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唐末為寧國軍治。宋仍曰宣州,亦曰寧國軍。乾道二年,升為寧國府,領宣城等縣六。
歙州唐曰歙州。宋因之。宣和三年,改為徽州,領歙縣等縣六。
池州南唐曰康化軍。宋仍曰池州,領貴池等縣六。貴池,即唐州治秋浦縣。
饒州淮南曰安化軍。南唐曰永平軍。宋仍曰饒州,領鄱陽等縣六。
信州唐曰信州。宋因之,領上饒等縣六。
撫州淮南曰昭武軍,亦曰武威軍。宋仍曰撫州,領臨川等縣五。江州淮南曰奉化軍。宋仍曰江州。建炎初,曰定江軍,領德化等縣五。德化,即唐州治潯陽縣。
洪州唐末為鎮南軍治?;茨?、南唐因之,后又升為南昌府。宋仍曰洪州,亦曰鎮南軍。隆興三年,升為隆興府,領南昌等縣八。
袁州唐曰袁州。宋因之,領宜春等縣四。
筠州南唐置筠州。宋因之。寶慶初,改曰瑞州,領高安等縣三。高安,今瑞州府治。
吉州唐曰吉州。宋因之,領廬陵等縣八。
虔州淮南曰百勝軍。南唐曰昭信軍。宋仍曰虔州,亦曰昭信軍。紹興二十二年,改曰贛州,領贛縣等縣十。
廣德軍唐初置桃州,后廢。太平興國四年,置廣德軍,領廣德等縣二。今江南廣德州。南康軍本江州星子縣。太平興國七年,置南康軍,領星子等縣三。今南康府。
興國軍本鄂州永興縣。太平興國二年,置永興軍。明年曰興國軍,領永興等縣三。今武昌府興國州也。
臨江軍本筠州清江縣。淳化五年,置臨江軍,領清江等縣三。今臨江府。南安軍本虔州大庾縣。淳化初,置南安軍領大庾等縣三。今南安府。
建昌軍南唐曰建武軍。宋改曰建昌軍,領南城等縣二。今建昌府。
湖南路東據衡岳,西接蠻獠,南阻五嶺,北界洞庭。統州七,監一。潭州唐末武安軍治。后周曰武清軍。宋仍曰潭州,亦曰武安軍,領長沙等縣十二。
衡州唐曰衡州。宋因之,領衡陽等縣五。又紹興九年,置茶陵軍,兼領酃縣,今長沙府茶陵州也。酃縣,今仍屬衡州府。
道州唐曰道州。宋因之,領營道等縣四。
永州唐曰永州。宋因之,領零陵縣等縣三。邵州唐曰邵州。宋因之。寶慶初,升為寶慶府,亦曰寶慶軍,領邵陽等縣二。又崇寧五年,置武岡軍,領武岡等縣三,今寶慶府武岡州也。
郴州唐曰郴州。宋因之,領郴縣等縣四。
全州五代晉時馬氏置。宋因之,領清湘等縣二。清湘,即馬氏舊州治
桂陽監唐末置。宋因之。紹興三年,升為桂陽軍,領平陽等縣二。平陽,今桂陽州治也。
湖北路東盡鄂渚,西控巴峽,南抵洞庭,北限荊山。統府一,州九,軍二。江陵府唐荊南軍治。宋仍曰江陵府,亦曰荊南節度。建炎四年,改為荊南府。淳熙中復故,領江陵等縣八。
鄂州唐為武昌軍治?;茨?、南唐因之。宋仍曰鄂州,亦曰武清軍,尋復曰武昌軍,領江夏等縣七。又嘉定十五年,置壽昌軍,領武昌縣一,今武昌府屬縣也。
岳州唐曰岳州。宋因之,亦曰岳陽軍。紹興二十五年,改曰純州,又改軍號曰華容,尋復舊,領巴陵等縣四。復州唐曰復州。宋因之,領景陵等縣二。景陵,今沔陽州屬縣。
安州朱梁為宣威軍治,兼領復、郢二州。后唐改曰安遠軍,石晉軍廢。漢復曰安遠軍,后周又廢。宋仍曰安州,亦曰安遠軍。宣和初,改為德安府,領安陸等縣五。
朗州唐末為武平軍治。五代梁時,馬殷奏改永順軍。后唐復曰武平軍。宋仍曰朗州,亦曰常德軍。大中祥符五年,改為鼎州。乾道初,升為常德府,領武陵等縣三。
澧州唐曰澧州。宋因之,領澧陽等縣四。
峽州唐曰峽州。宋因之,領夷陵等縣四。歸州唐曰歸州。宋因之,領秭歸等縣三。
辰州唐曰辰州。宋因之,領沅陵等縣四。又沅州,本唐溆州也。宋初沒于蠻,訛為懿州。熙寧七年收復,仍曰沅州,領盧陽等縣四。盧陽,今沅州治也。又熙寧九年,復唐洞誠州。元豐四年,仍置誠州。元二年,廢州為渠陽軍,尋又廢為寨,屬沅州。七年,復置誠州。崇寧二年,改為靖州,領永平等縣三,即今靖州也。又寶六年,筑黃平為鎮遠州,屬湖北路,或以為即今貴州之鎮遠府。
漢陽軍唐曰沔州,后廢。五代周置漢陽軍。宋因之,領漢陽等縣二,即唐沔州治也。
荊門軍唐初置基州,后廢。五代時,高氏置荊門軍。宋因之,領長林等縣二。今安陸府荊門州。
兩浙路東至海,南接嶺島,西控震澤,北枕大江。統州十四,軍二。
杭州唐末鎮海軍治。宋仍曰杭州,亦曰寧海軍。紹興四年,升為寧安府,領錢塘等縣九。
睦州唐曰睦州。宋因之,亦曰遂安軍。宣和初,曰建德軍。三年,又改為嚴州。咸淳初,升為建德府,領建德等縣六。湖州唐末置忠國軍。五代周時,吳越改為宣德軍。宋仍曰湖州,亦曰昭慶軍。寶慶初,又改曰安吉州,領烏程等縣六。
秀州五代晉時,吳越置秀州。宋因之。慶元初,升為嘉興府。嘉定初,又為嘉興軍節度,領嘉興等縣四。嘉興,即吳越秀州治也。
蘇州五代時,吳越置中吳軍,治此,遙領常、潤二州。宋仍曰蘇州,亦曰平江軍。政和三年,升為平江府,領吳縣等縣六。
常州唐曰常州。宋因之,領武進等縣四。又德初,置南興軍,領宜興縣一,今常州府屬縣也。
潤州唐鎮海軍治,后移治杭州?;茨蠌椭面偤\娪诖恕K稳栽粷欀?,亦曰鎮江軍。政和三年,升為鎮江府,領丹徒等縣三。
越州唐末為鎮東軍治。宋仍曰越州,亦曰鎮東軍。紹興初,升為紹興府,領會稽等縣八。
婺州五代晉時,吳越置武勝軍。宋仍曰婺州,領金華等縣五。
衢州唐曰衢州。宋因之,領西安等縣五。西安,即唐州治信安縣。
處州唐曰處州。宋因之,領麗水等縣六。麗水,即唐州治括蒼縣也。
溫州五代晉時,吳越置靜海軍。宋仍曰溫州。政和七年,升為應道軍節度。建炎初,罷軍額。咸淳初,升為瑞安府,領永嘉等縣四。
臺州唐末曰德化軍。宋仍曰臺州,領臨海等縣五。
明州五代梁時,吳越置望海軍。宋仍曰明州,亦曰奉國軍。紹興二年,升為慶元府,領鄞縣等縣五。鄞縣,即唐州治貿阝縣也。江陰軍淮南置江陰軍。宋因之,領江陰縣一。今屬常州府。
順化軍吳越置衣錦軍。宋改曰順化軍,領臨安縣一。臨安,見前。福建路東南際海,西北據嶺。統州六,軍二。福州唐末威武軍治。五代周時,吳越改曰彰武軍。宋仍曰福州,亦曰威武軍。德二年,升為福安府,領閩縣等縣十二。
建州唐建州。五代時王延政曰鎮武軍。南唐曰永安軍,又改曰忠義軍,兼領汀、建二州。宋仍曰建州,亦曰建寧軍。紹興三十二年,升為建寧府,領建安等縣七。
泉州唐泉州。五代晉時,南唐置清源軍,兼領漳州。宋仍曰泉州,亦曰平海軍,領晉江等縣七。
漳州唐漳州。南唐改曰南州。宋仍曰漳州,領龍溪等縣四。龍溪,即今漳州府治也。汀州唐曰汀州。宋因之,領長汀等縣五。南劍州五代晉時,王延政置鐔州。南唐曰劍州。宋曰南劍州,領劍浦等縣五。劍浦,即王延政所置龍津縣也。興化軍本泉州之游洋鎮。太平興國四年,置太平軍,尋改曰興化軍。德二年,又升為興安州,領莆田等縣三。今興化府。邵武軍本建州之邵武縣。太平興國四年,置邵武軍,領邵武等縣四。今邵武府。西川路東距峽江,西控生番,南環瀘水,北阻岷山。統府一,州二十四,軍三,監一。
成都府唐西川節度治。太平興國六年,仍曰益州。端拱初,復為成都府,亦曰劍南西川節度,領成都等縣九。
蜀州唐曰蜀州。宋因之。紹興十年,升崇慶軍節度。淳熙四年,升為崇慶府,領晉源等縣四。
彭州唐末為威戎軍治。宋仍曰彭州,領九隴等縣三。
漢州唐曰漢州。宋因之,領雒縣等縣四。
綿州唐曰綿州。宋因之,領巴西等縣五。又政和七年,置石泉軍,領石泉等縣三。石泉,今龍安府屬縣。
梓州唐東川節度治。前蜀曰武德軍。宋仍曰梓州,亦曰靜戎軍,又為靜安軍,尋曰劍南東川節度。重和初,升為潼川府,領妻阝縣等縣九。
遂州唐末為武信軍治。前、后蜀因之。宋仍曰遂州,亦曰武信軍。政和五年,升為遂寧府,領小溪等縣五。小溪,即唐州治方義縣也。榮州唐曰榮州。宋因之。紹熙初,改紹熙府,領榮德等縣四。榮德,即唐州治旭川縣也。簡州唐曰簡州。宋因之,領陽安等縣二。
資州唐曰資州。宋因之,領盤石等縣四。
陵州唐曰陵州。宋因之。熙寧五年,廢為陵井監。宣和四年,改曰仙井監。隆興初,改曰隆州,領仁壽等縣二。
普州唐曰普州。宋因之,領安岳等縣三。
果州后蜀置永寧軍于此,兼領通州。宋仍曰果州。寶慶三年,升為順慶府,領南充等縣三。
合州唐曰合州。宋因之,領石照等縣五。石照,即唐州治石鏡縣。渠州唐曰渠州。宋因之,領流江等縣三。
昌州唐曰昌州。宋因之,領大足等縣三。
瀘州唐曰瀘州。宋因之,亦曰瀘州軍。景定二年,改曰江安州,領瀘川等縣三,兼領羈縻州十八。又熙寧八年,置淯井監。政和四年,升為長寧軍,今敘州府長寧縣也。又大觀三年,置純州,領九支等縣二。又置磁州,領承流等縣二。宣和三年,二州俱廢。今瀘州西南境有九支、承流等廢縣。戎州唐曰戎州。宋因之。政和四年,改曰敘州,領宜賓等縣四,兼領羈縻州三十。又政和三年,增置祥州,領慶符等縣二。宣和三年,州廢。慶符,今敘州府屬縣。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