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河州東五里。一名沁水。源出州南八十五里之黃堆,會諸山溪澗水,北流經此,又東北注于海。又五丈河,在州西北十里,源出州西南六十里之山,合澗谷諸水,亦東北流入海。乳山寨州西南百四十里。《宋》志:牟平有乳山、閻家口二寨。其地蓋相近。今有乳山寨巡司。又東北有清泉寨,磚城周二里,置百戶所于此,自寧海后千戶所分設。
文登縣州東南百二十里。漢不夜縣地,屬東萊郡。后漢省入牟平縣。北齊天保七年,析置文登縣,取山為名,屬長廣郡。隋屬萊州。唐武德四年,置登州治焉。貞觀初,州廢。如意初,復置登州,以縣屬焉。宋因之。金改屬寧海州。今土城周七里,編戶六十九里。
不夜城縣東北八十里。相傳古萊子所筑也。漢置縣于此。王莽曰夙夜,其夙夜連率韓博獻奇士巨無霸者也。后省。又東牟城,《寰宇記》云:在縣西北十里,漢縣蓋治此,似誤。
垂城縣西七十里。秦置縣。《史記》:秦始皇二十八年,行郡縣,乃并勃海以東,過黃、垂、窮成山。垂即垂縣矣。漢亦曰垂縣,屬東萊郡,呂后封呂通為侯邑。宣帝神爵初,從方士言,祠之罘于垂,祠成山于不夜,是也。后漢縣省。垂,讀若睡。
成山縣東北百五十里。海濱。斗入海中。《史記》:秦始皇二十八年,并渤海,窮成山。三十七年,又自瑯邪北至榮成山。榮山,勞山之訛也。又《封禪書》:八神,七曰日主,祠成山。成山斗入海,最居齊東北,以迎日出云。《漢書》:武帝太始三年,禮日成山,又為盛山也。《魏志》:太和六年,孫權使周賀等使遼東,時魏遣田豫督青州軍,自海道伐公孫淵,不能克。豫知賀等垂還,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陲無岸,當赴成山。成山無藏船之處,遂輒以兵屯據成山。賀等還至成山,遇風,豫擊斬之。《唐史》:顯慶五年,蘇定方討百濟,自成山濟海。《齊乘》曰:成山斗入海,旁多椒島,海艘經此,失風多覆,海道極險處也。山之東有召石山。《三齊記略》:秦始皇造石橋,欲渡海觀日出處,有神人召石于山下,因名。文登山縣東二里。相傳秦始皇東巡,召集文士登此山,論功頌德,因名。五壘山在縣南五十里,南北成行入海,宛如營壘。又縣東南六十里有斥山,取海濱廣斥之義。《爾雅》:東北之美,有斥山之文皮。是也。
鐵槎山縣南百二十里。山有九頂,南瞰大海,下有水簾洞,為海潮出入處。山之東,又有云光洞。鐵官山,在縣西百四十里,漢嘗于此置官鑄冶,遺跡尚存。
海縣南六十里。又縣東百八十里,縣北八十里,皆濱海。《志》云:縣北九十里海中有劉公島,多林木,四五月間,舟人入島采取。舊有辛、王二里居民,明初徙入內地。又有海牛島,亦在縣北海中,產海牛皮,堪弓,脂可燃燈。其相近者,為海驢島,產海驢,其皮可以御雨。又產海貍、海之類,體皆魚也。又有雞鳴島,西南去不夜城五十里,相近者又有鏌钅耶、五里、玄真、蘇心、雙島、柘島之屬,皆環列縣境。又白蓬頭港,在縣南百二十里,相近者又有旱門灘、雙峰諸島。
送駕河縣西北五里。出縣東北四十里棋山之麓,西南流經此,又南入海。縣東諸河多流合焉。又古橋河,在縣西南六十里,南入海。又柘埠河,在縣東北六十里。《志》云:源出導谷中,東北入于海。
辛汪寨縣北七十里。向有巡司。又溫泉鎮,以縣東北九十里,亦設巡司于此。又城東南九十里有赤山寨,亦置巡司。舊皆筑城戍守。萬歷中,革赤山巡司。《志》云:縣東南八十里,舊有竹島寨。又縣南八十里有五疊島城,又南二十里為玄真島城,縣西南八十里又有遠島寨城,舊皆為戍守處。
秦皇宮縣東百八十里。《志》云:始皇東游時筑。又縣東北百二十里,有望海臺,亦始皇筑以望海云。
附見:
寧海衛在州治西。本萊州衛左千戶所。洪武二年,調為備御所,十年,升為衛,領左、中、前、后四千戶所。
金山備御左千戶所州東北四十里,所城磚筑,周二里。成化中置,屬寧海衛。
威海衛文登縣北九十里。洪武三十一年置,領左、右二千戶所。衛城周六里有奇。今亦置威海衛。
百尺崖備御后千戶所文登縣東南百四十里。成化中置。所城磚筑,周二里。屬威海衛。成山衛文登縣東百二十里。洪武三十一年置,領左、前二千戶所。衛城磚筑,周六里有奇。今亦置成山衛。
尋山備御后千戶所文登縣東南百二十里。成化中置。所城周三里有奇,屬成山衛。
靖海衛文登縣南百二十里。洪武三十一年置,領左、中、后三千戶所。有磚城,周六里有奇。今亦置靖海衛。
寧津守御千戶所文登縣東南百二十五里。成化中置。所磚城,周三里。又海陽守御千戶所,在文登縣南百四十里,亦成化中置。所城磚筑,周三里。俱屬成山衛。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