州,即此。
石家坡寨縣東四十里,有巡司戍守。又南有三要巡司,在縣東南九十里。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xué)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 版權(quán)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