橐皋城縣西北六十里。一名會吳城?!洞呵铩钒?,公會吳于橐皋,即此。漢為橐皋縣,屬九江郡。后漢省。孟康曰:橐皋,讀曰拓姑。三國魏黃初四年,曹仁南侵,使其子泰攻濡須,自將萬人留橐皋為后援。吳五鳳二年,孫峻謀襲壽春,自東興進至橐皋是也。唐曰橐皋鎮。宋紹興十一年,兀術南寇,陷廬州,以拓皋地平坦,利用騎,因屯兵于此,既而為劉等所敗。橐,訛曰拓,后又訛為柘。今曰柘皋鎮。
東山縣東三十里。山不甚高,瀕江為險。宋紹興十一年,劉等敗金人于石梁河,又追敗之于東山,即此。又八公山,在縣西北十八里,亦名紫金山,宋劉敗金人于東山,敵走保紫金山。今山有淮南王廟,蓋以名同壽州八公山耳。半湯山,在縣東北十五里,有二泉,冷熱各半,下流仍合,因名。
七寶山縣東南三十里。與含山縣界之濡須山對峙,相距十里,魏人筑西關于此。以拒吳處也。又大秀山,在縣南三十里,以峰巒秀麗而名。踟躕山,在縣南三十七里,南至無為州四十里,為接界處?!遁浀刂尽罚簴|關口踟躕山,即坻箕山也?!洞呵铩氛盐迥?,楚子觀兵于坻箕。南北朝時,陳將荀朗破齊將郭元建于踟躕山。蓋坻箕、踟躕音相近也。一名楚歌嶺。高林山縣南六十里。山盤伏數里,林木高聳。山下有高林市,又南十里曰九峰山,其峰盤回九折,因名。居巢山,在縣西南八十里,谷間有石,研之如墨,因名墨山,唐改今名?!吨尽吩疲嚎h西北十五里有龜頭山,山形如龜,俯瞰湖濱?!冻勤S洝罚荷揭幻‰]山,昔嘗置黃沙城于此,為戍守處,亦謂之龜頭城。
萬家山縣西北二十里。山當四會之沖,一名回車弄,其南五里曰小佛嶺。又小獨山,在縣東北四十里,四無山附,屹立干云,亦通途所經也。金庭山,在縣北九十里,即黃山也,與合肥縣接界?!吨尽吩疲航窨h北九里有王喬洞,可容三百人。又白塔岡,在縣南,道出無為州,南北朝時戍守處也。
巢湖在縣西南十五里,為巢湖東口??h境群川,多自巢湖導流。今有焦湖巡司。又有東口市,在縣西十里,以近巢湖東口而名。拓皋河縣西北二十里。源出合肥縣浮槎山,經柘皋鎮,流入巢湖。宋劉敗金人處也。
濡須水在縣治南。自巢湖東口流經縣前,一名天河水,俗呼馬尾溝,東流經亞父山南,又東南流經七寶、濡須兩山間,亦曰東關水,經無為州及和州境,注于江。舊《志》:縣東南十里有石梁河,即濡須上流也。宋紹興十一年,兀術屯拓皋,劉等自東關出清溪,兩戰皆捷,進兵與兀術夾石梁河而軍,河通巢湖,廣二丈余,命曳薪壘橋,須臾而成,遂渡河大戰,兀術敗走。
清溪河在縣東南十五里。亦出巢湖,流合濡須水。宋劉自東關出清溪,拒金人處也。又有芙蓉河,亦在縣東南十五里,出無為州接界之芙蓉嶺,因名。東北流合于清溪。又有黃洛河,在縣東六十里。舊《志》:黃落河經無為州北四十里,東流合濡須水云。徐塘在濡須水東,亦曰徐曷。魏嘉平四年,吳諸葛恪于東興作大堤,筑兩城。魏人來攻,陳于堤上。恪遣丁奉等赴救,馳至東關,據徐塘緣曷,擊魏人于堤上,大敗之。甘露二年,諸葛誕謀舉兵,因吳人欲向徐曷,請十萬眾以守壽春,是也?!吨尽吩疲盒焯辽w在東關之東,今湮。
東關縣東南四十里,即濡須山麓也,與無為州和州接界。又西關,在縣東南三十里七寶山上,三國時為吳魏相持之要地。又有三關屯,即東關也。關當三面之險,故吳人置屯于此?!秴侵尽罚翰芄鲥殻烊粋浯髩]及三關屯。皆東關矣。今詳見前重險東關。鑊里在縣西北,濱焦湖。吳太平二年,孫援諸葛誕于壽春,大發兵出屯鑊里,廢帝亮責留湖中,不上屯一步者,是也。又孔臺,在縣西拓皋鎮,俗傳夫子曾南游與弟子憩于此。臺如圓壇,可容千人。
高井驛縣西北六十里,道出合肥?!吨尽吩疲嚎h治西有鎮巢水馬驛,此為高井馬驛,陸道所經也。
六安州府西百八十里。東南至安慶府三百三十里,西南至湖廣黃州府六百三十里,西北至河南光州三百二十里,北至鳳陽府壽州二百里。
春秋時六國地。漢屬廬江郡。晉因之。梁置霍州及岳安郡。后魏因之。周州廢。隋初郡廢,屬廬州。唐初置霍州。貞觀初,州廢,改屬壽州。宋政和八年,置六安軍紹興十三年,復廢為縣。景定五年,又升為軍。端平初復為縣,尋又升為軍。元曰六安州,屬廬州路。明初,屬鳳陽府,以州治六安縣省入,尋改今屬《志》云:洪武十五年以前,州屬鳳陽府,是年改今屬,編戶六十六里,領縣二。今亦曰六安州。
州山川環結,號為險厄。自州之西南以迄于東北,皆崇山峻嶺,蔽虧日月。肘掖光、蔡,襟帶蘄、黃,出奇走險,風馳雨驟,不十日而中原震動矣。昔人謂申光蔡為天下樞,而六安又申光蔡之根柢也舊《志》:州封疆廣衍,沃野千里,東有龍穴,西有武陟,霍岳鎮乎南,沙河縈其北,萬山磅礴,控引荊湖,千里平涂,直達梁、宋,實廬州之喉舌,淮西之要地也。六安廢縣今州治。古六國皋陶之后。《春秋》文五年,楚人滅六?!妒酚洝罚撼淹酢参迥辍?,吳伐楚,取六。秦為六縣,屬九江郡。漢初,項羽大司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舉九江兵隨劉賈、彭越會垓下。又漢封黥布為淮南王,都六。文帝時,分淮南為衡山國。武帝元狩二年,又別為六安國,治六縣。后漢為六安侯邑,屬廬江郡。建安十四年,廬江人陳蘭據潛、六以叛,操遣張遼擊平之。潛,即今霍山縣也。吳嘉禾二年,攻合肥,分遣將全琮攻六安,不克而還。赤烏四年,諸葛恪攻六安,不克。六年,恪復襲六安,掩其人民而去。晉復為六縣,仍屬廬江郡。東晉末,廢?!独ǖ刂尽罚汗柿窃趬壑莅藏S縣南百三十里。即此城矣。晉末,廢。隋屬霍山縣地,亦曰騶虞城。唐開元二十七年,改霍山曰盛唐,仍移治于此。五代晉天福中,南唐改為來化縣,尋復為盛唐縣。周顯德三年攻唐,淮南別將司超奏,敗唐兵于盛唐,遂拔其城,既而唐兵來爭,周將王彥升擊破之。宋開寶初,改為六安縣。政和中,為六安軍治。元為州治。明初省。今州城周五里有奇,門四。
開化廢縣州西四十里。梁置。隋因之,屬廬州。唐廢。又應城廢縣,在州西南,隋末置。唐初屬霍州。貞觀初,省入霍山縣?!吨尽吩疲褐菸靼倬攀镉羞叧强こ?,蓋齊梁時所置。又有霍州廢城,在州西五十里,或以為梁初置州于此。
馬頭城在州北。杜佑曰:晉永和中,謝尚鎮馬頭城,在盛唐縣之北。宋泰始二年,晉安王子勛舉兵尋陽,署其屬王廣元為馬頭太守,軍主黃回擊斬之,亦此城也。又州西有英氏城,英氏,春秋時楚與國也。僖十七年,齊人、徐人滅英氏,即此。白沙城,在縣北十三里?!吨尽吩疲浩涞赜袃沙牵幻咨?,一名六合,相傳漢高與項羽相拒處。又有東西二古城,一在州西十五里,一在州東南三十里。
武陟山州西三十里。漢武南巡嘗登陟于此,因名?!稘h紀》:元封五年,南巡狩至于盛唐,宋白曰:盛唐縣西十五里有盛唐山,當即此山矣。又州西七十里有獨山,其地平曠,一峰獨峙。相傳唐末淮南將王景仁攻廬、壽,曾戰于此。又齊頭山,在州西南九十里,高千八百丈,層峰疊嶂,頂方四平,有泉出焉。
龍穴山州東五十里,州境名山也。山脊有龍池,味甘美,亦名龍池山。又番山,在州南十里,磅礴蜿蜒,為州之鎮。又南四十里曰小霍山,一名青山,遠接霍山之脈,因名。洪家山,在州東南七十里,有寨四圍,石崖險峻。宋紹興中,有洪氏率里民保聚于此。三尖山州西百里,有三峰插天。又寨基山,在州西百三十里,上有峽門。又有擂鼓尖,相傳昔為鄉人避兵之所,寨址存焉。天柱山,在州西百七十里。其山聳削無附,因名。又州西二百里有黃巢山,相傳黃巢曾屯兵于此。
董靖原山州南百二十里。山原平敞,周圍有小徑,相傳宋紹興中,里民董靖原避兵于此。有董家寨,今寨址猶存。祖家山,在州西南百三十里,形勢高聳,宋紹興中,民多避兵于此。又西南十里曰文家山,山高九里,亦昔人避兵處,有文家寨。又州西南二百四十里有帽頂山。《志》云:山與河南商城縣金剛臺南北對峙,聳出層霄,其下有仙人洞,其相近者又有障山,以山如屏嶂而名。又汪家山,在州西南二百六十里,高千余丈,山勢峭拔,中有石巖,甚深廣。又黃石崖,在州西四十里,崖之南即霍山縣界。
古路嶺州西百五十里。盤回三十七折,始至其巔。又西三十里為遮日嶺,山高徑深,亭午始見日影,因名。清風嶺,在州西北二百二十里,接霍丘縣界。又韓婆嶺,在州西二百里,通商城縣界,為群盜竄匿之處。又州西六十里有虎兒嶺,林木茂密,虎育其中。
蝙蝠巖州南五十里同山沖內。其地有大同、小同二山,形相似也。巖闊四丈,深不可測,昔人嘗于此避兵,有同山寨在大同山上。州南八十里又有松林巖,亦曰嵩寮巖,巖最深秀,今為僧寺。霸王岡,在州西二十里,其相接者曰漢王岡,相傳楚漢相距時筑壘處。又七里岡,亦在州西界。明正德中,流賊趙風子,自河南光山縣走六安,官軍追敗之于此。
淠水在州西。源出霍山,經州界,西北流入河南固始縣境,又東北流經霍丘縣及壽州界,入于淮?!端涀ⅰ匪^水也。一名白沙河。俗呼為二郎河,萬歷十七年,湖廣黃梅賊曾繇此犯六安。青石河,在州西南七十里,又州西百二十里有三元撞河,又西十余里有青龍河,皆流入淠水,以達于淮。
溶水州西七十里。源出齊頭山,西北流入固始縣界,合于史河。馬柵河,在州東南八十里,經舒城縣之桃城鎮,又東入于巢湖。
九公寨在州西南六十里九公山上。山有九石,如人立,因名。又磨旗寨,在州西百里,又西百里有天堂寨。西峰寨,在州南七十里,又州北三十里有趙家寨,皆南宋時里人保聚處也。
麻埠鎮州西南九十里有麻埠河,置巡司于此。萬歷二年,添設把總,以防礦賊,而巡司遂革。又有和尚灘巡司,在州西北七十里。上土市巡司,在州南二百五十里,其地在霍山縣境內,而司屬州?!吨尽吩疲褐菸饔钟辛_湖巡司,洪武二年設,十三年革,故址猶存。
英山縣州西南四百里。東南至安慶府太湖縣二百十里,南至湖廣蘄州百八十里,西南至湖廣蘄水縣百二十里,西北至湖廣羅田縣七十里,北至河南固始縣二百二十里。本羅田縣之直河鄉。宋淳間,立鷹山寨。咸淳初,更名英山。德二年,升為縣,屬六安軍。元屬六安州。今城周三里,編戶二十七里。
英山縣東五十里。峰巒峭拔,為群山冠,上有井泉,縣以此名。又樓子石山,在縣東北七十里,上有樓子寨,昔人保聚處也。密峰尖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山峰錯列,以形似名。又三吳山,在縣南三十里,上有仙人臺,宋末鄉人段朝立保聚于此,亦曰師姑尖寨。多云山縣西北百里,接羅田縣界。上有九井,常多云氣,因名。說者曰:縣境之山最險者曰多云,以蔽虧日月,人跡罕窮而名。多云之西,有天險曰岐嶺,通湖廣蘄水縣,鳥道三日可東出豫境;西北一竇曰甕門,束軀入內,廣三百里,路通羅田;迤北則為虎頭、木陵、大城諸關,通黃岡及河南光山、固始縣。蓋扼險出奇之處。今詳見湖廣羅田、麻城諸縣。天人山,在縣西七十里,峰巒峻險,上有天人寨。又羊角山,在縣北二十里,明隆慶三年,有倭寇數十遁至此,官兵討誅之。
英山河在縣西。其并流者有添樓河,俱北出六安州界分水嶺,西南流入湖廣蘄州界,入蘄河。又北澗水,源出縣東南五里馬鞍山,西流入于英山河。
東湯泉縣東南三里許,平地石中涌出??h西南三里又有西湯泉,居民俱引以溉田。《一統志》:縣北有潤州塘,居民引以灌田,有潤澤之利,因名。
柳林關縣北四十里。又縣西九十里有石門關,其地險隘,舊皆為控扼之處,今廢。又七引關,在縣北七十里,亦曰七引店,道通霍山縣,有巡司戍守。
皮家店縣南四十里。舊有巡司,元末廢。又河口巡司,舊在縣東三十里,亦元廢。案集市,在縣北四十五里,今為安集市鋪。又塔市,舊在縣西一里,今廢?!吨尽吩疲嚎h南有將軍寨,近時所置,接潛山縣界。
霍山縣州西南九十里。西北至河南商城縣百六十里,西南至湖廣羅田縣二百八十里,北至河南固始縣二百七十里,南至安慶府潛山縣三百六十里,東南至舒城縣百四十里。漢縣地,屬廬江郡。晉因之。后魏分置岳安郡岳安縣,屬霍州。北齊因之。陳大建五年,別將任忠克霍州。十一年,為周所陷。隋開皇初,郡廢,改縣曰霍山,屬廬州。唐武德初,改置霍州于此。貞觀初,州廢,以縣屬壽州。神功初,改曰武昌。神龍初,復曰霍山。開元二十七年,又改曰盛唐,移治騶虞城,即今六安州也。天寶元年,復置霍山縣于此。宋省為故埠鎮,屬六安縣。明弘治七年,以六安、英山相距險遠,于故埠鎮立今縣。城周三里,編戶十二里。
城縣東北三十里。春秋時楚之潛邑?!蹲髠鳌氛讯吣辏瑓亲右虺?,使公子掩馀,公子燭庸伐楚,圍潛。又三十一年,吳人侵潛、六,楚沈尹戍帥師救潛,吳師還,楚遷潛于南岡,是也。漢置縣,屬廬江郡。后漢及晉因之。劉宋為廬江郡治。齊屬廬江郡。梁亦為廬江郡治,并置霍州。東魏因之。高齊時,州縣俱廢。淠水廢縣在縣東。梁置北沛郡,治新蔡縣。東魏因之。陳大建五年,吳明徹等伐齊,別將湛陀克新蔡城,是也。后周亦為北沛郡。隋開皇初,郡廢,改置淠水縣,以新蔡縣并入。唐廢。潁川廢縣,在縣西北。魏收《志》霍州有北潁川郡,領潁川、邵陵、天水三縣,蓋蕭梁置。《梁書》:天監初,魏拔關要、潁川、大峴三城,白塔、牽城、清溪皆潰。關要諸城戍,皆近縣境也。今白塔、清溪,見巢縣。大峴,見名山峴山。
霍山縣南五里。本名天柱山,亦曰南岳山,又名衡山。文帝分淮南地立衡山國,以此山名也?!斗舛U書》:元封五年冬,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之天柱山,號曰南岳。《洞天記》:黃帝封五岳,南岳衡山最遠,以岳副之,舜南巡狩至南岳,即霍山也。漢武考緯,皆以霍山為南岳,故祭其神于此。后漢建安四年,袁術饑困,乃燒壽春宮室,奔其部曲陳簡等于潛,為簡等所拒。五年,廬江盜梅乾等寇江淮,操表劉馥為揚州刺史,乾等遁天柱山,張遼等擊斬之。晉義熙十一年,霍山崩?!端涀ⅰ罚毫毫⒒糁?,治之天柱山。隋開皇九年,詔定衡山為南岳,而廢霍山為名山。《唐六典》:江南道名山之一,曰霍山。是也。貞元十四年,淮西帥吳少誠,遣兵掠壽州霍山,殺鎮遏使謝祥,侵地五十里,置兵鎮守。長慶四年,霍山山水暴出為民患?!吨尽吩疲荷巾斢刑斐兀庇旋堜?,南有風洞,旁有試心崖,其峰高千一百三十丈。
指封山縣東三十里。舊《志》:在六安州南九十里。蓋接壤也。相傳漢武南巡還,登復覽山,見此山峻拔,因指示群臣,擬封為霍岳之副,故名。又復覽山,在縣東二十里,即漢武南巡還,登此顧瞻處也。南宋時,置戍守于此。又通光山,在縣東北十里,道出六安。三回山,在縣西南二十里,一名三曲山,中有小港達縣治,水隨山勢,縈回三灣,因名。又四望山,在縣南六十里,高千八百丈,登其頂,宜于遠眺。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