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漢會稽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海州。五年,改為臺州,亦曰臨海郡,領臨海等縣六。今臺州府。
括州漢會稽郡地。隋曰處州,尋改括州。唐因之,亦曰縉云郡。大歷十四年,復曰處州,領括蒼等縣五,今處州府。又上元二年,分置溫州,亦曰永嘉郡,領永嘉等縣四,今溫州府。
建州漢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置建州,亦曰建安郡,領建安等縣六。今建寧府。福州漢屬會稽郡。唐武德四年,于此置泉州。景云二年,曰閩州。開元十三年,曰福州,亦曰長樂郡,領閩縣等縣八,今福州府。又圣歷二年,分置武榮州,三年廢,久視初復置。景云二年,改為泉州,亦曰清源郡,領晉江等縣四,今泉州府。又垂拱二年置漳州,亦曰漳浦郡,領漳浦等縣二,今漳州府。又開元二十四年置汀州,亦曰臨汀郡,領長汀等縣三,今汀州府。
宣州漢曰丹陽郡。隋置宣州。唐因之,亦曰宣城郡,領宣城等縣八,今寧國府。又武德四年置池州,貞觀初廢,永泰初復置,亦曰秋浦郡,領秋浦等縣四,今池州府。
饒州漢豫章郡地。隋曰饒州。唐因之,亦曰鄱陽郡,領鄱陽等縣四,今饒州府。又乾元初,置信州,領上饒等縣三,今廣信府。
撫州漢豫章郡地。隋曰撫州。唐因之,亦曰臨川郡,領臨川等縣三。今撫州府。
虔州漢豫章郡地。隋置虔州。唐因之,亦曰南康郡,領贛縣等縣四。今贛州府。
洪州漢曰豫章郡。隋置洪州。唐因之,亦曰豫章郡,領豫章等縣四。今南昌府。
吉州漢豫章郡地。隋置吉州。唐因之,亦曰廬陵郡,領廬陵等縣四。今吉安府。
袁州漢豫章郡地。隋置袁州。唐因之,亦曰宜春郡,領宜春等縣三。今袁州府。
郴州漢曰桂陽郡。隋曰郴州。唐因之,亦曰桂陽郡,領郴縣等縣八。今仍曰郴州。
江州漢廬江、豫章二郡地。晉為江州治。宋、齊及隋、唐因之。亦曰潯陽郡,領潯陽等縣三,即今九江府。
鄂州漢曰江夏郡。隋曰鄂州。唐因之,亦曰江夏郡,領江夏等縣五。今武昌府。
岳州漢長沙郡地。隋曰巴州。唐因之,亦曰巴陵郡,領巴陵等縣五。今岳州府。
潭州漢曰長沙國。隋曰潭州。唐因之,亦曰長沙郡,領長沙等縣五。今長沙府。
衡州漢長沙、桂陽等郡國地。隋曰衡州。唐因之,亦曰衡陽郡,領衡陽等縣五。今衡州府。
永州漢曰零陵郡。隋曰永州。唐因之,亦曰零陵郡,領零陵等縣三。今永州府。
道州漢長沙國地。唐武德四年置營州。明年,曰南營州。貞觀八年曰道州,亦曰江華郡,領營道等縣三。今屬永州府。
邵州漢長沙、零陵地。唐武德四年,置邵州,亦曰邵陽郡,領邵陽等縣二。今寶慶府。朗州漢曰武陵郡。隋曰朗州。唐因之,亦曰武陵郡,領武陵等縣二。今常德府。澧州漢武陵郡地。隋曰澧州。唐因之,亦曰澧陽郡,領澧陽等縣五。今屬岳州府。
辰州漢武陵、長沙郡地。隋曰辰州。唐因之,亦曰盧溪郡,領沅陵等縣七。今辰州府。
巫州漢武陵、長沙郡地。唐貞觀八年,置巫州。天授二年,曰沅州。開元十三年,復曰巫州,亦曰潭陽郡。大歷五年,又改曰溆州,領龍標等縣三,今辰州府沅州南五十里廢龍標城是。又垂拱二年置錦州,亦曰盧陽郡,領盧陽等縣二,今沅州麻陽縣西三十里有廢盧陽縣。又長安四年置舞州,開元十三年曰鶴州,二十年曰業州,亦曰龍標郡。大歷五年,改曰獎州,領峨山等縣三,今沅州西界有廢峨山縣。施州漢南郡地。隋義寧二年曰施州。唐因之,亦曰清江郡,領清江等縣二,今為施州衛。又天授二年,分置溪州,亦曰靈溪郡,領大鄉等縣二,今為永順宣慰司。
思州漢武陵郡地。唐武德初,置務州。貞觀四年曰思州,亦曰寧夷郡,領務川等縣四。務川,今貴州思南府屬縣。南州漢武陵郡地。武德二年置南州,三年曰楚州,明年復故,亦曰南川郡,領南川等縣二。今重慶府南川縣。
黔州漢武陵郡地。后周置黔州。隋、唐因之,亦曰黔中郡,領彭水等縣五。今重慶府涪州彭水縣。費州漢郡地。后周置費州。唐因之,亦曰涪川郡,領涪川等縣四。今思南府東北百里有廢費州城。
夷州漢郡地。武德四年置夷州,貞觀初廢,尋復置,亦曰義泉郡,領綏陽等縣五。綏陽,今遵義府屬縣也。
溱州古南蠻地。貞觀十六年置溱州,亦曰溱溪郡,領營懿等縣二。今思南府西境廢營懿縣是也。
播州漢郡地。貞觀九年置朗州,十一年改置播州,亦曰播川郡,領播川等縣四。今遵義府。
珍州漢郡地。貞觀十六年置珍州,亦曰夜郎郡,領營德等縣四。今遵義府真安州西南四十里有故營德縣。
東連,見漢十三部益州,西界吐蕃,南接群蠻,北通劍閣,曰劍南道統州二十有六。
益州漢曰蜀郡。晉以后皆為益州治。唐仍曰益州,亦曰蜀郡。至德二載,曰成都府,領成都等縣十六,今仍曰成都府。又垂拱二年,分置蜀州,亦曰唐安郡,領晉原等縣四,今成都府崇慶州也。又置彭州,亦曰彭陽郡,領九隴等縣四,今成都府彭縣也。又置漢州,亦曰德陽郡,領雒縣等縣五,今成都府漢州。
綿州漢廣漢郡地。隋曰綿州。唐因之,亦曰巴西郡,領巴西等縣九。今屬成都府。
始州漢廣漢郡地。西魏曰始州。唐初因之,先天二年改曰劍州,亦曰普安郡,領普安等縣七。今保寧府劍州。
梓州漢廣漢、巴西二郡地。隋曰梓州。唐因之,亦曰梓潼郡,領棲縣等縣八,即今潼川州。
遂州漢廣漢郡地。后周置遂州。隋、唐因之,亦曰遂寧郡,領方義等縣五,今潼川州遂寧縣即州治也。
普州漢犍為郡及巴郡地。后周置普州。隋、唐因之,亦曰安岳郡,領安岳等縣六,今潼川州安岳縣即州治。
資州漢犍為郡地。西魏曰資州。隋、唐因之,亦曰資陽郡,領盤石等縣八,即今成都府資縣。又乾元初,置昌州,治昌元縣。光啟中,又移州治大足縣。昌元,今為滎昌縣,與大足縣俱屬重慶府,時屬資州境內。簡州漢犍為、廣漢郡地。隋曰簡州。唐因之,亦曰陽安郡,領陽安等縣三。今屬成都府。
陵州漢犍為、蜀郡二郡地。西魏曰陵州。隋、唐因之,亦曰仁壽郡,領仁壽等縣四。今成都府仁壽縣即其治。
邛州漢蜀郡地。西魏置邛州。唐因之,亦曰臨邛郡,領臨邛等縣七。今仍曰邛州。
雅州漢蜀郡地。隋曰雅州。唐因之,亦曰廬山郡,領嚴道等縣五,今仍曰雅州。又大足初,置黎州,亦曰洪源郡,領漢原等縣三,今為黎州安撫司。
眉州漢犍為郡地。西魏曰眉州。隋、唐因之,亦曰通義郡,領通義等縣五。今仍曰眉州。嘉州漢曰犍為郡。后周曰嘉州。隋、唐因之,亦為犍為郡,領海游等縣四。今曰嘉定州。
榮州漢犍為郡地。唐武德初置榮州,亦曰和義郡,領旭川等縣六。今嘉定州榮縣是其治。瀘州漢犍為郡地。梁置瀘州。隋、唐因之,亦曰瀘州郡,領瀘川等縣六。今仍曰瀘州。
戎州漢屬犍為郡。梁置戎州。隋、唐因之,亦曰南溪郡,領南溪等縣五。即今敘州府。茂州漢汶山郡。隋曰汶州。唐武德初曰會州,四年曰南會州。貞觀八年曰茂州,亦曰通化郡,領汶山等縣四。今屬成都府。
維州古羌夷地。唐武德初置維州,亦曰維川郡,領薛城等縣三。即今成都府威州。
州漢曰越郡。隋曰州。唐因之,亦曰越郡,領越等縣七。今為建昌行都司。姚州漢益州郡。唐武德四年置姚州,亦曰云南郡,領姚成等縣三。即今姚安軍民府。
龍州古徼外地。西魏置龍州。隋因之。唐武德初,曰西龍門州。貞觀初,曰龍門州,亦曰油江郡。乾元初曰龍州,領油江等縣二。今為龍安府。文州漢廣漢郡地。西魏曰文州。唐因之,亦曰陰平郡,領曲水等縣二。即今鞏昌府階州文縣。
扶州古西戎地。隋曰扶州。唐因之,亦曰同昌郡。領同昌等縣四。今文縣西北百六十里廢扶州。
松州古西羌地。唐武德初,置松州,亦曰文川郡,領嘉誠等縣三。今為松潘衛。
翼州漢蜀郡地。唐武德初,置翼州,亦曰臨翼郡,領衛山等縣四,今為疊溪所。又顯慶初,置悉州,亦曰歸誠郡,領左封等縣三,今疊溪所西百九十里有左封廢縣。又天寶五年,置昭德郡,亦曰翼州,領真符等縣三,今疊溪所西南百余里有廢真符縣。
當州古西羌地。后周置覃州。唐貞觀二十一年,曰當州,亦曰江原郡,領通軌等縣三。今疊溪所西北二百七十里有故當州城。又儀鳳二年,置南和州,天授二年曰靜州,亦曰靜川郡,領悉唐等縣二,今疊溪所西三百六十里有故靜州城。又開元十二年置恭州,亦曰恭化郡,領和集等縣三,今威州西北三百余里有廢恭州城。永徽末,又置柘州,亦曰蓬山郡,領柘縣等縣二,今松潘衛西南廢柘州是。又開元二十八年置奉州,亦曰云山郡,天寶八載又曰天保郡,亦曰保州,領定廉等縣二。定廉,今威州西北百三十里有廢縣。天寶初,又置靜戎郡,亦曰霸州,領信安縣一,今松潘衛西南二百五十里廢霸州是。劉句曰:自龍州以下,貞觀初屬隴右道,永徽以后,據梁州之境割屬劍南。
東南際海,西極群蠻,北據五嶺五嶺,見前,曰嶺南道統州六十八。
廣州漢南海郡。三國吳為廣州治,后因之。隋曰番州。唐復為廣州,亦曰南海郡,領南海等縣十,今廣州府。劉句曰:廣管經略治此,管廣、韶、循、潮、岡、恩、春、賀、端、康、藤、封、瀧、高、義、新、勤、竇等州。
韶州漢桂陽郡地。武德四年置番州,貞觀初曰韶州,亦曰始興郡,領曲江等縣四。今韶州府。
循州漢南海郡地。隋曰循州。唐因之,亦曰海豐郡,領歸善等縣五。今惠州府。潮州漢南海郡地。隋曰潮州。唐因之,亦曰潮陽郡,領海陽等縣三。今潮州府。
連州漢屬桂陽郡。唐武德四年,置連州,亦曰連山郡,領桂陽等縣二。今屬廣州府。
端州漢蒼梧郡地。隋置端州。唐因之,亦曰高要郡,領高要等縣二。今肇慶府。
康州漢蒼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康州,亦曰晉康郡,領端溪等縣四。今肇慶府德慶州。
岡州漢南海郡地。隋曰岡州。唐因之,亦曰義寧郡,領新會等縣二。新會,今廣州府屬縣。
恩州漢合浦郡地。唐貞觀二十三年,置恩州,亦曰恩平郡,領陽江等縣二。陽江,今肇慶府屬縣。
春州漢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春州,亦曰南陵郡,領陽春等縣二。陽春,今屬肇慶府。勤州漢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勤州,亦曰銅陵郡,領富林等縣二。富林,今陽春縣西北廢城。
新州漢合浦郡地。梁置新州。隋、唐因之,亦曰新興郡,領新興等縣三。新興,今肇慶府屬縣。封州漢蒼梧郡地。隋曰封州。唐因之,亦曰臨封郡,領封川等縣二。封川,今德慶府屬縣。
潘州漢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宕州。六年,曰潘州,亦曰南潘郡,領茂名等縣三。茂名,即今高州府治。
高州漢蒼梧郡地。梁置高州。隋、唐因之,亦曰高涼郡,領良德等縣三。今高州府電白縣西百二十七里有故城。
辨州漢合浦郡地。唐武德四年,置南石州。貞觀九年,曰辨州,亦曰陵水郡,領石龍等縣四,今為高州府化州。又大歷八年,置順州,領龍化等縣四,今化州西北有龍化廢縣。或曰南漢所置州也。
羅州漢合浦郡地。梁置羅州。陳及隋、唐因之。亦曰招義郡,領石城等縣五。石城,今化州屬縣。
竇州漢蒼梧郡地。唐武德五年,置南扶州。貞觀八年,曰竇州,亦曰懷德郡,領信義等縣四。信義,即今高州府信宜縣。瀧州漢蒼梧郡地。梁置瀧州。隋、唐因之,亦曰開陽郡,領瀧水等縣五。今為羅定州。
雷州漢合浦郡地。梁曰合州。隋因之。唐初曰南合州,貞觀初曰東合州,八年改為雷州,亦曰海康郡,領海康等縣三。今雷州府。
廉州漢曰合浦郡。宋為越州治。齊、梁因之。隋曰祿州,又為合州。唐武德五年,復曰越州。貞觀八年,曰姜州。十二年,曰廉州,亦曰合浦郡,領合浦等縣五。今廉州府。欽州漢合浦郡地。隋曰欽州。唐因之,亦曰寧越郡,領欽江等縣五。欽江,今廉州府欽州北百三十里故縣是。陸州漢交趾郡地。梁曰黃州。隋曰玉州。唐初因之,貞觀二年廢,上元二年復置,改曰陸州,亦曰玉山郡,領烏雷等縣三。烏雷,今欽州西南百七十里廢縣是。
瓊州漢珠崖郡地。貞觀五年置瓊州,亦曰瓊山郡,領瓊山等縣五,即今瓊州府。又開元初置萬安州,亦曰萬安郡,至德二載曰萬全郡,領萬安等縣四,今瓊州府萬州。
振州漢珠崖郡地。唐武德五年置振州,亦曰延德郡,領寧遠等縣五。寧遠,今崖州治是。
崖州漢曰珠崖郡。梁置崖州。隋、唐因之,亦曰朱崖郡,領舍城等縣四。舍城,今瓊州府東北二百六十里有廢縣。
儋州漢曰儋耳郡。唐武德五年,置儋州,亦曰昌化郡,領義倫等縣五。今屬瓊州府。
桂州漢零陵、蒼梧二郡地。梁置桂州。隋、唐因之,亦曰始安郡,至德二載曰建臨州,領臨桂等縣十,即今桂林府。又乾封初置嚴州,亦曰修德郡,領來賓等縣三。來賓,今柳州府屬縣。又開元中置淳州,亦曰永定郡,永貞初改曰巒州,領永定等縣三,今南寧府永淳縣是其治。劉句曰:桂管經略治桂州,管桂、昭、蒙、富、梧、潯、龔、郁、林、平、琴、賓、澄、繡、象、柳、融等州。昭州漢蒼梧郡地。唐武德四年,置樂川。貞觀八年,曰昭州,亦曰平樂郡,領平樂等縣三,即今平樂府。
本站所收錄所有玄幻小說、言情小說、都市小說及其它各類小說作品、小說評論均屬其個人行為,不代表本站立場
Copyright © 2011-2021 云文學網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海市作家協會 版權所有 上海作家俱樂部有限公司