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
宣,建平中為諫大夫。
●上封事理王氏
孝成皇帝深惟宗廟之重,稱述陛下至德以承天序,圣策深遠,恩德至厚。惟念先帝之意,豈不欲以陛下自代,奉承東宮哉!太皇太后春秋七十,數更憂傷,敕令親屬引領以避丁、傅。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於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慚於延陵乎!(《漢書?元皇后傳》)
●災異對
五侯封日,天氣赤黃,丁、傅復然。此殆爵土過制,傷亂土氣之祥也。(《漢書?五行志》下之上:哀帝即位,封外屬丁氏、傅氏、周氏、鄭氏凡六人為列侯,楊宣對。)
議郎龔
龔,史不著其姓,元壽初為議郎。
●王嘉罪議
嘉言事前后相違,無所執守,不任宰相之職,宜奪爵土,免為庶人。(《漢書?王嘉傳》:議郎龔等以為。)
永信少府猛
猛,史不著其姓,元壽初為永信少府。
●王嘉罪議
圣王斷獄,必先原心定罪,探意立情,故死者不抱恨而入地,生者不銜怨而受罪。明主躬圣德,重大臣刑辟,廣延有司議,欲使海內咸服。嘉罪名雖應法,圣王之於大臣,在輿為下,御坐則起,疾病視之無數,死則臨吊之,廢宗廟之祭,進之以禮,退之以義,誄之以行。案嘉本以相等為罪,罪惡雖著,大臣括發關械、裸躬就笞,非所以重國褒宗廟也。今春月寒氣錯繆,霜露數降,宜示天下以寬和。臣等不知大義,唯陛下察焉。(《漢書?王嘉傳》:永信府猛等十人以為。)
班嗣
嗣,樓煩人,班彪之從兄。
●報桓譚
若夫嚴子者,絕圣棄智,修生保真,清虛澹泊,歸之自然,獨師友造化,而不為世俗所役者也。漁釣於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於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不纟圭圣人之罔,不嗅驕君之餌,蕩然肆志,談者不得而名焉,故可貴也。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系名聲之韁鎖,伏周、孔之軌躅,馳顏、閔之極摯,既系攣於世教矣,何用大道為自眩曜?昔有學步於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恐似此類,故不進。(《漢書?敘傳》:嗣雖修儒學,然貴老嚴之術,桓生欲借其書,嗣報。)
伶玄
玄字子於,潞水人,爵里詳見《自序》。
●飛燕外傳自序
伶玄字子於,潞水人,學無不通,知音善屬文,簡率尚真樸,無所矜式,揚雄獨知之。然雄貪名矯激,子於謝不與交,雄深慊毀之。子於由司空小吏,歷三署刺守州郡,為淮南相,人有風情。哀帝時,子於老休,買妾樊通德,通德之弟子,不周之子也。有才色,知書,慕司馬遷《史記》,頗能言趙飛燕姊弟故事。子於閑居命言,厭厭不倦。子於語通德曰:“斯人俱灰滅矣。”當時疲精力馳,騖嗜欲蠱惑之事,寧知終歸荒田野草乎。通德占袖,顧視燭影,以手擁髻,凄然泣下,不勝其悲,子於亦然。通德奏子於曰:“夫淫於色,非慧男子不至也。慧則通,通則流,流而不得其防,則百物變態,為溝為壑,無所不往焉。禮義成敗之說,不能止其流,惟感之以盛衰奄忽之變,可以防其壤。今婢子所道趙后姊弟事,盛之至也。主君愴然有荒田野草之悲,衰之至也。婢子拊形屬影,識夫盛之不可留,衰之不可推,俄然相緣奄所。雖婕妤聞此,不少遣乎。幸主君著其傳,使婢子執研削道所記。”於是撰趙后別傳。子於為河東都尉,班躅為決曹,得幸太守,多所以受。子於召躅,數其罪而ㄏ辱之。躅從兄子彪,續司馬《史記》,絀子於,無所收錄。(《漢魏叢書?飛燕外傳》本。案《隋》、《唐》志不著錄,晁公武《讀書志》始有之,疑是唐人依托,今姑附《前漢文》末。)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